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地球》導演郭帆:40億票房的背後,是7000人的犧牲與希望

《流浪地球》导演郭帆:40亿票房的背后,是7000人的牺牲与希望

《流浪地球》导演郭帆:40亿票房的背后,是7000人的牺牲与希望

文 | 牙谷牙狗

1982年4月,《中國青年報》發表署名文章《不是科學,也不是文學》,對葉永烈的科幻小說《自食其果》做出強烈批評。

文章中寫到:“這不僅是對科學的汙染,同樣是對文學的汙染”。

隨後的幾天,《中國青年報》與多名科幻作家展開筆戰,最終以葉永烈宣佈停止科幻創作結束。同年,中國科幻之父鄭文光腦血栓突發,停下了手中幻想宇宙的筆。

中國科幻文學事業,在1983年哀鴻遍野。

《流浪地球》导演郭帆:40亿票房的背后,是7000人的牺牲与希望

鄭文光、葉永烈

一直到6年後,長期對科幻文學擁有強烈感情的《科幻世界》主編楊瀟,決定“單槍匹馬將中國科幻提升到世界水平”。

但當時的文學市場,深受下海浪潮的影響,像電影《流浪地球》中所說,人們都關心一種叫做錢的東西,哪有時間仰望星空?

楊瀟不信邪。8天8夜的火車,她從北京到俄羅斯再到海牙,拖著腫脹的雙腿,將“世界科幻年會”的舉辦權,從波蘭手中搶過來。

年會後,她帶著編輯部所有編輯,一所一所學校的跑,勸說校方“看《科學世界》不是玩物喪志”,請求允許學生徵訂雜誌。

《流浪地球》导演郭帆:40亿票房的背后,是7000人的牺牲与希望

讀者有了,但雜誌社送貨人手不夠。楊瀟二話不說脫掉高跟鞋,蹬著三輪車親自將一捆捆雜誌,送到無數學子手中。

像“火種計劃”一樣,楊瀟拯救了中國科幻市場,也在無數少年心裡,種下了科幻的種子。

2000年,娘子關發電廠員工劉慈欣鼓起勇氣,將自己的科幻小說《流浪地球》投遞過去。

19歲少年郭帆,看完這篇小說後,激動不已。立志做導演的他暗暗發誓,此後的某天,一定要將這部小說,拍成電影。

《流浪地球》导演郭帆:40亿票房的背后,是7000人的牺牲与希望
《流浪地球》导演郭帆:40亿票房的背后,是7000人的牺牲与希望

每一段偉大的人生,都少不了一個偉大的夢想,郭帆同樣如此。

從很小開始,郭帆就喜歡電影,VCD盛行的年代,他常常在音像店流連忘返,淘來一堆碟躲在房間裡看。

15歲那年,郭帆聽說科幻電影《終結者2》在全球好評如潮,趕忙跑到音像店裡買來。

正是這部在世界科幻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電影,喚起了郭帆心中的科幻夢。片中從未來穿越而來的施瓦辛格,扛著機槍,拯救了地球未來的領袖約翰康能。

郭帆被劇情緊緊揪住,熱血沸騰的他徹夜未眠,滿腦子都是史上第一款液態金屬機器人的模樣。

年少的他暗下決心,長大以後一定要成為一名科幻片導演,拍出比好萊塢更優秀的科幻電影。

《流浪地球》导演郭帆:40亿票房的背后,是7000人的牺牲与希望

1999年世紀之交,郭帆高考,為了實現自己的電影夢想,他不顧家人的反對,把第一志願改為北京電影學院,躊躇滿志地走進考場。

語文試卷發下後,他率先翻到尾頁,看到大作文的題目赫然印著八個大字“假如記憶可以移植”。

這是“科幻”題材作品第一次出現在高考作文題目上。郭帆頗為激動,此前他鐘愛的雜誌《科幻世界》,曾刊登過一篇以此為題的文章。

洋洋灑灑800字,郭帆在科幻命題下加入愛情元素,結尾設置了意外的反轉。最終,這篇作文拿下接近滿分的成績。

儘管語文成績優異,那年北京電影學院最終卻未在山東招生,絕望的郭帆被迫接受家人的建議,遠赴海南大學,成為法律專業的本科生。

失落充斥著郭帆的少年心,他似乎已經接受了命運的安排:“剛開始我真的有一顆為法律奉獻的心。”

《流浪地球》导演郭帆:40亿票房的背后,是7000人的牺牲与希望

在海南溫潤的氣候滋養下,夜深人靜,郭帆躺在宿舍的床上,曾經看過的電影在眼前一一略過,他問自己:“到了80歲,躺在椅子上回憶時光,你會為放棄電影而後悔嗎?”

