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結與女性文化

中國計量大學 高雲萍

中國結裡沉澱著濃重的女性文化。中國結編織是婦女女紅系列的必修課,也是女子情感表達的重要方式之一。

先從編織說起。初始的編織,從結繩開始,既而成網、成衣。成衣由手工而車工,是從工業革命的產物。但工業革命至今,不過幾百年曆史;而農耕文明的存在,已經上下五千年。而當代的時尚追逐,時常逆襲淵源,尋找文化的根,又使手工編織日顯珍貴。而中國結的編織,正是女性用手工顯示心靈手巧的領域,是智慧的用武之地。從這個角度來說,女紅,似乎具有超越時空的魅力。

中國結與女性文化

女性手工編織,是個萬紫千紅的世界,涉及諸多領域,構成了豐厚博大的女性文化。

其一,是信物。女性贈給情人的定情物件,被做成各式各樣的香包墜、扇墜等,送給情郎。它有愛慕之心的表達和寄託,也有護身強體的祈願和祝福。“繡帶合歡結,錦衣連理”。這個種類的中國結,編織時心有千千結,是表情達意的個性化產物,其間有隻有當事人才能破譯的暗號或密碼,往往具有多重涵蘊。但它的形態,卻無一不美,令情人愛不釋手。

中國結與女性文化

其二,是製衣。衣裳是女性對親人——丈夫、公婆和子女的心理寄寓。中國服飾,紡線織布其一;結繩編織其二,指的是各針織毛線衣。織毛線衣的過程,也是愛心編織的過程,多少慈母為兒子、妻子為丈夫、情人為男友,燈下穿針走線,用心編織出各種款式花樣,寄託了無限心思。在農耕文明社會,女性嫁為人婦,女紅既是入門資質,也是謀生技能。對於丈夫,“交絲結龍鳳,鏤彩結雲霞,一寸同心縷,百年長命花”;對於子女,“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中國結衍生出的綿綿不盡的生存智慧與文化思維。這一領域的副產品,還有鞋帶與腰帶的各種系法,變化繁複,令人歎為觀止。

其三,是髮辮。中國不同民族的女性,在髮辮的結法上,可謂千姿百態,爭奇鬥豔,亂花漸欲迷人眼。如獨辮、雙辮、盤辮、雲髻等。這些髮辮,是她們生命之花綻放的形態,是令男性心跳不已的風景,是人類至善至美追求的表徵。女性從小至大,對於頭髮的愛惜與呵護,從洗滌到梳理再到編織,是心理不斷成熟的過程,也是女性魅力次第展示的過程,更是人類生活光彩四射的過程。

中國結與女性文化

其四,是遊戲。如翻手襻,是幾乎每個中國女性從出生到長大過程中都做過的遊戲。那樣的過程,既是智慧的比拼,充滿了挑戰性;又是友情的增益,密切了彼此的關係。而從文化人類學的意義上,還可以看出遠古結繩與綁系文化的遺存與傳承的痕跡,因為遊戲的真髓,完全在於纏結與破解。

中國結與女性文化

當然,女性文化與中國結的密切關係,遠遠不止上述四個領域,甚至可以這麼說,中國結與女性文化是一種血脈關係,一以貫之,源遠流長。

中國結也是工匠精神的一種體現。工匠精神是一種職業精神,是追求卓越的創造精神、精益求精的品質精神、用戶至上的服務精神。它是職業道德、職業能力、職業品質的體現,是從業者的一種職業價值取向和行為表現,它的基本內涵包括敬業、精益、專注、創新等方面的內容。工匠們喜歡不斷雕琢自己的產品,對細節有很高的要求,不斷改善自己的工藝,追求完美和極致,對精品有著執著的堅持和追求,享受著這種昇華的過程。

中國結與女性文化

中國結身上透著滿滿的工匠精神,同時也警示著人們要向工匠精神看齊。首先它是熱愛這項手工藝者全身心投入的結果,他們在編織中國結的過程中,對繩線的編、纏、繞都凝神聚力、精雕細磨,以求做到鬆緊適度,外觀精緻。同時,他們還在中國結已有傳統構成因素的基礎上,追求突破和創新,如在顏色或在式樣上進行革新,出現了藍色、黃色、彩色等各色中國結,或把中國結編織技藝擴大,用中國結的材料和編法做成各色工藝品,使人們對這一看似平常技藝的華麗轉身慨嘆不已。當然,對中國結的精緻和創新,人們的腳步依然沒有止息。

中國結內涵著深厚的工匠精神,人們在驚歎之餘,會為之打動而不自覺地奮發圖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