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總書記為何強調這次會議與十一屆三中全會一樣具有劃時代意義?

習總書記為何強調這次會議與十一屆三中全會一樣具有劃時代意義?

進入改革開放新時期以來,我們黨歷次三中全會都把研究討論深化改革作為會議主題,顯示了我們黨堅定不移堅持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路線方針政策、高舉改革開放旗幟的決心和意志。

2013年11月,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召開,對15個領域改革進行了全面部署,出臺了336項重大改革舉措,所涉及範圍之廣、力度之大,被國內外譽為當今世界“最具雄心的改革計劃”,正在引領國家實現歷史性鉅變。

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六次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是劃時代的,開啟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歷史新時期。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也是劃時代的,開啟了全面深化改革、系統整體設計推進改革的新時代,開創了我國改革開放的全新局面。

把十八屆三中全會與十一屆三中全會比肩,為我們進一步深化對十八屆三中全會重大理論和實踐意義的認識提供了遵循。

解惑“歷史之問”

十八屆三中全會以“全面深化改革”破解了歷史關鍵時刻的“歷史之問”,使之與十一屆三中全會一樣,成為時代性標誌。

歷史的發展,往往取決於關鍵時刻的抉擇。而具有劃時代意義的抉擇,又一定是及時回應了“歷史之問”。十八屆三中全會的劃時代意義,首先可以從這一層面來理解。

我們都知道,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具有劃時代意義,是因為其在重大歷史關頭,及時回答了黨和國家何去何從這一“歷史之問”,拉開了改革開放大幕,實現了新中國成立以來黨的歷史上具有深遠意義的偉大轉折。

從十一屆三中全會到十八屆三中全會的35年間,我們用改革的辦法解決了黨和國家事業發展中的一系列問題。歷史又走到了這樣一個關鍵節點:一方面,我國前所未有地走近世界舞臺的中央,前所未有地接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前所未有地具有實現這一目標的能力和信心;但與此同時,在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過程中,舊的問題解決了,新的問題又會產生。加之國際形勢不斷髮生變化以及中國崛起引發的地緣政治格局變動,這使得我們面臨的矛盾和問題的複雜性亦前所未有。

首先,從我國發展所處的階段性特徵看,社會主要矛盾正悄然轉變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發展之間的矛盾。我國發展面臨一系列突出矛盾和挑戰。比如:發展中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問題依然突出,科技創新能力不強,產業結構不合理,發展方式依然粗放等。

其次,從世界發展大勢看,國際局勢進入了持續動盪和轉型期,正呈現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綜合國力競爭日益激烈,各國都在加快推進改革,特別是以量子物理和人工智能為代表的新科技革命和以工業4.0版為代表的產業變革正在孕育興起;單邊主義、貿易保護主義、逆全球化思潮有氾濫趨勢;中國經濟總量持續增長,對世界經濟發展貢獻率不斷攀升,卻也引來霸權國家猜忌甚至遏制打壓。

再次,從改革進程看,我國改革已經進入攻堅期和深水區,各種矛盾和問題交織疊加、錯綜複雜,推進改革的複雜程度、敏感程度、艱鉅程度,一點都不亞於改革開放初期。改革開放越往縱深發展,越涉及重大利益關係的調整,涉及各方面體制機制的完善,都是難啃的硬骨頭,推進改革矛盾多、難度大。

在此大背景下,中國下一步何去何從,執政黨作何選擇,才能對內跨越經濟發展的“中等收入陷阱”以及社會治理的“塔西陀陷阱”,對外避免國家安全的“修昔底德陷阱”,再度成為新的“歷史之問”。

還應注意到,彼時黨的十八大召開不久。新一屆領導班子“舉什麼旗、走什麼路”,黨內外、國內外都很關注,全黨上下和社會各方面期待很高。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也是決定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一招。全黨要堅定改革信心,以更大的政治勇氣和智慧、更有力的措施和辦法推進改革。

十八屆三中全會的召開,正是我們黨堅定不移高舉改革開放大旗的重要宣示,也以“全面深化改革”破解了歷史關鍵時刻的“歷史之問”,使之與十一屆三中全會一樣,成為時代性標誌。

繪就改革藍圖

十八屆三中全會立起了推進全面深化改革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時代路標。

中國革命史、建設史與改革史無不昭示,我們所獲得的每一次大的進步,無不是用真理之光照亮未來道路的結果,無不是用正確的路線指導正確的實踐的結果。十八屆三中全會之所以與十一屆三中全會一樣具有劃時代意義,不僅在於都在歷史關鍵節點上回答了“中國向何處去”這樣事關大方向的“歷史之問”,而且還同時為未來發展指明瞭正確的道路。