清早起床,郭帆找到了答案——一定會。於是他攢錢買了臺攝像機,開始拍攝短片練手。

郭帆明白,人這一輩子想要成事,無非就是把所有的精力和熱情,放在鍾愛的事業上。

馬雲從互聯網剛剛在中國鋪開就夢想讓中國沒有難做的生意;微信創始人張小龍年輕時就渴望為所有人提供方便、快捷的社交軟件;吳京從19歲踏入片場,就渴望開創屬於自己的功夫時代。

人若沒有夢想,註定是條鹹魚。

《流浪地球》导演郭帆:40亿票房的背后,是7000人的牺牲与希望
《流浪地球》导演郭帆:40亿票房的背后,是7000人的牺牲与希望

大學時,郭帆幾乎將所有的精力放在了電影夢想上。少年時大量的閱片經驗,讓郭帆對於畫面和構圖極有天賦,作品屢屢獲得國際大獎。

憑藉在畫面上的出色表現力,畢業後,郭帆得以在旅遊衛視《亞洲音樂中心節目組》,擔任節目包裝監製的職務。

十年飲冰,熱血難涼。

2009年,已經近乎30歲的郭帆,重新考上了夢寐以求的北京電影學院的研究生,成為了一名導演。

隨後,處女作《李獻計歷險記》登上熒幕。令人尷尬的是,郭帆的處女作不僅票房失敗,口碑同樣也遭遇了滑鐵盧。

《流浪地球》导演郭帆:40亿票房的背后,是7000人的牺牲与希望

郭帆一度懷疑自己適不適合做導演,徹夜反思,痛定思痛。2014年,郭帆攜《同桌的你》迴歸大熒幕,一舉拿下4.7億票房,一掃此前的晦氣。

在《同桌的你》以低成本拿下高票房的同時,國內青春片流行開來。熱錢不斷湧入,大IP,小鮮肉,高投資。

最瘋狂時,郭帆的電腦裡存著兩百多部公司給過來的青春片劇本,

每一部都能讓郭帆名利雙收。

《流浪地球》导演郭帆:40亿票房的背后,是7000人的牺牲与希望

但郭帆卻並沒有被大環境腐蝕,像是15歲那年蹲在電視機前看《終結者2》的少年一樣,他仍舊執著地渴望著拍攝一部屬於自己的科幻片。

他買了很多天體物理學的書,甚至連量子物理郭帆也有涉獵。“沒事就一點點啃,為拍科幻片做準備。”

人們很難想象,一位80後風頭正勁的導演,會放棄眼前賺錢的青春片不拍,一頭扎進科幻電影的圈子裡。

甚至有同行導演評價他:“這樣的人,不是傻就是蠢。”

經紀人李晶也看不下去了,說了郭帆幾句。被逼急了的郭帆回懟到:“你不要再催我了,我知道兩年沒接戲,你也兩年沒開張,但我們能不能一起再等一等。”

《流浪地球》导演郭帆:40亿票房的背后,是7000人的牺牲与希望

那幾年是郭帆最為失意的時刻,沒有人支持,沒有人理解,無數個暗夜無光的日子,他始終堅持著自己的科幻電影夢想,從未放棄。

2014年,郭帆作為中國電影局組織前往派拉蒙短期“訪學”代表團的一員。在行程即將結束的歡送會上,鬱郁不得志的郭帆問臺下的美國人:“你們看中國電影嗎?”

美國人笑笑搖頭。

郭帆怒了,儘管在訪學過程中,郭帆早就意識到中美電影之間的差異,但他還是暗自在心裡較勁:“我一定拍一部中國的科幻片給你們瞧瞧!”

執著一直是郭帆身上最大的閃光點,他曾說:“不管我曾經距離我的夢想有多遠,我都會一步一步執著地走下去。心之所向,雖遠必達。這是我的信條。

郭帆明白,這個世界上從來沒有捷徑,要想獲得前人從未有過的成功,就要付出前人難以承受的代價。

《流浪地球》导演郭帆:40亿票房的背后,是7000人的牺牲与希望
《流浪地球》导演郭帆:40亿票房的背后,是7000人的牺牲与希望

科幻電影十分考究一個國家電影工業的實力。不僅需要導演、編劇非凡的想象力,更需要大量的機械設備輔助拍攝,技術精湛的後期團隊參與特效製作。

過去的幾十年,中國科幻電影經歷過漫長的空白期,科幻工業基本等同於廢墟,熒幕上仍舊是五毛錢特效刷屏的作品。

但中國的觀眾,早已走到了電影工業前頭,面對《阿凡達》、《盜夢空間》、《星際穿越》等頂級科幻片的薰陶,中國電影觀眾的口味被吊的越來越高。

郭帆對此有著清晰的認知,他在交流現場回答到:“要循序漸進,先讓大家接受世界觀,從本土概念出發。”

念念不忘,必有迴響。

《流浪地球》导演郭帆:40亿票房的背后,是7000人的牺牲与希望

劉慈欣、郭帆

2015年,郭帆接到了中影公司總經理凌紅的電話。見面後,她將三本劉慈欣的科幻小說擺在桌子上,問他:“你選一部,喜歡哪個?”

