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面積56.42平方公里,鄭州西門戶最新總體規劃出爐!

近日,備受關注的鄭州市西門戶中原區須水鎮總體規劃出爐,經過小珂的查詢,須水鎮總體規劃歷經多次批覆及調整,但隨著此片區功能定位的確立、發展的加速以及本次總規調整和發佈,對於中原新區與北部高新區、南部馬寨鎮區、東北部市民公共文化服務區以及西部新城的銜接發展都有很大的指導作用。

總面積56.42平方公里,鄭州西門戶最新總體規劃出爐!

須水鎮歷史悠久,原名濉水,漢初更名須水,唐初置須水縣,宋、元、明、清、民國時期均為滎陽縣東部重鎮,是滎陽與鄭州之間的農副產品集散中心。須水鎮的規劃是從2004年啟動編制工作的,但隨著鎮區北部紡織產業園發展用地建設的需要,第一版總規未予審批通過,後續又修改了幾版。

但首次獲批的總規是《鄭州市中原區須水鎮總體規劃(2009-2020年)》,區域面積58.82 平方公里,總規方案於2009年9月25日通過鄭州市城市規劃局批覆。

總面積56.42平方公里,鄭州西門戶最新總體規劃出爐!

2010年,鄭州市政府批准撤銷須水鎮,分別設立須水、西流湖兩個街道辦事處。其中須水街道辦事處轄區面積29.33平方公里,西流湖街道辦事處轄區面積29.49平方公里。須水鎮地處鄭州城區擴展區,區位優勢顯著,交通快捷便利。隴海鐵路穿境而過,景觀大道鄭上路、中原西路、隴海快速路橫穿全鎮東西,鄭州西三環、西四環、西南繞城高速縱貫鎮區南北,形成了“三縱三橫”的快速交通網絡。優越的區位優勢,快捷的交通條件,為須水的騰飛奠定了堅實基礎,鄭州市拉大城市框架的重大舉措,為須水插上了騰飛的翅膀。

總面積56.42平方公里,鄭州西門戶最新總體規劃出爐!

▲鄭州市中原路跨南水北調水渠(2014年)

須水鎮作為鄭州市西南部片區的重要組成部分,經過自身的努力發展已經初步形成了鄭州西部的門戶,因此為了充分發揮區位和產業優勢,《鄭州市須水鎮總體規劃(2011-2020年)》於2011年11月5日經過鄭州市人民政府批覆,總用地規模是43.46平方公里,至此,須水鎮的發展才駛入快車道。

總面積56.42平方公里,鄭州西門戶最新總體規劃出爐!

▲鄭州市須水鎮總體規劃(2011-2020年)

後來由於繞城高速輔道的選址、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及常莊水庫的水源保護要求等方案確立;隨著“六城十組團”特別是市民公共文化服務中心的規劃出臺,為了適應鄭州都市區發展、促進產業集聚區建設、配套市民公共文化服務中心發展等新形式,滿足轉變自身城市空間發展戰略要求,2013年7月,中原區人民政府正式提出《關於調整須水鎮總體規劃》的請示,鄭州市人民政府同意並要求儘快啟動總規劃調整工作。隨後,鄭州市中原區新型城鎮化綜合協調辦公室委託鄭州市規劃勘測設計研究院編制《須水鎮總體規劃(2013~2030年)》並於2013年12月通過鄭州市城鄉規劃局規劃編制一處進行總體規劃批前公示。這一版總用地面積為53.14平方公里,詳見下面的規劃圖。

總面積56.42平方公里,鄭州西門戶最新總體規劃出爐!

▲鄭州市須水鎮總體規劃(2013-2030年)

《須水鎮總體規劃(2014-2030年)》版總規是2015年7月經鄭州市人民政府批准開始實施,該規劃範圍涉及鄭州市中原區的須水街道、西流湖街道、航西街道三個辦事處行政轄區,總用地面積沒變(53.14平方公里)。總規批准實施以來,在國家、省、市等多項政策保障下,須水鎮的經濟發展、城鎮建設等都在規劃的框架內逐步推進。

總面積56.42平方公里,鄭州西門戶最新總體規劃出爐!

