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抒己見」年輕幹部鄉鎮“生存法則”

年輕幹部鄉鎮“生存法則”

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鄉鎮是一座大熔爐。在這裡,部署千頭萬緒,工作紛繁雜重,檢查絡繹不絕,問責接踵而至。如何服從安排做細落實,如何配合同事協作推進,如何銜接地氣融入群眾,如何提升素養淬鍊成鋼,是我們這幫剛從學校踏入社會的年輕幹部的必修課。應對陌生複雜的環境,難免有些茫然,要在鄉鎮的“叢林”中,獲得“生存”的“一席之地”,從“視、聽、嗅、味、觸”五覺著手,不失為一個較為有效的方法:

一是造就廣闊的“視覺”。年輕幹部,多有中、高等學歷,專業知識有之,但經驗積累不足。學習的第一步是閱讀,狩獵的第一步是觀察,要學會多看。一看領導的部署,這是總綱,要觀察領導對工作的佈局,觀察分管對人員的安排,在心裡縷清鄉鎮工作的思路與步驟。二看工作的落實,這是紋理,入木須三分,知其表而不知其裡,這是年輕幹部易犯的錯誤,因此,要認真觀察工作中的細節,避免陷入畫虎不成反類犬的境地。三看群眾的反映,這是銅鏡,古代君王以史為鏡,鄉鎮幹部以人民為鏡,群眾滿意度是檢驗工作成效的重要標準。

「各抒己见」年轻干部乡镇“生存法则”

二是培養高頻的“聽覺”。年輕幹部涉世未深,缺少歷練,難免心氣有餘,虛心不足。狩獵潛伏,力求耳聽八方,不放過一絲風吹草動。要多聽,一聽領導的講話,如何統籌協調,如何群策群議。二聽同事的建議,如在調解矛盾糾紛時,不要輕易作出定論,要充分考慮各方意見,全面把握來龍去脈;又如在寫作公文時,不要想一處,寫一處,要先有綱,再有“肉”;再如與當地群眾交談時,不要咬文嚼字,要多一點鄉土氣息,多一點“土裡土氣”。三聽群眾的心聲,知道群眾想什麼、幹什麼、要什麼,年輕幹部才能知道怎麼幹、更好乾、更快乾。

「各抒己见」年轻干部乡镇“生存法则”

三是訓練敏銳的“嗅覺”。年輕幹部初入社會,走上工作崗位,難免欠缺一份“靈氣”。獅狼虎豹狩獵追蹤,嗅其氣息而尋其蹤跡,年輕幹部要訓練“見一葉落而知歲之將暮”的能力,學會洞察領導意圖,舉一反三,提前做好準備。比如在領導開會調研期間,要隨身帶好紙筆,在領導或與會人員需要的情況下,能夠及時提供。又比如在領導交代一同前往項目工地或所轄村組時,一是應馬上聯繫司機,同時備好草笠、礦泉水等物品;二是在隨行期間,要注意領導看什麼、聽什麼、問什麼、講什麼,通過觀察分析,力求準確領會領導意圖,為落實後續工作做好準備。還有對領導交辦的事項,養成事畢回覆的習慣,一來表達事情已經辦妥,二來避免行事與領導的意圖出現誤差,方便及時修正。“以小而見大”“見微而知著”,年輕幹部要善於從小事上培養自己的細心與縝密,以此給人留下良好的印象。

「各抒己见」年轻干部乡镇“生存法则”

四是體味多樣的“味覺”。年輕幹部,尤其是剛剛畢業的大學生,離開求學致知的象牙塔,步入鄉鎮的大熔爐,難免迷茫,難免手足無措。在這裡,酸甜苦辣鹹,一應俱全。有節假日值班,留守單位的“酸”;有為群眾服務,得到一聲答謝的“甜”;有年終迎檢團團轉,加班至深夜的“苦”;有一時粗心不留意,領導批評指正的“辣”;還有群眾不理解,工作難開展的“鹹”。應對繁重的工作,年輕幹部要善於調節自己的情緒。讓我們從另外的角度來看“酸甜苦辣鹹”:節日留守,是奉獻;為民服務,是根本;迎檢加班,是職責;領導批評,是提升;群眾不支持、不理解,是挑戰。年輕幹部在忙亂枯燥的環境裡,要學會體味多樣的鄉鎮人生,留住情懷,不忘初心,砥礪前行。

「各抒己见」年轻干部乡镇“生存法则”

五是形成精勤的“觸覺”。鄉鎮的事務,有些簡單易學,如黨辦收文發文,打印複印材料;有些講究經驗,考量邏輯分析,如徵地拆遷,做群眾工作;有些重在訓練、強調積累,如撰寫心得,彙報總結。雄鷹搏擊長空,需要經歷折骨斷翼的疼痛,年輕幹部想要在鄉鎮工作中獨當一面,我認為需要經歷“始於足下”“積跬步”“至千里”三個階段。第一階段,“始於足下”,萬丈高樓平地起。年輕幹部要紮實走好第一步,對領導、同事交辦的事務,即使是打字、複印、通知這樣的瑣事雜事,都應認真做好,並事畢回覆,收穫最初的自信。第二階段,“積跬步”,朝耕暮耘。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有了好的開始,年輕幹部要不斷積累經驗,不斷提升能力,特別是在撰寫文字材料方面,忌憑空臆想、一知半解,即使層次、水平還有欠缺,也千萬不要直接抄寫複製網上文章,要在學懂弄通的基礎上,結合本鄉鎮的實際情況寫出“有血有肉”的材料。第三階段,“至千里”,精益求精。年輕幹部的鄉鎮工作,忙是一種常態,但不能一味地苦幹、盲幹。工作之餘,要有學習的計劃,並嚴格執行到位。每隔一段時間,將所學與所歷歸納總結,撰寫個人心得體會,完成量變到質變的過程,這樣,才能成長為一名優秀的鄉鎮幹部。

「各抒己见」年轻干部乡镇“生存法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