郭帆一眼挑中《流浪地球》,“我上中學的時候就看過,小說非常出色!”

郭帆不知道的是,中影之前早就找過長期拍攝科幻片的國際名導,其中就包括卡梅隆。但他一口拒絕,並告訴中影:“中國目前還不具備拍出好科幻片的能力。”

機會落到郭帆頭上,公司給出的條件是,“你先做著試試,不行再換人。”

儘管只是一次試的機會,郭帆卻把它當成了唯一的希望。他前期自己投資100萬,組建10人的團隊。

《流浪地球》导演郭帆:40亿票房的背后,是7000人的牺牲与希望

郭帆想要擁有一個邏輯完美的劇本,為此他每天開車去中科院,找科學家、物理學家、社會學家閒聊,整整三個月打磨出框架。

隨後拉著幾位編劇,花了8個月的時間,合作整理了近100年的地球編年史。

從2007年中國建設世界上最大的射電望遠鏡,到2030年,聯合政府開始著手“流浪地球”計劃,每一個鏡頭郭帆都和團隊徹夜推敲,以求合理性。

為了電影的效果逼真,郭帆製作了整整3000張概念圖,詳細到包括髮動機、地下城、運載車等左右場景所有細節;8000多張電影分鏡頭的製作,其中蘊含的細節,幾乎涉及到電影的每一步拍攝。

《流浪地球》导演郭帆:40亿票房的背后,是7000人的牺牲与希望

《流浪地球》編年史

郭帆用自己的非凡的付出和足夠的誠意打動了中影、萬達、北京文化三家上市公司。經過嚴苛的評估,最終將這部電影的導筒,交到了郭帆的手上。

命運從來不會辜負任何一個執著追夢的人,只有那些瘋狂到被認為是傻子、瘋子的人,才最終能夠收穫平常人難以收穫的成功。

正如王安石所說:“世之奇偉、瑰怪,非常之觀,常在於險遠,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流浪地球》导演郭帆:40亿票房的背后,是7000人的牺牲与希望
《流浪地球》导演郭帆:40亿票房的背后,是7000人的牺牲与希望

郭帆對於中國科幻電影有著一種純粹的執念。放棄賺錢的青春片,在沒有得到真正拍攝機會時,就不計成本的投入,他心裡想的始終只有電影質量的好壞。

為此他給劇組定下規矩:第一,不請流量小生,要打造一部真正能看的電影。第二,所有設備能用中國製造的,都用中國製造,這是一部純正的中國電影。

但郭帆還是沒有意識到,在薄弱科幻基礎上,拍攝一部觀眾說好看的科幻片難度有多大,“原以為困難是到腳脖子,一腳邁進去,才發現已經到脖子了”。

《流浪地球》导演郭帆:40亿票房的背后,是7000人的牺牲与希望

為了電影效果,郭帆堅持實景拍攝。劇組在青島搭建了相當於15個足球場大的攝影棚,包括地下城、空間站等真實的內景。

為了真實性,郭帆通過三維建模,3D打印等技術,打磨出1萬多件道具,力求電影的每一個細節,都經得起推敲。

質量的提升,必然伴隨投資的增加,前期1億元投資花完後,遲遲不見回報的萬達決定撤資,郭帆雪上加霜。

那是郭帆最為絕望的時刻,本土科幻片市場未卜,一旦自己的電影再次失敗,若干年內,幾乎在沒有人敢碰這一題材,

中國科幻將真正陷入沉寂。

《流浪地球》导演郭帆:40亿票房的背后,是7000人的牺牲与希望

為了夢想能夠延續,郭帆將自己全部積蓄900萬拿出來,為劇組提供資金,繼續沒日沒夜的奮戰在工作一線。

這樣純碎的精神也感染著劇組的每一個人。

66歲高齡的吳孟達,堅持穿著幾十斤重的外骨骼吊威亞,即便每拍幾分鐘就要吸氧,他仍堅持完成規定動作。

他鼓勵所有劇組人員:“有生之年能夠在中國影史上留下一頁,值了。”

