相信種子 靜待花開

在教師的崗位上已經走過了八個春夏秋冬,從最初的青澀,逐漸成熟。回首過往的工作歲月,才發現我就如同一張白紙一樣,沒有絲毫的存在感,在這張白紙上也沒有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但就是在這樣平淡的教學生活中給予了我不一樣的人生,不一樣的生活。有時我也會問我自己踏上三尺講臺的幾年裡平平淡淡的日子是為了什麼?這個問題直到今天我才慢慢的有了答案,也許就是在這平淡的教學生活中,我看著孩子們每每露出笑容的臉上收穫了我最不平凡的果實。

又是一個新學期開始,因為家庭的原因,我離開了我曾經站立了七年的那個熟悉的講臺,來到了一個完全陌生的地方,陌生的學校,陌生的老師,陌生的學生,一切都是那麼的陌生,讓我瞬間感到不自如,我要怎樣才能融入到這個新環境中來呢?我能和他們交談甚歡嗎?初到異鄉,什麼都還沒有得心應手,自己也感覺很不習慣,感覺很忙碌,感覺很疲憊,新學校給我的最大感受就是節奏好快,整天被工作搞的焦頭爛額,剛開始來這兒的幾個周,每天晚上我都會把工作帶到家裡去,每次都弄到十一二點,然後拖著疲憊的身體洗漱睡覺,早上有早早讀,又要七點之前必須到校,我感覺生活好迷茫,每天都這樣奔波著,真的感覺心好累。

有次薛校長找我聊天,問我來這兒還習不習慣,能不能適應,我把我每天的這種情形告訴校長,就說感覺自己很忙碌,總感覺時間不夠用。校長耐心地對我說,剛開始來,還不習慣這裡的生活模式,找準方法,等時間久了,習慣了就好了。是的,習慣了就好了。轉眼間我已經在這裡呆了差不多快兩個月了,覺得基本上能夠跟得上這裡的快節奏了,感覺這對自己也是一種鍛鍊,教學上領導給我的指導讓我受益匪淺,生活上同事給我的關心,讓我心裡暖呼呼的,覺得自己就是這裡的一份子了,已經融入這個大家庭中了。慢慢的能夠得心應手了,每天隨時都保持著衝勁十足的幹勁兒,把自己的熱情帶進教室裡,和孩子們可以肆意地談天說地了。記得剛開始來的時候,學生對我都很陌生,只是覺得我是一個新來的女老師,他們對我只有好奇,和我的交流只在於課堂上對知識的傳授,下課後根本就沒有一個孩子願意和我聊天,這讓我很有失落感,找不到自己的存在感一般。而現在我們彼此熟悉了,他們也願意和我拉近距離了,下課後喜歡圍著我聽我講以前教的學生們的事情,還偷偷地往我手裡塞蘋果,塞麵包,經常上課的時候會看到講桌上放著一個大蘋果、一小包零食……這讓我很是欣喜,他們慢慢地接受了我、認可了我。

班上有一個叫孫天賜的小男孩,肉嘟嘟的臉蛋很可愛,可是其他學生告訴我,讓我不要管他,他什麼都不會,也不學也不做,還愛搗亂,他就是一個壞孩子。通過慢慢地接觸,我發現這個孩子雖然大腦有一些先天性的問題,但還不是那麼的壞,每次單元檢測我都給他發了試卷,他先是工工整整寫下他的名字,然後把卷子裡的題,只要是有空或者需要填寫的地方總是填得滿滿的,最後給我交上來,雖然沒一道題能夠做對,可我還是會送他一個微笑。就在昨天晚自習,我給學生出了一套試卷,學生們正在答題,過了一會兒,孫天賜開心地跑到我面前,遞給我他的本子,寫了滿滿一整張,對我說:“老師,你看我寫的好不好?”我拿過本子,雖然密密麻麻一大張,可是還比較整齊,我在他的本子上用紅筆寫了一個大大的“棒”字,讓他繼續努力。他開心地走下講臺,我看到他在回座位的途中,經過幾張桌子,把他的那張紙展示給其他學生看,並且高興地說:“看!我寫的好,老師給我一個棒字。”看到這個場景,我平靜的內心泛起一圈圈漣漪,莫名的覺得平時似乎對他太漠不關心了,他是學習不好,可是他也渴望老師的表揚和鼓勵啊!我覺得我應該好好地走進他的內心,即使真的學不進去知識,我們也可以學學其他方面的知識。下課後,我正在凳子上坐著批改學生練習冊,忽然有個小小的拳頭在我背後拍打,我轉過他,正是他,他歪著腦袋對我說:“老師,我會捶背,我給你捶捶背。”我想考考他,我說:“那你給老師捶20下,好不好?”他點點頭:“1、2、3……”就這樣捶一次,數一次,剛剛好20下,他捶完就跑開,邊跑邊說:“謝謝老師,謝謝老師。”多麼可愛的男孩子,懂得感謝,懂得報答,我剛剛給了他表揚,他就知道用捶背來回報。其實在以前的教學中也會遇到類似的孩子,讓老師很是頭疼,要麼就是恨鐵不成鋼,要麼就是是撒手不管,這類孩子最容易被老師所忽視。其實在他們心中也有小小的夢想,也有小小的追求,雖然和別的孩子相比,可能他們的夢想是那麼的微不足道,但都需要老師的鼓勵和讚揚。

教育真的是一種微妙的藝術,他更多的是要在洞察孩子心靈的基礎上總結出寶貴的經驗,給予充分的鼓勵和讚揚,來樹立學生的自信心,教育的本質其實也是善於激勵和喚醒,要多去發現他們身上更多的優點,不再吝惜自己的讚賞,讓他們的笑容越來越多,生活態度越來越積極。

班上其實還有很多這樣那樣的“問題學生”,但現在看來是他們真的有問題嗎?還是老師所給的關懷不夠。孩子的內心其實是一片汪洋,時而寧靜時而暴烈。一石投進,可能毫無音訊,也可能激起浪花,老師的話就是這顆石子。正如蘇霍姆林斯基說:“沒有一條富有詩意的感情和審美的清泉,就不可能有學生全面的能力展。”情感是看不到的,但他可以讓我們用感情去觸摸,用我們的感情去融化所有感情的生命個體。作為老師不僅是學生的引導者,更要學會去做觸碰孩子內心的聲音的傾聽者。當我們和孩子心靈相通時,便會發現。做老師最美好的莫過於此。這種存在感足以讓我們在平淡的教育生活中度過人生的關口。

相信種子,相信歲月!靜待花開!每一個孩子都是一株株稚嫩的幼苗,只要你給她足夠的養分,相信在未來的某一天你將收穫一片花海!我願用一顆真誠的心,靜靜地等待你們花開美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