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盛大转战腾讯,帮马化腾赚了300亿,视张小龙为劲敌!

从盛大转战腾讯,帮马化腾赚了300亿,视张小龙为劲敌!

文 / 创业行动家 思琪

腾讯最赚钱的部门是哪个?

在2017Q3财报显示,腾讯总营收为652.1亿人民币,其中《英雄联盟》PC端和《王者荣耀》手游就贡献了超过一半的收入,分别同比增长27%和84%,比微信还要赚钱。

但,你恐怕想不到,这个单季度营收超过60亿的游戏也曾面临夭折的困境。

只因为,当年马华腾的一句“应该鼓励自我革命,甚至是内部竞争”。

他这一句话,直接将“QQ支持微信”的口号扭转成了“QQ和微信竞争”的格局。

从此,腾讯内部告别自由生长,推行赛马竞争机制,而前文提到的《王者荣耀》正是诞生在这一策略的背景下。

当时,腾讯旗下有天美、光子、魔方、北极光4个工作室群,而主导《王者荣耀》开发的天美工作室还不是腾讯的“亲儿子”,拥有多个成功游戏IP的光子工作室才是。

从盛大转战腾讯,帮马化腾赚了300亿,视张小龙为劲敌!

而偏巧,光子工作早就推出了一款类似的手游《全民超神》,且在数据上各种碾压《王者荣耀》。

那么,后来《王者荣耀》怎么惊天翻盘?怎么逆袭《全民超神》呢。

这里不得不提到一个人,与微信之父张小龙并成为腾讯两大产品经理的姚晓光。

❖荣耀之父,姚晓光

姚晓光,出生在南昌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天分极高,17岁就能用 BASIC 编程。

之后进入清华学习,在大学期间姚晓光还与同学陈承一起开发出了“网络炸弹狗”游戏。

而委托他们开发这个游戏的,就是曾经的创业青年陈天桥。

从盛大转战腾讯,帮马化腾赚了300亿,视张小龙为劲敌!

2000 年,姚晓光大学毕业,放弃了父母为他谋求过来的电厂的工作,而是选择了北上,凭借着自己的demo,姚晓光进入了北极冰(即日后的亚联游戏)工作室,进行网络游戏开发。

当时,北极冰开给晓光的工资是 5000 元,相当可观。

而在北极冰的这段时间里,姚晓光日以继夜地工作,也开发出了自己的3D引擎。

而这时,靠着代理《传奇》游戏,陈天桥的盛大已经走上了正轨,但同时因为利益关系,盛大与传奇韩国开发商也闹起了纠纷。

用别人的始终没那么自由,陈天桥越来越觉得自研重要

回忆起自己的创业初始,他突然想起了那个帮他开放“网络炸弹狗”的青年。

2003年2月受到陈天桥邀请的姚晓光,带着自己的 3D 引擎加入盛大,成为《神迹》的首席制作人,开始了那段“痛并快乐着”的日子。

因为程序员需要长时间坐在电脑前,面对着那一串串常人根本看不懂的数字,姚晓光落下了腿疼的毛病。

这一疼就是两年,期间做了两次手术,甚至左侧胯关节都被取出,连走路都要比别人辛苦一些。

也是这一场病,让姚晓光开始反思自己的生活,程序员的这一段生活,让他耗费了太多,忽略了很多生活里的乐趣,或许,他该换个生活方式,比如创业?但他又舍不得这些让他耗费心血的游戏。

2006年,常年被腾讯骚扰的姚晓光终于答应加入腾讯,主研发手游。

❖加入腾讯,端游转手游,从零开始创造“天天系列”

从盛大转战腾讯,帮马化腾赚了300亿,视张小龙为劲敌!

进入腾讯,姚晓光就接手了当时并不是很受重视的天美琳琅团队,而他接手后不到一年就交出了自己的成绩单——《QQ飞车》,这是腾讯第一款自主研发的竞速类休闲网游,同时这款游戏也奠定了琳琅工作室在腾讯内部的地位。

众所周知,腾讯游戏一直缺少自护研发能力,不是代理,就是山寨,受人诟病。

而姚晓光再加入腾讯后没多久,就推出了自主研发的《QQ飞车》并且取得了在线人数突破300万的优秀成绩。

2012年,姚晓光的团队又推出《御龙在天》端游,同年最高同时在线人数冲到50万,是腾讯当年表现相当好的自研MMO端游。

因为《御龙在天》,腾讯终于有一款拿得出手的自研大型RPG端游,这使得腾讯终于能“直起腰板做人了”,这也被誉为腾讯注重自研的里程碑。

同年,在腾讯,还有一个里程碑,张小龙的微信已经拿下两亿用户,无人可挡。

有喜讯,就也有悲报,虽然因为《御龙在天》,腾讯终于有一款拿得出手的自研大型 RPG,算是挽回了一些面子。但页游上的失利,加上《我叫MT》已经在手游市场里跑出来了,腾讯又落入了下风。

开发精品手游刻不容缓!那谁来做?

从盛大转战腾讯,帮马化腾赚了300亿,视张小龙为劲敌!

