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現魚雷來襲只能坐以待斃?不!還有這些神器

發現魚雷來襲只能坐以待斃?不!還有這些神器

魚雷威力巨大 抬起、落下、再抬起 軍艦攔腰折斷

魚雷有多大威力?

提起魚雷,無人不知無人不曉。自1866年誕生以來已有150年發展歷史,多次在戰爭中展現出強大的威力,僅兩次世界大戰中,交戰各方就發射魚雷4.5萬枚,擊沉艦艇2598艘;被擊沉的運輸船中,80%的戰果由魚雷創造。那麼魚雷為什麼有如此大的威力?

發現魚雷來襲只能坐以待斃?不!還有這些神器

狼群戰術讓盟軍很受傷

首先魚雷很大。如潛艇發射的533毫米口徑MK48魚雷,長近6米,重1.58噸,戰鬥部裝藥300公斤,本身威力就很大。

發現魚雷來襲只能坐以待斃?不!還有這些神器

MK48重型魚雷

其次是水中爆炸的氣泡效應。魚雷在軍艦下方爆炸,產生衝擊波和球形氣泡(最大直徑近20米),氣泡過度膨脹將軍艦托起後,迅速收縮,海水下陷,軍艦釜底抽薪,之後氣泡會再次膨脹。這個過程,軍艦相當於被反覆彎折,最終結果是攔腰折斷。從過去的直航魚雷,到今日的線導魚雷、尾流自導魚雷,制導和驅動模式在變,魚雷越發智能,巨大的威力卻沒有變。

發現魚雷來襲只能坐以待斃?不!還有這些神器

氣泡效應演示

2010年3月26日晚,韓國“天安”號護衛艦船尾爆炸,斷成兩截,迅速沉沒,104人只有58人生還,據韓國調查,也是魚雷所為。魔高一尺,道高一丈,魚雷威力這麼大,就沒有什麼辦法反制嗎?答案顯然是:有!

潛艇用軟殺傷反魚雷裝備

軟殺傷就是誘餌通過噪聲或信號發生器偽裝艦艇,干擾、誘導魚雷偏離目標。簡單來講,就是根據魚雷尋找目標的方式(如聲自導、尾流自導、線導)見招拆招,干擾魚雷,或把魚雷騙去攻擊假目標。目前,絕大部分反魚雷手段都是軟殺傷。

發現魚雷來襲只能坐以待斃?不!還有這些神器

電影中潛艇發射聲誘餌

官媒報道海軍某艇先進事蹟時曾提到“創下1年內2次實戰化遠航訓練、水下高速發射戰雷、水下大深度發射聲誘餌對抗反潛魚雷、單艇齊射同時命中兩目標等8個潛艇史上第一”。潛艇面臨的威脅主要是輕型反潛魚雷,普遍採用主被動複合聲自導方式,聲誘餌就是反制手段之一。

發現魚雷來襲只能坐以待斃?不!還有這些神器

年代久遠的前蘇聯自航式魚雷誘餌

常見的聲誘餌包括拖曳式自航式懸浮式誘餌,拖曳式水面艦艇更常見,幾種類型可組合使用。自航式聲誘餌,可拖曳水聽基陣,釋放類似潛艇噪音的聲波,模擬潛艇聲場;還使用磁性導線模擬潛艇磁場。美國海軍類似誘餌產品線非常豐富,主要型號有MK30-0、MK30-1、NAD-3、NAD-6、MK58-0、MK70 MDSS等。

發現魚雷來襲只能坐以待斃?不!還有這些神器

最下方:MMS-01移動潛艇模擬器模型

2018年的馬來西亞蘭卡威防務展上,中船重工就展出了幾款外貿水中武器模型,其中包括ET52C輕型反潛魚雷、ET40魚雷模型,旁邊最小的就是MMS-01移動潛艇模擬器模型,也就是自航式聲誘餌。

發現魚雷來襲只能坐以待斃?不!還有這些神器

MMS-01移動潛艇模擬器宣傳頁

宣傳材料介紹,MMS-01直徑533毫米,長5.5米,重1.1噸,從潛艇魚雷發射管發射,航速有10節、15節兩檔,續航時間分別為100分鐘、45分鐘,使用深度10至300米。此模擬器搭載“海洋輻射噪聲高保真模擬裝置”和“接收時的回波重複裝置”,有15種干擾方式,可欺騙聲吶、聲導魚雷、線聲自導魚雷的探測。

發現魚雷來襲只能坐以待斃?不!還有這些神器

法國DCNS公司的“篇章”聲學誘餌(CANTO)

懸浮(靜止)式誘餌在水中相對靜止,激活時可以製造噪音堵塞頻道,發出模擬魚雷主動聲吶的回波特徵,如法國DCNS公司的“篇章”聲學誘餌(CANTO)。還有一種軟殺傷反魚雷裝備是氣幕彈

