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青白江在机构改革中充分凸显自身优势和特色 做强国际贸易和现代物流 建设国际一流营商环境

2019年2月14日,成都市青白江区召开机构改革动员部署大会,标志着该区机构改革工作正式启动。

在本次机构改革中,青白江区除完成“规定动作”外,其“自选动作”尤其引人瞩目,即针对青白江的发展特点,新组建了两个重要的部门:“国际贸易和现代物流发展局”和“行政审批和营商环境建设局”。

其中尤为受关注的是“国际贸易和现代物流发展局”,这是为进一步做大做强青白江现有的优势产业而专门新设的管理部门。

对此,青白江区区委书记张胜表示,做好机构改革工作,是按照中央、省委、市委战略部署,加快建设“陆海联运枢纽、国际化青白江”的重要保障。而其中关键,正是要构建符合青白江对外开放新格局的体制机制环境。

做强优势产业

组建全国首个“国际贸易和现代物流发展局”

张胜表示,此次优化配置的一个亮点,即组建了区级“国际贸易和现代物流发展局”。据了解,这是全国首个“国际贸易和现代物流发展局”。

作为中欧班列始发地和成都国际铁路港所在地,青白江肩负起推动成都在“一带一路”建设中走深走实的时代使命。

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底,从青白江开出了1591列中欧班列、增长85%,开行数量连续三年保持全国第一;保B物流中心监管货值达50亿元,报关单量居西部第一;深入推进141项改革试验任务,已形成30项阶段性成果,在全国率先推行多式联运一单制、集拼集运模式;进出口货物总额458亿元、增长41.5%,带动川内货物占比达60%、增长13%。

青白江区委编办相关负责人介绍,设立国际贸易和现代物流发展局,还考虑了成都国际铁路港设立在青白江,而中欧班列又使得青白江成为对泛欧泛亚开放的桥头堡。

张胜表示,今年青白江要依托成都国际铁路港抓国际贸易、现代物流业和报税加工业,进一步推动青白江的开放力度,“单独组建国际贸易和现代物流局,正是希望强化青白江的国际贸易和现代物流的职能职责”。

综合而言,在此次的机构改革中,组建一个新的部门专门负责国际贸易和物流业的发展,这体现了青白江当下的产业特色,即现代物流业、电商、供应链管理等。

据了解,为了体现区委区政府对于国际贸易和现代物流业的重视程度,在该机构的人员配置上将体现“尊重人才”的原则。即在未来会使用聘任制公务员,通过内部选调,以及社会招聘的方式,高薪聘请懂国际贸易和金融的人才。

“从青白江驶出的中欧班列经过6年的培育和发展,如今已经成为国内中欧班列在开行数量与运行质量上的标杆,越来越多的外商前来青白江洽谈业务,因此国际贸易和现代物流发展局将在未来成为展示青白江开放度的重要窗口,所以在人员的配置上我们需要更多的外界血液,引入具备全球视野的人才进入”,上述负责人表示。

建设国际一流营商环境

在全市率先成立“行政审批和营商环境建设局”

尽管是周五下午,但新成立的青白江区行政审批和营商环境建设局内办事的群众络绎不绝。

青白江区行政审批和营商环境建设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从国务院到省、市,营商环境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主要的原因是随着开放型的经济发展,中国将更全面的与国际接轨,这就要形成与国际相适应的营商环境。

青白江在营商环境建设方面取得了诸多成绩,对于2019年,该负责人称,青白江在营商环境建设方面,还将进一步对标世界银行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和国内外先进城市,高能级创建国际化营商环境标杆城区。

而随着此次机构改革的推开,青白江区在全市范围内率先组建了行政审批和营商环境建设局,充分彰显了该地进一步下大力气深化改革,建设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的信心和决心。

