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冰水習慣”VS中國“沸水習慣”,究竟誰更有科學依據?

可能傳統中醫裡的“冰水傷胃,溫水暖胃”理念,在許多外國人眼中可能是虛無縹緲,玄乎神秘,並融合了些許東方迷信的“反科學主義”論調的存在。

——Seamo Tsai

日本人喜涼水,準確說應該是那種加冰塊的“冰水”,無論酷暑還是嚴寒,無論北海道還是沖繩。

在日本去料理店吃飯,服務員端上來的永遠是帶冰塊的冰水,即便是宅在家的日本人,也會在冰箱裡凍上冰塊,無論是在喝水、飲料或者喝酒的時候,加幾塊冰是再正常不過的了。

日本“冰水習慣”VS中國“沸水習慣”,究竟誰更有科學依據?

如果在日本因為胃病住院了,醫生一般會開出諸如“冰淇淋和冰沙”這樣的養胃的食物。

日本“冰水習慣”VS中國“沸水習慣”,究竟誰更有科學依據?

什麼?日本人是想把我國男性同胞的“男友三連”都剝奪嗎?

日本“冰水習慣”VS中國“沸水習慣”,究竟誰更有科學依據?

日本女性也這樣喝冰水?來大姨媽不會疼嗎?坐月子不會疼嗎?胃難道不會受不了嗎?物語君將從思維習慣、歷史原因、科學依據等方面闡述日本人的“冰水習慣”。

同是“保溫杯”作用卻大不同

這有一個邏輯問題,日本人為什麼不喝熱水,但是保溫杯銷量驚人,質量極高還受到了國人的青睞?就連對日本不怎麼感興趣的人都能隨口說出諸如象印、虎牌、膳魔師等日本保溫杯品牌。

日本“冰水習慣”VS中國“沸水習慣”,究竟誰更有科學依據?
日本“冰水習慣”VS中國“沸水習慣”,究竟誰更有科學依據?

之前曾有一位朋友的話猛然點醒了物語君,他將滾燙的熱水裝進了日本保溫杯中,過了一晚上,等實際打開的時候發現“保溫效果強到離譜”,依然燙嘴不能直接飲用,雖然保溫效果強是件好事,但是這樣未免顯得有點太“雞肋”了!

這其實說明了一件事,凡事細心的日本人在最開始設計的時候,最主要的功用,壓根就不是用“保溫杯”來保住“熱水”的溫度的。

“保溫杯”中的“溫”並不是“溫暖”的意思,而是“溫度”的意思,其實說起來,沒有那麼高科技,就是“真空斷熱技術”,利用真空阻礙,不讓內膽中的水接觸空氣而變成常溫。

日本“冰水習慣”VS中國“沸水習慣”,究竟誰更有科學依據?

可以看見日本膳魔師的廣告宣傳語,核心就是輕便利於攜帶,有強大的保冷效果讓水保持好喝!貌似看到這個地方就可以實錘了。

日本“冰水習慣”VS中國“沸水習慣”,究竟誰更有科學依據?

大家也可以看一下這個說明書,生產國在菲律賓,保冷效果10度以下6小時,保溫效果68度以上6小時。所以要是滾燙的熱水放進了保溫杯,過了一晚上依然還是燙嘴是很有可能的。

但日本人很大程度上只是為了能夠隨時隨地喝到“冰水”,而最大限度的開發了“保溫杯”的“保冷效果”。

“沸水文化”曾是西方的“保命訣竅”

西方人曾經也是喝熱水的,但是中國喝熱水的歷史僅僅只有百年而已。

日本“冰水習慣”VS中國“沸水習慣”,究竟誰更有科學依據?

西方古代喝水,要麼是有特殊的過濾設置,要麼就是喝發酵後的酒。但是能夠使用過濾裝置去過濾水中雜質的,一般都是貴族,平民則是沒那個福分的,所以這也解釋了為什麼西方的平民每天總是醉醺醺的原因了。

日本“冰水習慣”VS中國“沸水習慣”,究竟誰更有科學依據?

不過還有第三種解決方法,就是沸水,但是那個時代的西方只能架鍋燒柴火來沸水。

柴火併不是那個時候每個西方平民都能燒的起的,如果僅僅是為了喝水,得不償失,還不如去喝啤酒。

但是“沸水文化”在西方的盛行主要是因為經濟水平發展和黑死病的肆虐,為了保命,西方才大規模的燒開水喝熱水,而後西方近代工業革命,研究直飲水成為西方的發展方向,自然也就不會再用燒開水的土方法了。

日本“冰水習慣”VS中國“沸水習慣”,究竟誰更有科學依據?

