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窖巷 下馬陵 端履門在古代原來是這樣 西安每個地名都充滿故事

西有羅馬,東有長安"。作為世界四大古都之一的西安,以悠久的歷史和厚重豐富的文化,吸引著世界各地的遊人。

西安就像一部活的史書,每一條街道都有故事,每一片建築都承載著文明與滄桑,行走在西安的大街小巷,彷彿穿梭在歷史之中;生活在這座城市裡的人在上下班的路上,就能感受到古城歷史的豐厚。

西安的許多地名很有文化底蘊,這些地名無不體現了那個時代的印記和內涵,也體現了那個時代的特點。冰窖巷、下馬陵、端履門等等,這些非常有意思的地名你知道幾個。

冰窖巷

古代的避暑利器

冰窖巷 下馬陵 端履門在古代原來是這樣 西安每個地名都充滿故事

根據《明清西安詞典》介紹,明朝的時候,在西門白鷺灣一帶有一個大水池,冬季結冰,人們就在此地設置冰窖,給明朝王宮和清朝滿族官僚夏季藏冰,冰窖巷的名字由此得名。冰窖巷東起四府街,西至甜水井大街,北邊與五星街匯合,是一段由三條巷子合成的街道,被人們戲稱為西安城最冷的地方。

冰窖就是在地面挖掘不深的溝道,冬季鑿冰儲入,周圍鋪墊鋸木等隔熱物質,以備夏季取冰消暑 。那時每到嚴寒的冬季,官府就開始組織人力採冰藏冰,到了來年夏季,大約是在端午節前後,則開窖用冰,這叫冬藏夏用。

到了清末,西安冰窖的使用到了最後一段時間,而後便漸漸廢棄了。沒有了冰窖之後,冰窖巷的名字卻一直保留著。到了1966年,"文革"開始的時候,冰窖巷曾一度改名為紅纓三巷,但到了1972年,又恢復了冰窖巷的原名。如今,這樣的一條特色鮮明的巷子,就很有一些文化和歷史的色彩了。

下馬陵

敢把皇帝拉下馬的人

冰窖巷 下馬陵 端履門在古代原來是這樣 西安每個地名都充滿故事

下馬陵又稱蛤蟆陵,位於今西安市和平門附近。東起今天的和平門,西至今天的文昌門,全長有800餘米。相傳,漢朝時著名改革家董仲舒死後,安葬在長安城南曲江附近。一日漢武帝經過這裡時,為了表示對董仲舒的尊敬,特別下馬步行,於是民間稱這裡為下馬陵,由於陝西話中"下馬"二字與"蛤蟆"同音,所以幾經流傳,便被稱作了蛤蟆陵。

端履門

古代官員在此正冠端履,聽後召喚。

冰窖巷 下馬陵 端履門在古代原來是這樣 西安每個地名都充滿故事

這是一個鬧中有靜的巷子,兩側有許多老院子,明清乃至民國時期,這裡住的都是官宦大戶,附近有民國時期最重要的學校——高中。

叫端履門卻已經沒有門,但是它的起源卻是因為門。明朝初年,秦王朱樉在西安城內建秦王府。這個秦王府,就是現今省政府所在地。進入秦王府的正門,首先得經過一個牌樓,在這個牌樓前,各位官員在此正冠端履,聽候召喚。久而久之,首先官人們,其次百姓們,就把這個牌樓叫做端履門,牌樓早在清朝初期就沒有了。

清朝建立後,在全國大城鎮建設滿城,西安滿城的面積占城內面積的42%左右,囊括了今天北大街以東、東大街以北的位置,端履門作為西安滿城的南城牆的一道門。

後來辛亥革命爆發,滿城被拆除,故端履門只剩一名號了。但地名卻一直叫了下來,直到今天。

哪裡是美食打卡地,哪裡有美景,身在西安的你相信都能推薦一二,但是對西安角角落落的地名來由,曾經發生在這裡的美好故事,所包含的文化底蘊等是很難說出個子醜寅卯的。

西安還有哪些地名也很霸氣,很有文化呢?歡迎參與討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