惡性通貨膨脹—德國魏瑪時期和前南斯拉夫的故事

貨幣是人類文明史上的一大發明。遠古時期,人類就慢慢認識到交換物質的重要。分工協作才能生存,而分工就必然造成每個人所擁有東西的不同,交換各自所需的物品幾乎成了人類活下去的基礎。交換複雜性的不斷加劇,貨幣的出現可以說是順理成章。不過偉崗這裡不去敘述貨幣的發展史,單單聊聊惡性通貨膨脹這個因為貨幣給人類帶來巨大災難的問題。

我們生活的信息時代有一個特點,很多簡單的概念實際上埋藏著許多我們並不知道的驚天秘密。從表面上,任何知識我們一上網都可以獲得,但是很多知識裡面其實有很多我們必須深入思考才能明白的道理,所以學習在我們這個互聯網年代甚至比過去傳統時代還更加重要。這絕不是偉崗故弄玄虛,我們就以通貨膨脹為例吧,你會發現裡面埋藏的地雷如此厲害,甚至會毀掉人類。

從簡單的概念上看,通貨膨脹就是政府或地區發行的錢太多了,造成物價上漲。但你如果深入地思考一下,你會發現問題要複雜得多。比如為什麼政府要多發貨幣?這個想想倒不難,比如政府要維持它的運轉,錢不夠了,就印鈔。這裡麵包括政府公務員的工資,政府運作的費用等。其次就是政府有時候要刺激一下經濟,這就是所謂的大放水,比如印錢修路,修地鐵,搞活金融等。這些還都算是比較良性的。


惡性通貨膨脹—德國魏瑪時期和前南斯拉夫的故事



最最叫人難以理解的就是惡性通貨膨脹,英語叫:Hyperinflation。這樣的通貨膨脹來得之兇狠,有的時候甚至可能毀掉整個人類。一場金融災難下來,留給人們的思考是,政府和政府管轄下的人民為什麼會那麼沒有理性?或者說,為什麼人類那麼脆弱,那麼容易互相傷害,而且傷害得那麼沒有底線?

由於惡性通貨膨脹的一再發生,留給普通人的一個警覺就是,怎樣在惡性事件發生之前,躲過人身傷害?換句話說,就是惡性通貨膨脹爆發之前有沒有什麼徵兆?更為重要地是,如果深陷惡性通貨膨脹,如何在危機之中全身而退,至少不受到致命打擊。

偉崗對經濟學也沒有研究,所以在這裡只能膚淺地談談自己的想法,如果能對大家有所啟發,偉崗就非常滿意了。


惡性通貨膨脹—德國魏瑪時期和前南斯拉夫的故事



所謂惡性通貨膨脹,通俗地講,就是物價飛漲,錢變得連草紙都不如。大家熟知最近的例子就是津巴布韋和委內瑞拉。然而歷史上還發生過對人類影響更大的惡性通貨膨脹,只不過人們都選擇性失憶,所謂好了傷疤忘了痛。

對人類最大傷害的惡性通貨膨脹發生在一戰後的德國,魏瑪共和國時期。可以說這次物價飛漲間接造成了德國法西斯的上臺。二戰給人類帶來了巨大的災難,甚至差點毀了整個人類(如果希特勒早點製造出原子彈的話)。而這一切的起因,很大部分都是因為一戰後法國,英國美國等對德國的索賠從而引發惡性通貨膨脹。

納粹德國如此邪惡的組織,竟然可以通過民主選舉上臺,除了因為當時德國民主選舉制度有漏洞外,很大的原因就是當時德國老百姓飽受經濟危機之苦,而魏瑪共和國的管理者們根本沒有考慮老百姓的困境,悍然以大量發鈔來應對一戰的賠款,造成了德國民眾生活的困苦,民心就這樣慢慢被磨掉,充滿誘惑的毒雞湯——納粹的極端宣傳成了人們渴望恢復正常生活的希望。飲鴆止渴是當時德國民眾心理的最好寫照。


