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撒哈拉的故事》

“生命的過程,無論是陽春白雪,青菜豆腐,我都得嚐嚐是什麼滋味,才不枉來走這麼一遭啊”

這應該是我第三次翻開三毛的書了,高中在門口書店偶爾翻到這本書,結果一發不可收,很驚歎這個奇女子,真性情、善良又灑脫,佩服三毛可以這麼用心、能用簡短的文字把故事寫得這麼動人。《撒哈拉的沙漠》也是三毛最受歡迎的作品集,裡面的一篇篇的小故事讓人動容,在《白手起家》裡,她在撒哈拉這片沒有花朵的荒原裡把破漏的土房子變成了精緻、帶綠色的溫馨小窩;在《懸壺濟世》裡三毛用黃豆治好了當地人的癤子,用指甲油幫人補牙齒,哇!還可以這麼玩;在《沙巴軍曹》裡講述了一個被仇恨吞噬但最後卻捨身救撒哈威孩子的軍人;在《哭泣的駱駝》裡,三毛在屠宰房裡,親眼目睹沙伊達的慘死,講述了當地巴西里(游擊隊的領袖)與沙伊達(擁有絕美容顏的女子)那不被世人祝福的愛情故事,以及悲慘的結局等等。

雖然後面種種原因,三毛用自殺的方式結束了自己的生命,但至少從這本書中我能感受到的三毛對生活的樂觀,例如文中的一些句子:“我想,來了沙漠,不經過生活物質上的困難,是對每一個人在經驗上多多少少的損失。”, “我並不氣餒,人,多幾種生活經驗總是可貴的事”。對惡劣沙漠環境、各種搞笑甚至刁難的鄰居,她沒有屈服,總是想著如何去改善環境,克服物質和精神上的一些困難。想到自己,其實我沒有正在體驗過所謂“生活物質上困難“的狀況,還得我的父親給我講他年輕時的困境,就是那種家裡貧窮到缸裡的米只剩當天的量,吃完挨個親戚去借米下鍋,很慶幸從出生到現在一直活在一個和平富足的年代,雖然父母都是普普通通的農民,家裡的條件也不太好,但父母至少在衣食住行基本的教育等方面還是滿足了子女的需求,我也很感激他們的努力付出,他們從來沒有教會我如何賺錢,他們要我勤儉節約;他們沒有教我如何同朋友交往,他們叫我要真誠善良;他們沒有教我如何付出,他們要我學會感恩;父母能給的不一定是最好的,但一定是他們竭盡全力的所有。工作前我的情感一直很脆弱,我曾因一些考試的失敗而痛哭流涕,出了校門也曾經常因為一些工作的事情困擾,總結一下都是我自己心態的問題。有時會想面子重要嗎?或許內在修養更重要;職稱重要嗎,或許實打實的成長、收穫更重要,錢重要嗎?錢很重要,但家庭、朋友、健康這些都更重要...目前來說這個世界上除了生死,其他的都是可控制的,都能邁過去,“看開點”以及在特定的環境裡調整好自己的心態真的是很重要,無論是生活的一些瑣事,還是工作上的煩惱,這些就像天氣,有陰晴不定,有瓢潑大雨,也有云開日見,一切都是正常的,我想表達的就是:在很多情況下,你可能無法去改變環境,那就嘗試著去調整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