▲鄭州市須水鎮總體規劃(2014-2030年)

但在實施過程中,上位規劃及相關規劃發生變更、中原區政府新型城鎮化建設以及產業發展策略發生改變,導致現行總規的部分內容難以實施,需要對現行總規進行局部修改。因此在2018年2月對《須水鎮總體規劃(2014-2030年)》總體規劃實施評估及修改必要性進行了公示,並於2018年4月在嵩山飯店召開了總規實施評估報告及修改必要性論證報告專家論證會,經過與會人員的充分討論,對中原區須水鎮總體規劃修改問題提出了意見和建議,會議原則通過上述報告,同意對中原區須水鎮總體規劃進行修改。

總面積56.42平方公里,鄭州西門戶最新總體規劃出爐!

▲已批及編制控制性詳細規劃範圍圖

2018年7月,鄭州市人民政府同意對《鄭州市中原區須水鎮總體規劃(2014-2030年)》進行修改,並要求按照法定程序組織報審;2019年2月2日中原區政府正式對外發布調整後的總規(規劃全部圖文見下方),此版規劃總用地面積56.42平方公里。

總面積56.42平方公里,鄭州西門戶最新總體規劃出爐!

一、主要修改內容

1、落實《鄭州市中原區須水鎮總體規劃(2014-2030年)》實施評估報告和修改必要性論證報告中提出的關於城鎮用地佈局、道路交通系統、公共服務設施和基礎設施等修改內容。

2、提升城鎮職能,助力鄭州國家中心城市建設。

3、落實文物保護要求,結合文旅產業發展,升級產業結構。

4、優化生態綠地系統和大型基礎設施佈局,協調周邊區域發展。

5、補充海綿城市、綜合管廊、總體城市設計等規劃內容。

二、主要規劃內容

總面積56.42平方公里,鄭州西門戶最新總體規劃出爐!

1、規劃範圍

北至化工路,東至西四環-中原西路-西三環,西、南分別至中原區行政邊界,同時將化工路以南、白松路以東的高新區東趙村屬土地納入規劃範圍,總用地面積56.42平方公里。

2、城鎮性質

鄭州市主城區西部綜合服務中心,以商貿物流和文化休閒為主的綜合性宜居城市組團。

3、城鎮職能

(1)鄭州都市區西進的重要載體和支點,鄭西商貿物流和文化休閒中心;

(2)主城區西部綜合服務中心和生態宜居片區;

(3)鄭州市公共服務中心組成部分和中原區新的公共服務中心。

總面積56.42平方公里,鄭州西門戶最新總體規劃出爐!

4、發展規模

至2030年,規劃人口43萬人,規劃城市建設用地41.9平方公里。

5、空間結構

結合鄭州都市區西向空間拓展,規劃形成“兩心、兩軸、三廊、四組團”的空間結構。

兩心:鄭州市級公共文化服務中心、主城區西部綜合服務中心;

兩軸:中原西路發展軸、市民公共文化服務軸;

三廊:南水北調生態廊道、須水河生態廊道、常西湖生態廊道;

四組團:西四環以東為文體休閒特色組團,南水北調以北為紡織服裝特色組團,須水河以南為文旅商貿特色組團,須水河-南水北調為片區綜合服務組團。

6、用地規劃

總面積56.42平方公里,鄭州西門戶最新總體規劃出爐!