惡性通貨膨脹—德國魏瑪時期和前南斯拉夫的故事



當時德國的通貨膨脹有多麼厲害?說起來還真叫人難以相信。甚至偉崗這樣愛好數學的同學都無法用數字來描述這次通貨膨脹的結果。

按照維基百科記載,1919年底時,1美元可以兌換48紙馬克。1921年上半年,馬克匯率穩定在1美元可以兌換90馬克。然而此後由於德國被要求支付戰爭賠償,導致德國開始大量印鈔購買外匯並支付賠款,進而引發馬克急劇貶值。1923年11月時,1美元等於4,210,500,000,000德國馬克。4後面有12個零,我的天啊!才短短兩年的功夫,可以說德國人民的一切存款都化為零,而且貨幣的崩潰必然造成大面積的失業,沒了工作,失去存款,陷入絕望的德國民眾慢慢把自己的目光投向了希特勒這樣的極端人士。雖然後來,德國央行採用地租馬克的方式,結束了惡性通貨膨脹,經濟也慢慢有了起色,人們的生活和心理也逐漸恢復平靜。只可惜後來紐約的一場股票危機引發全球經濟危機,又把德國民眾拋進了生活困苦的漩渦,這時他們已經忍無可忍了,德國納粹的上臺甚至有點水到渠成的味道。


惡性通貨膨脹—德國魏瑪時期和前南斯拉夫的故事



反觀德國這次惡性通貨膨脹,最應該反思地是統治精英。貨幣政策是一個非常複雜的系統工程,賠款付不出就印錢,後果真的非常嚴重。貨幣從某一個意義講也是政府信用的背書,經過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慘敗,德國當時的政府可以說信用度極低,當時德國人民的心理已經非常脆弱,你還用亂髮鈔來刺激人民,不出事才怪。

當然,那次德國惡性通貨膨脹發生的原因相當複雜,可以說到現在也沒有定論。戰爭賠款還不出,肯定是主要原因之一。但是後來的一連串鏈式反應可以說超出了所有專家的預料。按理還賠款不需要印那麼多的錢,只可惜人們對前景的非常不看好,導致銀行的擠兌和物質的搶購,這些又反過來迫使政府印更多的錢,最終形成一個多米諾骨牌效應。由於歷史沒有記錄當時人們的心理狀態,我們能看到的只有一些結果,比如銀行成堆的錢也買不了什麼,食品價格都是以萬元計等等,所以我們已經很難體會當時人們的困難和想法。


惡性通貨膨脹—德國魏瑪時期和前南斯拉夫的故事



這裡,偉崗稍微總結一下德國魏瑪時期惡性通貨膨脹的起因。偉崗認為,最重要地是,當時德國政府根本沒把德國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反過來,德國人民也對當時的政府有極低的信任度。政府與人民的離心離德是惡性通貨膨脹的第一大原因。戰爭賠款可以採用很多方式,比如用現有的物質和資源抵押,籌集資金還債。再比如割地等。從後來的結果看,當時的德國政府是採用了最差的選項,也就是印鈔購買外匯還款的方式。這一招毀掉了當時德國人民儘快恢復正常生活的信心,更為嚴重地是,這樣的環境提供了納粹極端主義的生長土壤,把德國人民乃至整個世界拖進了二戰這個巨大的災難中。


惡性通貨膨脹—德國魏瑪時期和前南斯拉夫的故事



所以說失去民心對一個政府來說,會面臨很多巨大的挑戰。統治精英們絕不可掉以輕心。後果最嚴重的將是摧毀一切現有的架構,人類的文明底線都要受到挑戰。

對德國曆史上這次惡性通貨膨脹,給我們另外的教訓就是,貨幣政策要相當地慎重。政府不能沒錢了就印錢,需要考慮印錢的連鎖反應。特別是在民眾心理承受力非常弱的前提下。政府不要對民眾的失望和生活困苦視而不見,一旦民眾對政府沒了信心,什麼事情都可能發生。

