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澤國人心裡,都有一個夢裡水鄉|澤國記憶·伍


每個澤國人心裡,都有一個夢裡水鄉|澤國記憶·伍


只要走在澤國這片土地上,百米開外,經過某條河道比遇見隔壁鄰居的概率更大。劃過童年時代的輕盈船隻、搖曳水面柔和的木漿聲、響徹夜間惱人卻也熱鬧的汽笛、因運河而聚散的熙攘市集,如今早已不再有跡可尋。縈繞在夢裡的水鄉舊貌,只得從老一輩的口述中聽聞一二。


每個澤國人心裡,都有一個夢裡水鄉|澤國記憶·伍

每一條流淌在澤國土地上的河流,隨著歷史前進的車輪一併向前,正如澤國水鄉的興盛時代已經悄然過去,但仍舊值得被每一個生於斯、長於斯的澤國人所銘記和延續。

眾流匯聚,如財之歸庫

澤庫,因“眾流匯聚,如財之歸庫“而得名,僅此一點,便足以揭示河流對澤國的重要性。

澤國中東部河道縱橫、池塘星羅棋佈,作為溫黃平原水稻高產區,每到秋季豐收時節,澤國十里林塘橘柚香。過去的糧庫、酒廠,都依水而設。每當雙夏,各生產隊都搖著滿載穀物的木船,沿著密織如網的河道前往幾大糧庫,交售公糧;酒廠裡釀造好的酒也沿河輸出,運往外地。

每個澤國人心裡,都有一個夢裡水鄉|澤國記憶·伍

清《嘉慶太平縣誌·敘水》載:“澤庫在縣北四十里。黃岩官河自白楓來,至新橋入境,並受三坑及天皇、豎石渚水,以水所鍾,支流四注。”

每個澤國人心裡,都有一個夢裡水鄉|澤國記憶·伍

作為澤國主要河流的月河,縱貫澤國南北,向南直通太平,西經橫峰入西月河至溫橋;北與黃岩、路橋、椒江諸航道港埠溝通,是溫黃路椒通航必經之路。

東西橫貫有大溪河、翁岙河、江洋河、樓下涇、麻車橋港等與月河穿接,是通往大溪、山市、松門、新河、金清、永安等地的主要航道。全鎮水路四通八達,通航河道長約120公里。

細數東西南北,哪條河流途經你家門口、哪條河曾運載澤國的遊子通往四方、哪條河流又搭載著你緩緩歸鄉.......

澤水迴環六七里,中流擁出一廛市

南宋紹熙年間(1190年-1194年),鄭氏沿中河東西向築橋建街,始稱澤庫街。至清代,分上下兩街,以十字街為中心,經馬剝橋南連丁字街、前街,四面環水,河涇縱橫。河流穿澤國境內環流,自古有橋樑依水而建,江南水鄉的獨特風格因而形成。


每個澤國人心裡,都有一個夢裡水鄉|澤國記憶·伍

帶路人阮澤慶手繪澤國河道

先人以河流為“城牆”,築石橋、建排門,先後建有“迎龍”(位於鐵券橋東首)、“鎮虎”(位於萬安橋東首)、“騰蛟”(位於假山橋北首)、“起鳳”(位於關廟橋西首)四門及“同太平”(涇陽橋南首)一門。

驚歎於先人的智慧,在他們打下的基礎上,澤國的城鎮化發展得以四平八穩。再去尋這諸多舊址,幾經修建,尚存歲月痕跡。假山橋與一旁參天樹相依,水興樹盛,幾百年的時光也如門前河水,忽而流過。

每個澤國人心裡,都有一個夢裡水鄉|澤國記憶·伍

每個澤國人心裡,都有一個夢裡水鄉|澤國記憶·伍

假山橋,位於澤國下街路廊南側。因橋高卷洞似假山,故名,又稱“卷洞橋”。宋代建,清乾隆十八年重建,1917年重修。為人行條石單孔拱橋。橋面中心為一平臺,兩側設有臺階,立有雕刻精美的望柱和欄板,被列為市級保護文物。

每個澤國人心裡,都有一個夢裡水鄉|澤國記憶·伍

關廟橋,位於澤國下街路廊。宋代建。清《嘉慶太平縣誌·建置志·津樑》載:“雙橋,在澤庫,一即關廟橋,一嶽宮後。”清光緒八年(1882年)升高加闊重修,為人行單孔條石橋,跨越關廟河。

每個澤國人心裡,都有一個夢裡水鄉|澤國記憶·伍

鐵券橋,位於澤國長涇路東端。明弘治年間建,清嘉慶年間重建,稱澤庫新橋。光緒年間,里人阮萃恩立碑於上,碑刻“得錢武肅王鐵券處”八字,改名鐵券橋。1935年1月重修,為人行三孔石拱橋。1962年改建,升高為人行三孔水泥石樑橋。跨越關廟河。