規劃居住用地872.05公頃,人均用地面積20.28平方米。整體採取“大分散、小集中”式佈局,圍繞產業佈局,以南水北調、須水河、西四環、常莊水庫劃分形成五個居住片區,沿軌道交通和公園綠地佈局居住區級中心,集中佈局便民公共服務設施。

規劃公共管理與公共服務設施用地458.06公頃,人均用地面積10.65平方米。在西四環以東、南水北調以南規劃市級公共服務中心;在中原西路以南、常州路以西規劃中原區新的公共服務中心;規劃37所小學,23所初中,2所九年一貫制學校,7所高中;規劃3處綜合醫院和7處社會福利設施。

總面積56.42平方公里,鄭州西門戶最新總體規劃出爐!

規劃商業服務業設施用地354.24公頃,人均用地面積8.24平方米,形成市級商業服務中心-片區級商業服務中心-居住區級商業服務中心共三級商業服務體系。在西四環以東、隴海西路兩側規劃市級商業商務中心,重點發展總部經濟型商務辦公;在西四環以西、中原西路兩側規劃片區級商業商務中心,重點發展創新創業綜合體;在隴海西路以北、常州路兩側規劃片區商業休閒中心,重點發展文化旅遊產業和家居商貿產業;在建設西路以北、西四環以西規劃片區商貿中心,重點發展紡織服裝展銷貿易產業。結合居住區佈局小型商業服務設施,滿足居民日常生活需要。

總面積56.42平方公里,鄭州西門戶最新總體規劃出爐!

規劃綠地與廣場用地768.06公頃。按照“300米見綠、500米見園”的原則佈局公園綠地,保留並擴建鄭州市植物園,沿賈魯河、須水河規劃帶狀城市公園,結合重要文物保護單位規劃遺址公園,在居住區中心規劃社區公園。沿西三環、西四環、繞城高速輔道、建設西路、中原西路、隴海西路等城市重要幹道兩側規劃50米寬公園綠地,沿片區幹道兩側規劃15-30米寬公園綠地。沿隴海鐵路、鄭西客運專線、西氣東輸管線、成品油管線等重要基礎設施規劃50-100米寬防護綠地。

7、道路交通規劃

總面積56.42平方公里,鄭州西門戶最新總體規劃出爐!

規劃形成“四橫四縱”的快速路網。“四橫”為化工路、建設西路、隴海西路、航海西路;“四縱”為繞城高速輔道、丹水大道、西四環、西三環。

規劃形成“六橫十縱”的主幹路網。“六橫”為陳莊路、中原西路、博體路、皓月路、鄭峪路、淮河西路、長江路;“十縱”為水工路、紅松路-凌霄路、南水東路、元通大道-常州路、泉州路、長椿路、雪松路、凱旋路、環翠路、萍湖路。

規劃軌道交通6號線、10號線、14號線分別沿淮河西路-博體路-常州路、中原西路、長椿路-通達路-元通大道敷設,在規劃範圍內共設站點12處。

總面積56.42平方公里,鄭州西門戶最新總體規劃出爐!
總面積56.42平方公里,鄭州西門戶最新總體規劃出爐!

經過2013版、2014版以及最新修訂版的對比來看,變化最大的首先是路網的調整,特別是中原西路與元通大道交會處的片區路網,因為這裡是中原新區的核心區、起步區;其次就是商業用地一直在減少供應但分片區集中式更凸顯,這與新修訂的三級商業服務體系及“大分散、小集中”佈局有關;第三是物流用地卻有所增加,更便於家居商貿、紡織服裝展銷貿易等產業的發展;最後就是市域軌道交通19號線及10號線的變化,2013版有19號線,貫穿須水南北,經中原新區核心區,10號線規劃從鄭上路調整到了中原西路;2014版19號線沒有了,10號線又從中原西路調整到了鄭上路,到了新修訂版再次調整到了中原路,不過此時軌道交通已經修建了,不調也不行了。通過最終總規來看,中原新區及滎陽對於軌道交通10號線的選址貌似掙扎了很久,可謂是用心良苦啊。

市域軌道交通延中原西路西上,很大程度上來看政府是照顧了中原新區的核心商業片區(當然這與中原華僑城的落地有極大的關係,大型休閒娛樂片區跟定離不開軌道交通),其次是與滎陽拉動滎東新區、高鐵西站片區及健康城的功勞有關,總體來說,10號軌道交通路線還是符合城市建設及兩地市民需求的。希望能加快速度建設,西部新城地鐵就要來了。

總面積56.42平方公里,鄭州西門戶最新總體規劃出爐!