還有一個問題,偉崗認為也值得思考,那就是社會財富的分配問題。有後人甚至有這樣的想法,那就是如果當時德國富人把他們的一部分財富拿出來還戰爭賠款,可以說綽綽有餘。遺憾地是,當時德國政府想不出如何從富人身上獲得戰爭賠款的招數,只有加稅和印錢兩個方式來錢最方便也最直接。只可惜這兩個行為都大大增加了德國普通民眾的生活負擔,在那個戰爭剛剛結束的環境下,這樣的負擔是德國民眾無法承受的。無法承受的結果必然是社會矛盾的大爆發,而社會矛盾的激化,非常有可能造成極端主義的盛行。在極端主義的鐵蹄下,最終絕大多數富人也遭到巨大的衝擊。能夠保住自己的性命都是萬幸,更不用說那些鉅額財富。結局就是雙輸。早知道有這樣的結果,還不如在事件發生之前,富人就把錢拿出來,人類的貪婪和僥倖心理往往會鑄成大禍。


惡性通貨膨脹—德國魏瑪時期和前南斯拉夫的故事



不過講到政府對普通人民最赤裸裸的掠奪,卻不是發生在德國魏瑪共和國,而是發生在1993年到1995年的前南斯拉夫,方式自然是惡性通貨膨脹。

發生在前南斯拉夫的惡性通貨膨脹因為年代還不久遠,所以網上有很多細節描述。從這些細節中我們可以看到當時身在其中的人民生活是多麼的困苦。

南斯拉夫最早的貨幣叫提託(Tito)。在提託時代,貨幣以每年15%到25%的速率貶值。這個範圍人民還能夠忍受。可是到了九十年代初期,南斯拉夫政府手裡的硬通貨(包括外匯和黃金等)差不多被消耗光了(這個並不奇怪,在當時那樣的制度下,腐敗橫行,維穩又需要大量錢財,政府又沒有什麼收入來源,錢花完幾乎是必然的)。前南政府開始把手伸向了老百姓的硬通貨存款。


惡性通貨膨脹—德國魏瑪時期和前南斯拉夫的故事



第一步就是限制老百姓提取自己在政府銀行裡面的硬通貨,一場註定要發生的悲劇從此拉開了序幕。

第二步前南斯拉夫政府開始管制生活必需品。建立了一個銷售生活必需品的商店網,裡面的商品都以人為的低價銷售。只可惜,很快這些商店就空空如也,沒有任何東西能買得到。同時黑市開始興起,價格自然是政府規定價格的很多倍。一個惡性循環就開始了。

網上描述了一個汽油的故事。政府控制的加油站完全沒有油賣了,油站外倒有黑市汽油,只可惜普通市民根本買不起。大家只好搭乘公共交通。問題在於貝爾格萊德(前南斯拉夫的首都)公交公司根本沒有資金運作它的1200輛公交車。事實上當時只有少於500輛公交車在運營。公交車太擠了,以至於售票員都上不了車,收取車票費更是難上加難。沒有了車票收入,公交公司更加無法正常運作,又是一個惡性循環。

與此同時,前南政府印錢大戲開始了,黑市物價的飛漲,貨幣就成了第一個被衝擊的對象。這時第一個貨幣崩潰的跡象表現在基礎建設的被拋棄。很多路開始破敗不堪,電梯停止運行,基建工程大量地被停工。基礎建設的衰敗造成了大量的人員失業,據統計當時的失業率超過30%。第一個嚐到通貨膨脹惡果是那些基建等行業的失業工人。


