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歐盟否決,西門子、阿爾斯通合併交通業務抗衡中車計劃流產

德國工業巨頭西門子(Siemens)與法國交通運輸巨頭阿爾斯通(Alstom)欲合併交通業務以聯合抗衡中國中車的計劃,因遭到歐盟委員會否決已經流產。歐盟委員會於當地時間2月6日發佈的聲明稱,兩者合併有損鐵路信號系統和超高速列車市場的競爭,且當事各方未提供足以解決委員會上述擔憂的補救措施。根據歐盟併購法規,為保護歐洲鐵路行業的市場競爭,歐盟委員會已禁止西門子收購阿爾斯通的計劃。

西門子與阿爾斯通,這對曾經的競爭對手於2017年9月26日正式對外宣佈,將攜手打造交通領域的“歐洲冠軍企業”,背後的重要原因是“一家來自亞洲的企業強勢改變了市場格局”。根據當時的聯合聲明,雙方已簽署諒解備忘錄,以排他性的方式對等合併交通業務,即將西門子包含軌道牽引驅動業務在內的交通業務與阿爾斯通進行合併。合併後的新公司名稱為西門子阿爾斯通,將繼續在法國上市,營收將達到153億歐元。阿爾斯通將進行股票增發,西門子將獲得其股權稀釋後50%的股份。

因欧盟否决,西门子、阿尔斯通合并交通业务抗衡中车计划流产

歐盟委員會已禁止西門子收購阿爾斯通的計劃。 歐盟委員會 圖

歐盟委員會負責競爭政策的瑪格麗特·韋斯塔格(Margrethe Vestager)委員在聲明中表示,“西門子和阿爾斯通都是鐵路行業的領軍企業。若沒有足夠的補救措施,此次合併將導致信號系統和下一代超高速列車的價格上漲。”在作出禁止決定之前,歐盟委員會對此次收購進行了深入調查,認為該交易令歐洲兩家最大的鐵路和地鐵信號系統供應商以及鐵路車輛供應商建立聯盟,這將大大削減上述領域的競爭,剝奪包括鐵路運營商和鐵路基礎設施管理者在內的客戶選擇供應商和產品的權利。在深入調查期間,委員會還收到來自市場客戶、企業競爭對手、行業協會和工會的若干投訴。

德法交通企業聯姻的重要原因之一是應對來自中國競爭者的挑戰。中國南北車合併之後,中國中車成為全球規模最大、品種最全、技術領先的軌道交通裝備供應商。龐巴迪、西門子和阿爾斯通——在新聞報道中,這三個主要競爭對手在過去幾年裡一直在討論如何將各自的業務組合在一起。一方面全球鐵路企業都在謀求控制成本,另一方面,跨國公司希望借整合更好地應對來自中國競爭對手的挑戰。全球範圍內,曾經的“徒弟”中國中車正在積極推進海外招標項目、拓展海外市場。

針對這一因素,歐盟委員會還特別調查了中國供應商未來在其本土市場之外參與全球競爭的情形。委員會認為,在信號系統市場,中國競爭者還需要很長時間才能成為歐洲基礎設施領域可靠的供應商。至於超高速列車領域,在可預見的未來,中國供應商不會對合並各方構成競爭約束。

歐盟委員會發布禁止合併聲明後,西門子與阿爾斯通表示,合併將不會繼續推進。“西門子和阿爾斯通感到遺憾,雙方提供的補救措施被歐盟委員會認為不足以解決相關擔憂。”聯合聲明稱,雙方相信該筆交易將在不損害歐洲市場競爭的基礎上,為全球交通運輸行業、歐洲鐵路行業、客戶、旅客和通勤者創造巨大價值。此外,合併還將締造一家有能力應對來自非歐盟企業日益激烈競爭的歐洲企業。

該交易還引發了關於歐盟在歐洲商業併購中扮演何種角色的爭議。歐盟官員認為,其作為裁判保護消費者和市場競爭。政客們則認為,歐盟僵化的思想阻礙了歐洲頂級企業間的合併。

對於歐盟委員會的決定,法德兩國政府立刻表示反對。法國總理愛德華·菲利普(Edouard Philippe)說:“這是一個糟糕的決定,對歐洲工業來說是一個重大挫折,我認為這是一個錯誤的決定。”德國總理默克爾的發言人斯特芬·賽貝特(Steffen Seibert)說:“打造一個具有全球競爭力的鐵路行業,是德國和歐洲產業政策的重要關注點。”法國政府表示,法國與德國正在討論修改歐盟競爭規則。“現行的歐盟規則已經過時。”法國財長勒梅爾(Le Maire)表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