“2019年成都市开年第一个会,就是营商环境大会。此后全国很多城市也召开了相似的会议,其中心工作就是一点,即全力推进营商环境的改善,这表明全国都非常重视营商环境”,青白江区编办相关负责人表示,“这表明在地方的招商引资方式也在发生改变,即从过去给政策、给补贴吸引投资,逐步过渡到提高政务服务质量、让企业少跑步,即通过软环境来吸引投资者。

2019年,青白江的目标是将紧紧围绕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和“陆海联运枢纽、国际化青白江”总体定位,以跨境贸易为核心,持续扩大对外开放,推进服务业转型升级,力争全年完成进出口额93亿元。

而在打造国际营商环境方面,青白江主要将在三个方面发力,即完善金融配套服务;完善商务配套功能;完善口岸营商环境。

以完善口岸营商环境为例,青白江将以“减单证、优流程、提时效、降费用”为重点持续优化铁路港作业流程,通关时间再压缩三分之一;推动国际贸易“单一窗口”铁路舱单申报功能,推广互联网+海关电子税单,推进成都国际铁路港无纸化作业和信息互联互通。

事实上,青白江对于营商环境建设的重视程度,还体现在该部门的配置上。

“行政审批和营商环境建设局的编制,是按一类重点部门来保障编制。我们此举是进一步强化了该机构在改善青白江营商环境方面的职责,也表明了青白江对于营商环境的重视程度”,青白江区编办相关负责人表示。

建设开放型一体化“大港区”

为全省“一干多支、五区协同”战略部署贡献重要力量

在分析人士看来,此次青白江新成立的国际贸易和现代物流发展局,将成为未来青白江建设 “金青新大港区”的核心力量。

2018年末,成都市委主要领导在视察青白江时指出,青白江要高质量构建开放型一体化“大港区”,既要以全球思维构建以铁海联运为比较优势的开放型经济体系;又要加强区域协同合作,把“金堂、青白江、新都”建设成为国家中心城市的重要一极,同时在发展开放型产业、推进互联互通、提升服务跨国公司能力等方面下功夫。

值得注意的是,这是内陆地区首次提出以“大港区”的模式,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就此,国家发改委综合运输研究所所长汪鸣认为,港口发展的路径是要构建一个依存港口的产业生态圈。“这个生态圈的范围是在港口区域以及港口辐射的周边城市,并进一步拓展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完善供应链,积极发展大网络、大平台、大通道、全链条、新模式的物流枢纽经济。”

进一步讲,大港区不仅要成为一流的内陆港,更重要的是要在“大”字上发力,即以发展适铁适欧产业为中心,加强区域协同合作,争取带动更大范围内的产业发展。将港口经济,升级成为港区经济。

而在上述背景下,新成立的国际贸易和现代物流发展局,将起到什么作用?青白江区编办相关负责人称,未来国际贸易和现代物流发展局将做好顶层研究工作,“由于国际贸易和现代物流所涉及的专业知识众多,面对外界竞争,只有研究好相关的法规政策,才能发挥出青白江的优势,也才能推动青白江的国际贸易和现代物流的发展”。

同时,成都市委主要领导要求,青白江应该抢抓西部陆海联运大通道建设机遇,主动在西部国际门户枢纽城市建设中找位置、强担当,讲好“国际化故事”,打造泛欧泛亚开放型港口城市,为全省构建“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区域发展新格局,加快形成“四向拓展、全域开放”立体全面开放新态势贡献力量。

对此,有业内人士分析认为,青白江在大港区方面的建设路径,有望形成以青白江为中心,周边多个城市共同协作,发展适铁、适欧产业的聚集区。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研究所所长王国文表示,若以青白江为中心的大港区能够在未来得以快速发展,则将在四川省内部形成以大港区、空港区、保税港区为核心的现代物流体系,而就全国而言,则有望形成沿海有“大湾区”,内陆有“大港区”的区域协同发展新格局。届时,青白江不仅将是成都的青白江,更将是推动内陆地区开放开发的重要一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