惡性通貨膨脹—德國魏瑪時期和前南斯拉夫的故事



這時,前南政府控制局勢的第一步是通過物資管制的方式想壓住黑市的價格。通俗地講就是限價。只可惜,一個失去民心的政府,要管制物資非常不容易。網上有這樣的例子,由於政府限價,使得生產物資不但沒有利潤,還要虧本。生產者唯一的選擇就是停止生產。在1993年10月,由於麵包師拒絕做麵包,使得貝爾格萊德一週都沒有面包供應。屠宰場也停止給政府的商店供貨,使得市面上沒有肉銷售。商店也停止營業,因為按照政府的限價,賣任何東西都是要貼錢。甚至農民也因為收購價太低而拒絕把糧食賣給政府。這時政府還在做最後垂死掙扎,用僅有少得可憐的硬通貨到國外買糧食,企圖維持限價。只可惜這一切都是杯水車薪,加上貪汙和運作的不透明,硬通貨很快就消耗殆盡,而國內的糧食供應問題反而越來越嚴重。這也是政府失信於民的必然結果。政府希望人們節衣縮食,共度難關,可是人民想到的是儘量維持最低的生活要求,很多人屯糧屯物資情況肯定有發生,這使得政府物資管制形同虛設。

黔驢技窮的政府甚至採用只賣給農民他們所需燃料的30%給他們的政策,完全無視農田顆粒無收而造成大饑荒的風險。對待商店,政府為了管制物價,要求經營者每次提高售價都必須填寫相應的表格。這樣的做法不但沒有壓制通貨膨脹,反而加快了物價上漲的速度,因為商店管理者為了少填表格,乾脆加大物價的上漲幅度,把預期上漲的價格先推到了市面上。同時填表也加重了商店營業員的負擔,間接加大了商店的經營成本,這些也是要消費者買單的。物資買賣進入這樣的循環,已經可以說宣佈了政府物資管制的失敗,


惡性通貨膨脹—德國魏瑪時期和前南斯拉夫的故事



物資管制的失敗造成了多骨諾牌的倒塌,一個惡性的連鎖通貨膨脹就開始了,政府這時候能夠做的就是印錢,印錢,印錢!最後把金融災難擴展到每個人頭上。

當時通貨膨脹的情況有多糟糕?可以說超過所有人的想象。當時南斯拉夫的貨幣是第納爾(dinar)。在1993年10月,前南斯拉夫政府發行了一種新貨幣,把它叫做新第納爾,一個新第納爾等於100萬個現存(也就是舊的)的第納爾。也就是說抹掉了後面6個零。100萬等於一元。偉崗沒有仔細去查舊第納爾對當時硬通貨(比如美金等)的匯率,但是你只要去想象就可以知道,100萬元只能換1元,可以說基本上當時南斯拉夫的中產階級第納爾現金資產全部歸零。考慮到多年的外匯管制,估計中產階級手裡的硬通貨也不多,也就是說一場浩劫已經把中產階級打進貧困階層。

然而,事情還只是剛剛開始。後來的情況更糟。發行新第納爾並沒有阻止惡性通貨膨脹和生活情況的惡化。1993年11月,政府延期給居住在繁華地區的公屋供暖,這迫使那裡的居民用電來取暖。這又使得供電公司的電能嚴重不足,造成其它公共設施的癱瘓。據網上記載,1993年12月,一家大的精神病院就有87個病人因為沒有暖氣以及缺乏食物等而死亡。


惡性通貨膨脹—德國魏瑪時期和前南斯拉夫的故事



從1993年10月1號到1995年1月24號,前南斯拉夫的物價翻了5千萬億倍(英語叫quadrillion percent),也就是5後面有15個零!這個應該是世界紀錄了,最多隻有津巴布韋能跟這個數量級媲美。事情惡化到這個程度,整個社會結構開始崩潰了。據記載,小偷公開搶劫醫院和藥店,而且就在原地售賣那些搶掠來的藥物。鐵路工人開始罷工,這造成了南斯拉夫鐵路網的關閉。

還有很多離奇的悲喜劇。比如養老金的發放。養老金是由郵局發放,可是政府往往不給郵局足夠的錢來發養老金。那些退休人員就在郵局排隊,由於如果晚一天領到養老金,得到的錢要大大縮水,所以退休人員沒領到養老金也不肯回去,郵局被逼得沒辦法,只好把當時收到的所有錢,包括客戶來寄信或辦理其他業務的付費都用來發養老金,造成了一幅奇特的景觀。