發現魚雷來襲只能坐以待斃?不!還有這些神器

活動日上軍迷拍攝的氣幕彈發射裝置

氣幕彈引爆後產生大量氣泡,大氣泡上升較快,半徑小於0.1釐米的小氣泡上升較慢,像幕布一樣在水中飄動。利用氣泡幕的反射,可以給主動聲吶創造假目標,還能成為一道屏障,既對氣泡幕背後的潛艇噪音進行遮擋,又對聲吶的探測進行削弱。氣泡幕的反射效果取決於面積,1個發射器可以同時發射數枚氣幕彈,均勻布開後,可形成大於20米寬的氣幕,多個發射器同時發射,效果更佳。

發現魚雷來襲只能坐以待斃?不!還有這些神器

日本海自潛艇丟失反魚雷誘餌的新聞報道

魚雷誘餌很多國家都有裝備,因是軍艦(特別是潛艇)最後的“護身符”,極少拋頭露面,只能尋得隻言片語。2018年5月,日本NHK電視臺報道,日本海上自衛隊一艘潛艇在訓練期間誤射了躲避魚雷攻擊的誘餌裝置。

發現魚雷來襲只能坐以待斃?不!還有這些神器

美國小口徑自航式誘餌(由賓夕法尼亞大學大學研製)

這種誘餌長1.6米,直徑150毫米,圓筒狀,重約26公斤,自身配有動力裝置,可在一定時間內自主航行,不會發生爆炸(潛臺詞是軟殺傷的聲誘餌)。此外,在很多影視作品,如最近的好萊塢大片《冰海陷落》中,就有緊張刺激的潛艇對抗情節,魚雷誘餌也曾現身。

發現魚雷來襲只能坐以待斃?不!還有這些神器

日本秋月級驅逐艦裝備的四聯裝自走式誘餌彈發射器(MOD)

水面艦艇用軟殺傷反魚雷裝備

水面艦艇在明處,潛艇在暗處,可隨時釋放“冷箭”。潛艇發射的魚雷多是重型魚雷,多采用線導/光纖制導+聲自導,或尾流+聲自導等複合方式,魚雷對抗中,水面艦艇處境更為險惡,相應的應對措施也更為多樣。

發現魚雷來襲只能坐以待斃?不!還有這些神器

韓國海軍裝備的ADD SLQ-261K TACM魚雷對抗系統

吃了虧(天安艦事件)的韓國海軍對魚雷襲擊高度重視,新服役軍艦都裝備AN/SLQ-25A與ADD SLQ-261K TACM魚雷對抗系統。日本秋月級驅逐艦裝備04型魚雷對抗系統。

發現魚雷來襲只能坐以待斃?不!還有這些神器

日本秋月級驅逐艦裝備的靜止式漂浮音響干擾誘餌發射器(FAJ)

該系統包括兩個設置於艦尾的拖曳式魚雷誘餌、位於兩舷魚雷發射器附近的四聯裝自走(移動)式誘餌彈發射器(Mobile Decoy, MOD)以及四聯裝靜止式漂浮音響干擾誘餌(Floating Acoustic Jammer)發射器,一旦音響傳感器發現來襲魚雷,會立即發射。

發現魚雷來襲只能坐以待斃?不!還有這些神器

日本秋月級驅逐艦裝備的靜止式漂浮音響干擾誘餌(FAJ)-大圖

拖曳式聲誘餌大量裝備西方國家水面艦艇,艦尾右側2個圓形開口一般就是拖曳式聲誘餌的釋放口。2個拖曳式聲誘餌一前一後,模擬船頭和船尾,讓魚雷錯誤獲取假目標的體積信息。

發現魚雷來襲只能坐以待斃?不!還有這些神器

拖曳式聲誘餌的釋放口

法國、意大利地平線驅逐艦、FREMM多用途護衛艦裝備了SLAT反魚雷系統。為在較遠距離發現來襲魚雷,探測模塊專門配備了一款短基陣拖曳聲吶,與艦殼聲吶相配合使用,探測距離大於10千米,並有對抗尾流自導魚雷的能力。

發現魚雷來襲只能坐以待斃?不!還有這些神器

FREMM多用途護衛艦裝備了先進的SLAT反魚雷系統

反應模塊沒有采用拖曳式反魚雷聲誘餌,由火箭助飛式反魚雷聲誘餌、自航式反魚雷聲誘餌和引爆式誘餌彈組成,能夠在3千米距離上對魚雷進行軟硬殺傷,SLAT能對魚雷防禦效果實時評估,對下一步行動進行選擇。

發現魚雷來襲只能坐以待斃?不!還有這些神器

老款“薩蓋”誘餌發射器與各種誘餌

火箭助飛式反魚雷聲誘餌由“薩蓋”MK2多管幹擾彈發射裝置發射,最遠投放距離3.8千米。DCNS公司還為SLAT反魚雷系統配備了水面艦船魚雷防禦裝置(Canto-V,V型用於水面艦艇、S型用於潛艇)。