▲中原華僑城鳥瞰示意圖

延伸閱讀:

總面積56.42平方公里,鄭州西門戶最新總體規劃出爐!

一、規劃範圍

科學谷區域西起京港澳高速輔道,東接新107國道,南至豫興大道,北抵連霍高速,規劃面積約20平方公里。核心區位於前程路、錦繡路、豫興大道、云溪北路圍合區域,規劃面積2.86平方公里。

二、重點任務

科學谷區域內實施基礎設施及公共配套項目148個,完成投資263億元。其中,區財政投資項目33個,完成投資約191億元;PPP項目30項,,完成投資約58億元;企業自籌項目7項,完成投資約14億元。修建道路81條,橋樑26座,綜合管廊2個,寫字樓、人才房項目1個,變電站4座,學校17所,醫院2家,體育館1座,市民服務中心1個,便民服務中心7個,實施十八里云溪水系項目1個,綠化項目5個,同步完成環衛中轉站、公廁、公交場站泵站等公共服務配套設施建設。

1、道路橋樑工程

(1)主幹道路:2019年京港澳高速輔道、鄭信路建成通車,科學大道東延開工建設;2020年,錦繡路、前程路、雁鳴路北延建成通車,豫興大道開工建設;2021年,豫興大道建成通車。

(2)次幹路及城市支路:2019年,云溪北路、賀莊路、紫園路等5條道路開工建設;2020年,云溪北路、賀莊路、紫園路等5條道路建成通車,云溪南路、康莊路、賀莊西路等39條道路開工建設;2021年,云溪南路、康莊路、賀莊西路、新龍路、龍陽路等69條道路建成通車。

(3)橋樑工程:2019年,開工建設鄭信路跨賈魯河橋,錦繡路、前程路、雁鳴路跨十八里云溪橋,同舟路、同福路、云溪北路跨楊橋乾渠橋。2020年,錦繡路、前程路、雁鳴路跨十八里云溪橋、同舟路、同福路、云溪北路跨楊橋乾渠橋建成投用;;開工建設康莊路、龍陽路、賀莊西路等11座跨云溪橋樑及云溪南路跨楊橋於渠橋。2021年,鄭信路跨賈魯河橋,康莊路、龍陽路、賀莊西路等11座跨云溪橋樑及云溪南路跨楊橋乾渠橋建成投用;開工建設龍陽路、東文路、共創路等7座跨云溪橋樑。

2、綜合管廊工程

(1)一期項201年完工,2020年投入使用

(2)二期項目2019年開工建設,2020年完工,2021年投入使用。三年完成投資54億元。

3、十八里云溪生態水系工程

2019年開工並基本建成,2020年投入使用。

4、生態廊道及綠化工程

(1)象山公園綠化2019年,完成綠化方案設計,2020年,進行綠化施工,2021年,完成綠化部分,建築部分施工時間根據山體沉降情況確定。

(2)十八里云溪綠化

2019年,完成綠化方案設計,2020年,進行綠化施工,2021年,完工並投入使用。

(3)科學大道生態廊道綠化

2019年,完成綠化方案設計,2020年,進行綠化施工,2021年,全面完工。

(4)前程路、雁鳴路、錦繡路、鄭信路生態廊道

2019年,進行綠化施工,2020年,全面完工。

總面積56.42平方公里,鄭州西門戶最新總體規劃出爐!

▲鄭東新區白沙組團科學谷總體平面示意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