马化腾环顾了一圈自己的左右手,最终把目光放在了姚晓光的身上。

这是个苦活,姚晓光心里明白,却又莫名其妙有些兴奋,这是一个挑战,他乐于接受挑战。

由于之前姚晓光带领的天美琳琅团队并没有做手游的经验,于是姚晓光要了一支专门研究手游、但几乎没有产品经验的团队,成立一个新的手游工作室,取名“天美艺游”。

姚晓光还是拼命三郎的架势,能不下班就不下班,团队成员也被领导这不要命的精神给感染了, 12 点前从来没人下班。

前三款“天天系列”游戏,开发周期只有 5 个月,还经常有各种突发情况。比如在 SDK 对接的事情快完成的时候,微信那边突然改了个接入方式。

和张小龙的微信团队配合大概不是件容易事。原本《天天爱消除》是要作为首款微信游戏亮相的,结果等到微信 5.0 上线那天,团队一看,才知道微信自己搞了个“打飞机”,流量一下子被吸到那边去了。

《天天爱消除》和《天天酷跑》接连在2013年8月和9月正式上线,而出乎很多人意料的是,这两款产品均大获成功。

《天天爱消除》上线10天注册用户突破4000万,日活跃用户达到2500万,在微信的助力下大量用户迅速涌入。

之后天美艺游也逐渐开发出更多的天天系列产品,《天天连萌》、《天天飞车》、《天天炫斗》、《天天风之旅》、《天天来塔防》、《天天传奇》等等。

从盛大转战腾讯,帮马化腾赚了300亿,视张小龙为劲敌!

但同时,姚晓光注意到了,腾讯内部另一个团队正在迅速崛起,火极一时的《节奏大师》,以《全民K歌》为首的全民系列,加上当时腾讯手游的营收主力军《欢乐麻将》和《欢乐斗地主》,光子工作群成功取代姚晓光的团队,成了腾讯游戏的“一哥”。

❖绝地反击,开启“王者”之路

到了2014年10月,腾讯互娱开始进行组织架构调整,将原有的琳琅天上、天美艺游、卧龙、量子、光速、魔方、北极光和五彩石8个工作室分别并入天美、光子、魔方、北极光4个工作室群。

其中,琳琅、天美艺游、卧龙工作室都并入天美,由姚晓光总负责。

恰好,四大工作群合并后没多久,一家叫上海逗屋的公司就上线了其研发的MOBA手游《自由之战》,这是首个在手机上做MOBA电竞的游戏公司。

手游,最重要的就是占先机,腾讯怎么会让别人占了先机,于是一声令下,手底下的四个团队都着手研发MOBA游戏。

而天美与光子工作室同时推出了两款游戏,《英雄战迹》与《全民超神》。

更残酷的是,这两款游戏被发行人放在了同一天开启测试,内部竞品狭路相逢,

结果是天美工作室的《英雄战迹》完败。

从盛大转战腾讯,帮马化腾赚了300亿,视张小龙为劲敌!

用发行制作人罗云的话来说就是“《英雄战迹》无论是用户的反馈,还是游戏关键的数据,如留存等,相比于《全民超神》都是远远落后的”。

“这下我们输了。”

团队内部的气氛一下子变得低落,而姚晓光并没有说什么,他反复打开《全民超神》与自己的《英雄战迹》相比较。

因为想着做出更加短平快的迎合碎片时间游戏,《英雄战迹》主打的是1V1和3V3的战斗模式,并将传统MOBA的3条路缩减到了1条路。

而《全民超神》则完全相反,它直接照搬成熟端游《英雄联盟》的模式,主打5V5的模式。

找出问题所在的姚晓光,连夜让团队将《英雄战迹》回炉重造,原本主打的3V3和1V1改成5V5。

而且在这个基础上,他做出更大胆的决定,直接摒弃RPG的成长线路,删掉了剧情,同时将游戏中的天赋模式修改成了装备模式。

既然要做竞技游戏,就要改的彻底,不伦不类反而拖累。

2015年10月《英雄战迹》正式更名为《王者荣耀》。

虽然经历了一系列改变,但《全民超神》已经占领了先机,该如何超过它这一问题开始反复折磨着姚晓光。

“或许,放在春节正式公测能行。春节是国人进行大范围地域迁移的重要节点,原本的生活圈被打乱,短期内会形成新的圈子,而且游戏社交又是当下最主流的社交方式。”

事实证明姚晓光的想法是正确的,《王者荣耀》于2015年11月26日正式公测,在当年的春节间形成爆发之势,最终起死回生,甚至实现对《全民超神》的全面碾压,成为腾讯游戏有史以来最成功的一款手游。

❖下一轮的争斗,鹿死谁手?

2017年年底,生存类游戏异军突起,硬生生地将统治游戏界两年的MOBA类游戏撕出了一道口子。

而所谓的生存类游戏,就是近来火爆众人社交圈的“吃鸡”游戏。

从盛大转战腾讯,帮马化腾赚了300亿,视张小龙为劲敌!

而这一次,腾讯再次落在他人身后,网易先发制人,率先推出了生存类游戏《荒野行动》,并抢先获得了第一波游戏用户,直接撬动了腾讯当家手游《王者荣耀》的用户群。

据QuestMobile发布的9月份数据显示,《王者荣耀》在MAU和DAU上都出现了下滑。

这让腾讯坐不住了,短短几日之内,腾讯内部接连抛出多款“吃鸡”游戏。

这其中就有马化腾亲自宣传的北极光工作室的《光荣使命》,和姚晓光的天美工作室的《绝地求生:全军出击》,以及天美的头号劲敌光子工作室打造的《绝地求生:刺激战场》。

那么,这一次,又会是谁笑到最后呢?您更看好哦其中的哪款游戏呢?,欢迎发表您的观点。

砸彩蛋:关注《创业行动家》在私信处回复 “ 商业模式 ”,得《创业商业模式思维导图》

为造梦者,聚集创业的养分。对于普通的创业项目,没有BAT创业背景的创业光环,没有互联网基因的包装,如何让自己的创业项目被曝光。作为服务于草根创业者的新媒体平台,将邀请普通创业者通过自助式投稿,实现十五家新媒体平台报道。

从盛大转战腾讯,帮马化腾赚了300亿,视张小龙为劲敌!

商业模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