發現魚雷來襲只能坐以待斃?不!還有這些神器

“薩蓋”MK2多管幹擾彈發射裝置(法國版)

該裝置採用混淆及稀釋信號的方法,通過產生數百個假聲學目標,使來襲魚雷的自導和再攻擊邏輯功能處於飽和狀態。一旦探測到來襲魚雷,反魚雷系統將決定誘餌參數,發射誘餌,並根據對抗態勢提出躲避策略。

發現魚雷來襲只能坐以待斃?不!還有這些神器

水面艦船魚雷防禦裝置(Canto-V)

對於尾流自導魚雷,聲誘餌就失去了作用,可通過改變航行特徵進行規避,也可使用

氣泡發生器,模擬水面艦船真實尾流效果。氣泡發生器採用50%碳酸氫鈉和50%酒石酸的顆粒狀混合物,以聚乙烯醇作為外覆層,從水面艦船尾部投擲到水中一定深度開始溶解,與海水反應產生大量氣泡,產生假尾流。更徹底的辦法就是使用硬殺傷武器(主要是反魚雷魚雷和深水炸彈),把來襲魚雷徹底摧毀。

發現魚雷來襲只能坐以待斃?不!還有這些神器

氣泡發生器原理圖

硬殺傷反魚雷裝備

蘇聯海軍主要使用反潛火箭深彈對來襲魚雷進行密集的火力覆蓋達到硬殺傷目的。火箭深彈水下爆炸產生的衝擊波,可使上百米範圍內魚雷的精密部件受損。俄羅斯更進一步,研發了“帕科特-E/NK”反魚雷系統,系統由目標識別跟蹤聲吶、反魚雷魚雷、發射裝置組成。

發現魚雷來襲只能坐以待斃?不!還有這些神器

反潛火箭深彈是中俄水面艦艇反魚雷的主力

聲吶自動探測和識別來襲的水下目標,將目標航行參數生成數據傳遞給魚雷。反魚雷魚雷直徑324毫米,長3.1米,重380千克,航速大於50節,高爆戰鬥部裝藥80千克,射程1.4千米,採用主/被動聲導,聲導作用距離400米。

發現魚雷來襲只能坐以待斃?不!還有這些神器

“帕科特-E/NK”反魚雷魚雷

美國海軍的魚雷防禦系統(SSTD)已經發展到第三代。第一代SSTD於上個世紀70年代推出,使用艦殼聲吶探測來襲魚雷,AN/SLQ-25拖曳式聲誘餌是系統核心;第二代SSTD在80年代末投入使用,主要由AN/SLR-24被動魚雷報警聲吶、AN/SLQ-36綜合顯控臺、AN/SLQ-25A拖曳式反魚雷聲誘餌組成,被動報警聲吶的換能器基陣布放在拖曳式誘餌後面,探測距離超過10千米。

發現魚雷來襲只能坐以待斃?不!還有這些神器

從船尾內部投放拖曳式聲誘餌

第三代SSTD本由美英聯合研製,從立項到系統演示驗證歷經10年(1988-1998),經評估,該系統對聲自導魚雷防禦效果較好,但對尾流自導魚雷效果不佳,美國決定退出,獨立發展反魚雷魚雷(ATTDS)和水聲對抗的AN/WSQ-11魚雷防禦系統。

發現魚雷來襲只能坐以待斃?不!還有這些神器

美國反魚雷魚雷(ATTDS)測試

美國使用CVN-77“喬治·W·布什”號航母作為ATTDS的實驗平臺,遺憾的是,由於效果不佳,2018年9月,美國海軍暫停了此項工作。除此之外,比較有名的反魚雷魚雷還有德國“海蜘蛛”、歐洲MU90HK等,雖在防務展上多有展出,並未贏得海軍認可。

發現魚雷來襲只能坐以待斃?不!還有這些神器

德國“海蜘蛛”反魚雷魚雷

反魚雷裝備不能包打天下

由此可見,反魚雷技術非常複雜,探測和應對均十分困難,特別是對尾流自導魚雷。發現高速來襲的魚雷到作出反應時間很短(1分鐘內),第一輪攔截失效後,第二輪反應時間更短,攔截效果可能不如1130近防炮和紅旗10導彈對於反艦導彈。

發現魚雷來襲只能坐以待斃?不!還有這些神器

FQF-6000型12管300毫米火箭發射裝置是航母反魚雷的最後屏障

如果真有魚雷突破層層阻攔闖入航母編隊,只能由“保鏢”挺身擋“子彈”。所以,反魚雷裝備必須依託整個反潛體系,作為保護自身的最後屏障,對付漏網之魚。就像以色列的“鐵穹”反火箭彈系統,攔截火箭彈難度頗高,找到火箭彈發射陣地反而更容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