在向沿河依橋而居的老人們瞭解時,“鐵券橋”已被拆除重建,只遺留下小處橋基露於河面。新橋距鐵券橋原址十米左右,被大家稱之為“新橋頭”。

每個澤國人心裡,都有一個夢裡水鄉|澤國記憶·伍

鐵券橋橋基

重修更名為鐵券橋之後,周邊街坊仍稱其為新橋頭。

事出有因,叫法也就被一直延續下來:嘉靖十七年春,久雨橋塌,里人集資重修,歷時四個月。據說在舉行過橋儀式時,按照當地習俗,需一名有官位的人先過橋,然後來往行人得以通過。久等不見官人來,只見一位頭戴鳳冠的新娘帶著幾位女子欲過橋。主持者見狀,便准許了。當新娘過橋時,司儀高喊“新娘過新橋,新橋萬年牢!”從此,里人就稱該橋為新橋,並將新橋東邊的一條街取名為新橋頭。

商舟運集,南來北往

在陸路交通尚不發達的時代,澤國因水而興。古代集市貿易始於五代,形成於宋,其間陸續建成夾嶼街、牧嶼街、聯樹街。

元明清時,澤國集市漸具規模,交易品種不斷增多。民國期間,已成為溫嶺縣內集市商業最繁盛的集鎮。逢農曆四、九集市日,上百隻集市船舶停泊街口河岸裝卸貨物,趕集民眾數以萬計,商品交易異常活躍。


每個澤國人心裡,都有一個夢裡水鄉|澤國記憶·伍

集市從上、下街興起,逐漸向周邊擴散,每條沿河的街道被不同的貨物劃分區域,遠道而來的客商往往直奔臨近商埠。因為經營販賣的種類不同而設立街巷,比如下街的布巷裡,因以經營舊衣服、土布而得名。

每個澤國人心裡,都有一個夢裡水鄉|澤國記憶·伍

每個澤國人心裡,都有一個夢裡水鄉|澤國記憶·伍

集市前夜,街內河道停滿船隻,旅館、飯店、賭場、煙館和茶館陸續開張。自古繁華的上街,店鋪林立,店外設攤,攤外有攤、人流不息、常擁擠得水洩不通,所以有人形容澤國街區是“雞子殼裡擺道場”。

20世紀50年代後期開始,四面八方到澤國街區上市人數不斷增多,每逢集市日人流量超過五萬人次,原有街道顯得更為狹窄。

每個澤國人心裡,都有一個夢裡水鄉|澤國記憶·伍

據沿河而居的李阿姨回顧,放到平日裡,河流就是供大家日常浣洗衣物,話家常的去處。只是到了集市日那幾日,夜半的汽笛聲就是外地客商進入澤國的訊號,此起彼伏,此消彼長,常常是喧鬧地難以入眠。隨著李阿姨的思緒,想象眼前這河道往昔的熱鬧場景,不由得心生好奇。


每個澤國人心裡,都有一個夢裡水鄉|澤國記憶·伍


每個澤國人心裡,都有一個夢裡水鄉|澤國記憶·伍

雖然現在遠抵不過當年的繁盛,但沿河分散留存的也仍舊是澤國最為熱鬧的商貿交易。

每個澤國人心裡,都有一個夢裡水鄉|澤國記憶·伍

在過去,澤國鎮被河道圍裹著,河道以外的地方則是一片農田。1984年,新建、重建橫跨月河東西的大橋七座和其他橋樑九座,溝通了鎮區與四面八方的聯繫。隨著經濟發展,城鎮向外擴張,新城老城的差異逐年拉大。

風光一時的水運

舊時出行以船舶為主,內河客運發達。每逢街道市集日,“舟楫往來,喧聲徹夜”,街口河岸密集停靠民船,稱“市船”。

每個澤國人心裡,都有一個夢裡水鄉|澤國記憶·伍

靠河道而生的澤國人,骨子裡有水鄉賦予的敢拼愛闖的秉性,依仗著必不可少的交通暢行四方。集市興起,澤國、牧嶼、聯樹等船埠也接連設有客運的定線,定期始發航船。

1928年,橫峰金國庚創辦“路太”號汽船,往返溫嶺至路橋,境內始通汽船航線,但未航幾次即停。

1930年3月,路橋黃百城建辦黃椒汽船局,溫嶺——牧嶼——澤國——路橋汽船復航。

1932年10月,澤國至溫嶺縣城異常低矮橋閘進行改造升高。嗣後途徑澤國的汽船增到5條航線,至1949年,船務行發展到6家,有通航汽船7艘,其航線均經過澤國境內。

新中國成立後,內河客運業務由澤國運輸社經營。

1973年,運輸社有3艘集市日客貨混運動力船。每逢潘郎、大溪、溫嶼、路橋集市日運行。1974年,運輸社內河客運班船開始營運,有2艘客輪各23座位,2艘拖駁各47座位,由山市至松門對開。

