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雨露:對外開放和“一帶一路”為金融機構帶來新機遇

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陳雨露在11月6日舉行的進博會配套活動“一帶一路”貿易金融合作與創新論壇上表示,習近平主席在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開幕式上的重要講話,顯示了中國繼續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的決心,也為未來中國金融改革和開放指明瞭方向。


陳雨露:對外開放和“一帶一路”為金融機構帶來新機遇


陳雨露表示,“一帶一路”倡議提出5年來,得到了國際社會的積極響應和參與,資金融通在其中發揮了重要支撐作用。習近平主席強調未來“一帶一路”建設要聚焦重點,精雕細琢,推動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這既對金融業促進資金融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將為各金融機構帶來更大的合作發展機遇。他表示,下一階段,央行將和各金融機構一道,著力地做好六項工作。

第一,鼓勵金融機構進一步深化合作,密切合作網絡。陳雨露表示,一方面,各金融機構之間可以建立代理關係,開展授信合作,拓展金融服務網絡。另一方面,根據業務發展的實際需求,推進營業機構相互設立,實現物理意義上的網絡化佈局。“我們既樂見中資金融機構在更多的沿線國家開展業務,也非常歡迎外資金融機構來華設點展開佈局。為此,中國今年出臺了一系列金融業對外開放政策措施,也不斷加強與沿線國家金融監管部門的對話協調,為金融機構和金融服務的網絡化佈局提供便利。”陳雨露說。


陳雨露:對外開放和“一帶一路”為金融機構帶來新機遇


第二,把握好金融市場互聯互通的機遇,帶動沿線國家債券市場發展。“一帶一路”倡議強調設施聯通,既包括鐵路、港口、交通基礎設施,也包括金融基礎設施。近年來,中國的金融市場,尤其是債券市場對外開放程度不斷提高,越來越多的沿線國家政府、企業來華髮行“熊貓債”。沿線國家的本幣債券市場也方興未艾,蓬勃發展。陳雨露表示,希望金融機構把握市場機遇,在拓寬沿線國家企業融資渠道的同時,進一步推動沿線各國本幣金融市場的健康發展,深化當地金融市場的融資能力。

第三,更多探索開展股權投資,優化融資結構。陳雨露談到,股權融資具有很多的優勢,一是能夠撬動更多的外部資金,與當前債券融資為主的投融資方式形成互補;二是能夠在不增加融資主體債務負擔的情況下,提供長期穩定資金支持;三是股權投資關注長期回報,與“一帶一路”建設項目週期長的特點相匹配。基於此,人民銀行也開展了一些嘗試,包括髮起和參與設立了一系列的股權投資基金,已經取得了積極進展。


陳雨露:對外開放和“一帶一路”為金融機構帶來新機遇


第四,創新金融風險管理產品和服務,更好地滿足實體部門的需求。企業對外投融資難免會面臨風險和不確定性,“一帶一路”沿線不少是新興市場經濟體和發展中國家,投資者可能有更豐富、更多樣的風險管理需求。希望金融機構能夠根據實體部門的需求,創新提供更多的金融風險管理產品和服務,更好滿足風險管理的需求。

第五,將環境、社會因素納入到投融資決策框架之中,積極發展綠色金融。陳雨露建議,一方面,在做出投融資決策的時候,充分考慮項目對當地生態環境和社會帶來的影響,統籌考慮遵守東道國的法律法規、保護環境、促進當地就業、履行社會責任等環境社會因素,並考慮以適當的方式來公開披露這些信息。另一方面,充分運用和發展綠色信貸、債券、保險等綠色金融工具來推動綠色金融發展,這不僅有利於增進當地人民的福祉,也能提高金融機構自身的聲譽和長期綜合投資回報。


陳雨露:對外開放和“一帶一路”為金融機構帶來新機遇


第六,重視自身風險防範,提高金融支持的可持續性。在為企業提供更多風險管理產品的同時,金融機構也要重視對自身風險敞口的管理,加強對項目、信貸、國別等風險的評估,合理設計融資結構,有效管控風險。這有利於保障資金融通的穩定和持續,也是金融機構自身健康長期穩定發展的需要。

“舉辦進口博覽會是中國堅定支持貿易自由化和經濟全球化,主動向世界開放市場的重大創新舉措。”陳雨露表示,今年以來,中國在擴大金融業對外開放上已經推出了一系列重要措施。對外開放提高了中國金融業的競爭力,也為外資提供了豐富的商業機會。共建“一帶一路”和擴大金融業開放,是中國不斷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給世界帶來互利共贏新機遇的一個縮影。他同時強調,中國開放的大門不會關閉,只會越開越大,這必將對中外金融機構和企業帶來更多的機遇。

● ● ●

來源 | 整理自中國金融新聞網

協會出品

必屬精品

投稿/合作:[email protected]

廣東互聯網金融協會是全國首家由政府批准成立省級互聯網金融行業組織。作為協會官方微信,是全國性互聯網金融自媒體平臺,是所有關心關注互聯網金融發展人士的聚集地,彙集行業新鮮資訊,專注行業報道與解讀。


陳雨露:對外開放和“一帶一路”為金融機構帶來新機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