《流浪地球》导演郭帆:40亿票房的背后,是7000人的牺牲与希望

整個劇組到後來幾乎沒有人以賺錢為目的,製片人龔格爾將自己的車賣了,攝像劉寅自費買來幾百萬的拍攝設備,支持電影完成。

演員片酬一降再降,所有部門都在虧損。越來越多的人在推動劇組前進,從不改編作品的劉慈欣擔任了電影監製,劉歡為電影創作片尾曲,陳坤、徐崢等一眾明星自發宣傳。

演員吳京更是全力資助郭帆,不僅從客串變成主演不拿一分片酬,更是投資6000萬,幫助郭帆完成夢想。

他鼓勵郭帆說:“即使拍爛了,也比沒人拍強。我們已經成功了,參與這部電影製作的7000人,將來就是中國科幻電影的種子。

《流浪地球》导演郭帆:40亿票房的背后,是7000人的牺牲与希望

所有人都抱著一種純粹的心態,去完成屬於自己的科幻夢想,眾志成城,群策群力,像電影中150萬人拯救地球一樣,拯救劇組。

2018年5月4日,《流浪地球》正式殺青。郭帆在通告單的空白處,寫了句話:

“如果你要擁有你從未有過的東西,那麼你必須去做你從未做過的事情。”

所有人看完都哭了,分組導演鬱剛站起大喊:“拍了這個電影,我能吹一輩子牛逼!”

《流浪地球》导演郭帆:40亿票房的背后,是7000人的牺牲与希望

今年大年初一,《流浪地球》正式上映,憑藉9.3分的超高口碑,《流浪地球》徹底炸開了中國電影市場。

截至目前《流浪地球》已經拿下40億票房,超越《紅海行動》,成為中國影史第二。

有專家預測,它最終的票房很可能超過《戰狼2》,成為中國影史上票房最高的電影。

對夢想執著、純粹的堅持最終迎來回報。原作者劉慈欣評價它為:“開啟了中國科幻電影的元年的電影。”

甚至曾經郭帆的偶像,好萊塢大導演詹姆斯·卡梅隆也向郭帆發來祝賀:“祝《流浪地球》的宇宙之旅好運,祝中國科幻電影之旅好運!”

《流浪地球》导演郭帆:40亿票房的背后,是7000人的牺牲与希望

但郭帆卻並沒有被熱烈的讚譽衝昏頭腦。無數次的打擊,無數次的渡劫,郭帆清楚地知道,中國科幻電影仍舊有很長的路要走。自己才38歲,未來有更多優秀的電影需要拍。

他在拍攝過程中,早已寫下20萬字的《流浪地球電影創作手記》,作為對過去工作的檢討和總結。

希望為中國科幻電影,帶來更多的希望和驕傲。

《流浪地球》导演郭帆:40亿票房的背后,是7000人的牺牲与希望

在電影《流浪地球》的結尾,吳京扮演的宇航員拒絕聽從人工智能的勸阻,在所有人都不看好的情況下,執著的以犧牲自己的行為,幫助地面點燃木星,拯救地球。

這種明知不可為,捨身取義的做法,令無數人在電影院淚流滿面。

儘管當下的中國科幻電影仍舊與好萊塢存在著差距,所有人都不看好中國的科幻事業,甚至長期被外國人嘲笑,被中國觀眾質疑。

但正是因為有了郭帆這樣大膽追夢、純粹付出的人,才讓中國一次次創造奇蹟,再也不用看任何人的臉色。

《流浪地球》导演郭帆:40亿票房的背后,是7000人的牺牲与希望

記得《流量地球》電影中,當小女孩用抑揚頓挫的聲音念出“希望,是這個時代像鑽石一樣珍貴的東西”時,所有的觀眾都笑了。

可當地球陷入危機,所有人生還機會幾乎為零的時候,觀眾再次聽到這句話,不免留下了感動的淚水。

一部電影,有時更像一段人生。它承載的不僅僅是故事,更是人們拼了性命也要去追逐的希望與夢想。

人這一生,真應該像郭帆一樣活出點滋味兒。

當你老了,回首往事,那些熱血沸騰的歲月、那些艱苦拼搏的畫面都一幕幕呈現在眼前時。

或許,我們也可以像那位導演一樣說一句:

“圓了這個夢,老子能吹一輩子牛逼。”

娛樂產業:《中國科幻流浪往事》

AI財經社:《流浪地球創世記 》

貴圈:《流浪地球》:硬核科幻,土法炮製

澎湃新聞:《流浪地球》導演郭帆的“理智與情感”

拾遺:《流浪地球》誕生記:拍了這個電影,我能吹一輩子牛逼

—The End—

將【最人物】置頂/星標

截圖發送至後臺

我們將從中隨機挑選一人

送上一份由【最人物】精心準備的神秘禮物

中獎名單將在第二天的置頂留言中公佈

世界那麼大,我們想要成全你的小幸運!

看更多深度人物故事

請長按下方圖片掃碼關注

最 人 物

點擊好看

為夢想喝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