惡性通貨膨脹—德國魏瑪時期和前南斯拉夫的故事



很多在南斯拉夫做生意的公司開始拒絕收當地的第納爾,改收德國馬克。但是南斯拉夫的政府機構公務員和退休人員還是收到的是第納爾,這就有個兌換的問題。匯率的變化也相當的叫人吃驚。比如1993年11月12號,1馬克還可以兌換1百萬新第納爾,到了13天后(也就是11月25號)1馬克就能兌換6百50萬新第納爾,而等到11月30號,你就必須花3千7百萬新第納爾,才能換到1馬克。也就是20多天,匯率變化了37倍。

第納爾的快速貶值引發公交司機於1993年12月開始罷工,因為他們兩週的收入只相當於4馬克,而養活一個家大概需要230馬克。情況繼續在惡化。到了1993年12月11號,1馬克已經可以換8億新第納爾,15號,1馬克等於37億新第納爾。短短15天,第納爾貶值100倍!到了這個階段自由市場上的農民開始拒絕收新第納爾,政府也強制關閉了自由市場。

噩夢並沒有結束。1994年1月4號,匯率達到了1馬克等於6萬億新第納爾(也就是6後面12個零)。1月6號南斯拉夫政府宣佈德國馬克為南斯拉夫的官方貨幣,同時發行新新第納爾,1個新新第納爾等於10億個1第納爾。也就是說又抹去9個零。可是這一招也沒有奏效。1月6號時,1個馬克換6000個新新第納爾,可是到了1月19號1個馬克竟然可以換到1千萬個新新第納爾!按照維基百科的統計數據,1單位新第納爾約為1 乘以10的27次方個1990年前的第納爾。也就是說一場災難下來,貨幣抹掉了27個零。


惡性通貨膨脹—德國魏瑪時期和前南斯拉夫的故事



悲劇最終是怎麼結束的?偉崗搜索了很久也沒有找到權威的文章。大概是經過幾輪的政府變換,終於出臺了一系列可靠的政策,人們慢慢從恐慌中恢復過來,加上外國的援助,生活必須品的價格慢慢穩定下來,混亂的生活也逐漸恢復正常。

不過故事可遠沒有結束。惡性通貨膨脹往往會接著惡性暴力事件的發生,德國魏瑪共和國的惡性通貨膨脹引發了二戰,而前南斯拉夫地區在90年代末期以及21世紀初期接二連三的發生大屠殺和局部戰爭,偉崗認為這些絕不是偶然的。還是那個理由,政府跟人民的背離,很容易造成人民生活上的困苦,而人民的困苦往往又會引發暴力事件的發生,戰爭成了解決矛盾的終極方法。通過貨幣,瘋狂掠奪普通老百姓,最終老百姓的憤怒很可能會找一個發洩口,這時戰爭成了挑動人民神經的一個重要因素。要想持久的和平,政府必須跟老百姓同心同德,否則後果真的不堪設想。德國魏瑪政府和前南斯拉夫都說明了這一點。

本來還想寫寫委內瑞拉和津巴布韋的故事的,不過篇幅已經太長,還是留在下一篇再跟大家聊吧。


惡性通貨膨脹—德國魏瑪時期和前南斯拉夫的故事



文章結尾還是給自己做點廣告。喜歡飛鏢的朋友請光臨我的淘寶小店:偉崗飛鏢。那裡賣的都是英國原裝進口的哈路士飛鏢,絕對原裝進口!質量非常好!如果你通過搜索偉崗飛鏢進到我的小店購買一套飛鏢,偉崗將送你一套鏢翼做為禮品。請在淘寶上聯繫偉崗,謝謝!!

最後還是要感謝朋友同學的鼓勵打賞,我的寫作動力都是來源於朋友同學的鼓勵和支持!!

請繼續打賞偉崗,這樣寫出的文章會更精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