而政府大規模號召中國平民燒開水喝熱水,並形成習慣是起源於民國時期的新生活運動,距離今天不過百年而已。

中國真正的“熱水潮”始於建國後衛生部大肆宣傳高溫煮沸飲用水,以達到消毒目的。

日本“冰水習慣”VS中國“沸水習慣”,究竟誰更有科學依據?
日本“冰水習慣”VS中國“沸水習慣”,究竟誰更有科學依據?

因為建國時,中國人口基數大,河水流域水質層次不齊,短期內達到像西方一樣的全國人民“直飲水”是一件非常不現實的事情,而採用這種“一刀切”式的喝熱水是最高效而且最廉價的方式。

既然“直飲水”在中國成不了風氣,那麼中國人也就不再寄希望於“直飲水”,而一直保留著喝熱水的習慣。時至今日,中國很多地方自來水都達不到直接引用的標準,不是技術不達標,而是沒需要。

巖倉使團發現了坐在“冰塊”上的美利堅

如果能用一個詞彙形容19世紀的美利堅,那必然是“冰塊”,那時候的美國人“視冰如命”。美國人在飲料裡放了太多的冰。你要水,你會得到冰和一些水。蘇打水或其他軟飲料也是如此,美國人也喜歡在威士忌甚至葡萄酒中加入冰塊。

日本“冰水習慣”VS中國“沸水習慣”,究竟誰更有科學依據?

明治四年(1871年)11月,以巖倉具視為特命全權大使,以木戶孝允、大久保利通、伊藤博文為副使的約五十名使團成員,率領五十名留學生,從橫濱出發前往歐美考察。使團成員中,以來自明治政府的實權人物居多,跨度之大,學習程度之深入被視為是“日本行政部門的全體出動”。

日本“冰水習慣”VS中國“沸水習慣”,究竟誰更有科學依據?

一共去了12個歐美國家進行考察,第一站就去了“美國”,希望能夠改定不平等條約。在美國人準備的宴會中,

日本一行人就像是鄉巴佬一樣,畏首畏尾,對使用筷子為主的日本人來說,刀叉就像是另外一個世界的用餐工具。

最讓巖倉考察團詫異的是,明明是夏天,無論他們的酒水和飲料中都有方形或者球形的冰塊,巖倉考察團永遠忘記不了這種感覺,回國後久米邦武編成的《米歐回覽實記》100卷中就有詳細記載,並將這種“西式習慣”推廣至千家萬戶。

日本“冰水習慣”VS中國“沸水習慣”,究竟誰更有科學依據?

日本“冰水習慣”的內在邏輯

上文講到,明治維新改變了日本人的飲水習慣。實際上在這之後,日本將冰水變成了自己的文化。

冰水待客,誠意滿滿

雖然明治早期就推廣了“冰水習慣”,但是對於平民來說,製冰機依然是可望不可求的稀奇玩意兒,僅僅是華族和皇族的所有物,日本平民如果想在夏天喝上冰水,需要去城裡採購,保存和運輸都很困難,所以,對於平民來說,只有貴客來會用加了冰塊的酒水以示尊敬,比熱茶更有誠意。

日本“冰水習慣”VS中國“沸水習慣”,究竟誰更有科學依據?

冰水能去除直飲水中的異味

日本人對於食物和飲料的細微味道比較挑剔,以冷食文化為主,有一點異味都不行,雖然明治、大正時期同樣也像歐美一樣大力發展“直飲水”,雖然衛生可以保證,但是由於技術不佳總會感覺到異味,而加入了冰塊就能去除自來水本身的異味,會更好喝。

日本“冰水習慣”VS中國“沸水習慣”,究竟誰更有科學依據?

這也是冰鎮可樂比常溫可樂更好喝的原因之一。

冰水拯救“貓舌”

而且因為日本人偏向冷食,自然就造成了“貓舌”,天然舌頭怕熱,而在吃到一些熱的食物時,冰水能夠幫助迅速降溫,也能讓日本人能夠快速適應。

日本“冰水習慣”VS中國“沸水習慣”,究竟誰更有科學依據?

沸水冰水都可以,衛生就行了

“冰水習慣”也好,“沸水習慣”也好,究竟誰更有科學依據?其實看完全文你會發現:水的溫度並不是決定水健康與否的因素,而在於是否衛生。

有人糾結冰水會造成胃寒,而也有人會擔心熱水會對粘膜造成損害而致癌,個人覺得,飲水問題,乾淨就好,溫度什麼的按照個人喜好就可以了。

日本“冰水習慣”VS中國“沸水習慣”,究竟誰更有科學依據?

以上で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