後逢澤國集市日,澤國至松門、新河各增開班船。由於公路客運迅猛發展,1983年開始,內河客運量逐年下降,澤國運輸社經營12年的內河客運,於1986年停航。

至2000年5月6日,內河客運航線全部取消。

每個澤國人心裡,都有一個夢裡水鄉|澤國記憶·伍

每個澤國人心裡,都有一個夢裡水鄉|澤國記憶·伍


每個澤國人心裡,都有一個夢裡水鄉|澤國記憶·伍

等到陸路交通發展起來,如今在澤國的河流水域還能看到船舶運貨的景象,只不過那景象只能稱之為“寂寥”。

在每天下午一點左右的月河之上,是捕捉過去航運線索的絕好時機:靠柴油驅動的細長的船舶運沙至椒江;馱載商家們零散的貨物途經路橋——聯樹——牧嶼——澤國。

每個澤國人心裡,都有一個夢裡水鄉|澤國記憶·伍

雜貨鋪開在月河邊丹崖商場一樓的張老闆,現在還在用這種方式進貨,短途方便且穩定便宜。只需與供貨商電話聯繫好,再託船帶過來,等船靠上附近的小碼頭,自己便開車去卸貨。

每個澤國人心裡,都有一個夢裡水鄉|澤國記憶·伍


每個澤國人心裡,都有一個夢裡水鄉|澤國記憶·伍

每個人的水鄉

夢裡水鄉,承載著一代代澤國人的記憶深處的嬉戲童年,對於水的所有認知都是從自家門前的河道里得知的,水鄉是孩子們的第一任啟蒙老師:暢遊、垂釣、划槳、遠行........

對於勤勤懇懇的澤國女性而言,水鄉更是她們無法脫離的生活一部分,沿河淘米、做飯洗衣,閒時聚集在河頭聊天,忙時在河頭碰面。倘若她們一生中不曾去過更遠的地方,這蔓延彎曲的河道則載著她們的想象通往更遠的地方。

每個澤國人心裡,都有一個夢裡水鄉|澤國記憶·伍

20世紀70年代,河道、池塘等環境的水源保護良好,為廣大居民飲用水源。80年代以前,隨處可見城鄉居民在河流、池塘邊垂釣,閒暇時還結伴騎車外出垂釣。80年代開始,隨著工業發展,因河水汙染嚴重,各種魚類難以生存,垂釣者漸少。

每個澤國人心裡,都有一個夢裡水鄉|澤國記憶·伍

1995-2005年的十年間,鎮政府全面開展對大小河道的集中整治,並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從2007年開始,實現全日保潔目標,河道水質逐漸好轉。澤國丹崖汙水處理廠、牧嶼汙水處理廠分別在2012、2013年先後投入運行,實現全鎮汙水管網全覆蓋,從根本上解決鎮域農村生活汙水直排汙染的問題。

每個澤國人心裡,都有一個夢裡水鄉|澤國記憶·伍

每個澤國人心裡,都有一個夢裡水鄉|澤國記憶·伍

月河、大溪河、翁岙河、江洋河、樓下涇、麻車橋港......這些一條條河名對於澤國的年輕一代而言,更多地變成了從未深入的鄉愁。

他們不再像父祖輩那樣憑藉著水鄉河道前往未知的新世界。這個因河流而興盛一時的水鄉,也成了記憶中的模樣,但在外的遊子,又有誰能抵擋得“澤國”這兩個字。

每個澤國人心裡,都有一個夢裡水鄉|澤國記憶·伍


澤國記憶 · 伍

——

關於澤國的記憶

老物件、家族、老屋、老街

亦或時代變遷帶來的感受

每個澤國人都有話可說

把老故事撣一撣灰

留言區見

如有相關文字、照片、視頻素材

歡迎郵寄至澤國鎮政府805辦公室

並敬請留下聯繫方式 便於溝通

讓我們共同把“澤國記憶”留存

謝謝!

/

感謝

帶路人阮澤慶 航拍協助羅慧

以及鍾福林 童曉暉

為本文提供相關信息和線索

·澤國記憶·

往期可點文字跳轉查看

老街繁華洗盡,而今重躍|澤國記憶·壹

“阮半街”的百年傳奇|澤國記憶·貳

萬家熱鬧,只等年|澤國記憶·叄

重回古樸書院,綿延舊時澤國書香|澤國記憶·肆

《澤國記憶》,是以“改革開放40週年”為契機,突出澤國曆史人文、產業沿革、以及改革開放後的飛速發展,重點展現澤國的“產、城、人”三大方面。通過追溯或以講述老故事的形式讓歷史活起來,最大程度喚起澤國人對自己家鄉的瞭解和認同,對外展示澤國豐富的資源和深厚的內在底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