在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上,針對長期“左”的錯誤的嚴重束縛,鄧小平同志強調,一個黨,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如果一切從本本出發,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進,它的生機就停止了,就要亡黨亡國。會議高舉解放思想大旗,批評“兩個凡是”的錯誤方針,充分肯定了必須完整地、準確地掌握毛澤東思想的科學體系,高度評價關於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問題的討論,重新確立馬克思主義的思想路線、政治路線與組織路線。正是因為會議校正了黨和國家航向,有了正確的路線指引,改革儘管是在摸索中前進,但很快就成破竹之勢,開啟了我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歷史新時期。

35年過後,形勢與任務都發生了變化。我們黨再度高擎改革大旗。同過去相比,中國改革的廣度和深度都大大拓展了,各個領域各個環節改革的關聯性互動性明顯增強,每一項改革都會對其他改革產生重要影響,每一項改革又都需要其他改革協同配合。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改革已進入全面深化和整體推進階段,必須加強改革的頂層設計。

正是洞察到新時代全面深化改革的上述特點,在總結十一屆三中全會改革經驗基礎之上,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闡明瞭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意義和未來方向,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導思想、目標任務、重大原則,描繪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新藍圖、新願景、新目標,彙集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思想、新論斷、新舉措,形成了改革理論和政策的一系列重大突破。此前,我們黨提出過實現“四個現代化”,此次提出“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必將為黨和國家事業發展提供一整套更完備、更穩定、更管用的制度體系。

今天我們簡單梳理十八屆三中全會一系列改革開放的新思想新理念新觀點,更加清晰地看到,它們不僅僅是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我們黨在探索改革開放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進程中諸多創新思想的自然延伸,而且是又一次飛躍;不僅僅是繪就改革藍圖,而且立起了推進全面深化改革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時代路標。

同時,與十一屆三中全會一樣,十八屆三中全會在全面深化改革理論、路線與方略上的新突破,也是黨的思想路線的勝利,推動形成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也構成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最為生動豐富的重要組成部分,必將更加有力指導新時代改革開放偉大實踐。因此,可以說,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拉開了改革開放的時代大幕,十八屆三中全會是新時代改革再出發的頂層設計,是全面深化改革的一次總動員,是改革開放進程中的又一重要里程碑。

開創時代新局

十八屆三中全會開啟了全面深化改革、系統整體設計推進改革的新時代,開創了我國改革開放的全新局面。

在我們黨的歷史上,構成推動重大歷史性轉折意義的會議,從終極標準上看,還在於其能否開創黨和國家事業的新局面。我們說,十八屆三中全會與十一屆三中全會一樣是劃時代的,最根本的在於十八屆三中全會開啟了全面深化改革、系統整體設計推進改革的新時代,開創了我國改革開放的全新局面。

我們都知道,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拉開了改革序幕。改革開放開闢出一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極大地改變了中國、中華民族、中國人民、中國共產黨的面貌,極大地提高了中國的國際地位。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迎來了從創立、發展到完善的偉大飛躍,中國人民迎來了從溫飽不足到全面小康的偉大飛躍!正是從這個意義上看,十一屆三中全會開啟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歷史新時期。

與此相呼應的是,十八屆三中全會吹響了全面深化改革的衝鋒號。5年來,改革全面發力、多點突破、蹄疾步穩、縱深推進。圍繞發揮市場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不斷完善現代市場體系,持續釋放要素活力,推進深化“放管服”改革,中國經濟正穩步邁向高質量發展;圍繞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不斷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行政管理體制改革、依法治國體制改革,國家和社會治理水平與能力不斷提升;圍繞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促進社會公平正義,深化社會保障體制改革、個稅改革,推動精準扶貧,人民的幸福感、安全感與獲得感不斷提升……5年間,推出1600多項改革方案。十八屆三中全會確定的336項重大改革舉措中,已出臺實施方案的超過95%,夯基壘臺、立柱架樑的改革任務基本完成,四梁八柱性質的改革主體框架基本確立。

在此過程中,推動解決了許多長期想解決而沒有解決的難題,辦成了許多過去想辦而沒有辦成的大事。黨和國家事業發生歷史性變革、取得歷史性成就,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

“走過千山萬水,仍需跋山涉水”。十八屆三中全會的劃時代意義,已被全會召開以來的歷史所證明。當然,由於時間還不夠長,一些已完成或接近完成的改革所產生的紅利,也需要一定的時間和過程來實現;一些全會所確定的改革任務尤其是更為艱鉅的改革任務尚未展開或尚在進行之中,且“未來必定會面臨這樣那樣的風險挑戰,甚至會遇到難以想象的驚濤駭浪”。

因此,十八屆三中全會偉大意義的全面呈現,還需要我們不斷對標已確定的目標與路徑,繼續打硬仗、啃硬骨頭,還有賴我們在全面深化改革中繼續不斷展現新作為、實現新突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