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紅利下降之後

人口紅利下降之後

統計局1月21號發佈的最新數據顯示,2018年年末,中國內地總人口達139538萬人,相較於2017年末增加530萬人,口自然增長率為3.81‰,同比2017年下滑1.51‰。2018年全年出生人口1523萬人,人口出生率為10.94‰,相較於2017年少了200萬人。作為過去40年經濟奇蹟的重要成本,人口紅利是其中相當重要的因素,現在我國的人口紅利出現了諸多問題,未來經濟的發展怎麼破?

一、我國人口目前存在的問題

新生人口下降。自從2016年實行了全面二胎後,當年出生數據1786萬,相較於2016年只小幅增長了131萬,2017年下降到1723萬,到2018年年又降了200萬,創近10年最低數量,形勢不容樂觀。

人口紅利下降之後

育齡人口未婚比例過高。目前中國30-34歲成年人有13%處於未婚狀態。其中,女性、男性的未婚比例分別為6%和16%,從數量上看,未婚男性有699.1萬人,30-34歲未婚女性有239.2萬人,“剩男”數量遠超“剩女”。

老齡化現象嚴重。依據聯合國標準,一個國家60歲以上老人達到總人口的10%,65歲老人佔總人口的7%,即可視為進入老齡化社會。而根據國家統計局2019年公佈的最新數據,2018年中國60週歲及以上人口為24949萬人,佔總人口的17.9%,其中65週歲及以上人口16658萬人,佔總人口的11.9%。

二、未來應該如何做?

轉換“人口紅利”到至“人才紅利”。目前從人口數量紅利角度看,中國人口數量紅利在消退是客觀事實,但是從人才紅利來看,我國人口的受教育程度在不斷提高,勞動力質量不斷提升,人才紅利的利用空間巨大,一方面,人才的增長和培育本身就是潛力巨大的產業,另一方面,人才紅利對產業轉型和發展將會起到巨大作用。

積極落地促生育政策。從“休假、工作保護、收入補償”三大方向入手,制定促生育政策基本準則,重點關注當前老齡化、少子化、晚婚化背後的民生痛點。解決教育、醫療、住房等等與生育密切相關的問題,免除人們的後顧之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