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自動化市場何去何從?各路大咖京城論劍

就在上週五(3月1日),第15屆中國自動化及智能製造服務年會(簡稱“CAIMRS”)以“智聯•志遠”為主題圓滿落下帷幕。現場大咖就自動化市場、工業互聯網以及中觀政策等進行分享,並展開熱烈討論,展現了一場思想上的饕餮盛宴。

工业自动化市场何去何从?各路大咖京城论剑

在今年的製造服務領袖高峰對話環節中,我們有幸邀請到7位行業先鋒,他們分別是羅克韋爾自動化(中國)有限公司大中華區總裁石安(Ian Shih),菲尼克斯(中國)投資有限公司總裁顧建黨,德國倍福自動化有限公司中國區執行董事、總經理梁力強,施耐德電氣(中國)有限公司高級副總裁、工業自動化業務中國區負責人龐邢健,臺達-中達電通機電事業部總經理陳敏仁,中控集團總裁崔山,恩德斯豪斯(中國)自動化有限公司總經理張運才,主持人則是我們東道主gongkong®總裁潘英章先生。

工业自动化市场何去何从?各路大咖京城论剑

從左至右依次為:羅克韋爾自動化(中國)有限公司大中華區總裁石安(Ian Shih),菲尼克斯(中國)投資有限公司總裁顧建黨,德國倍福自動化有限公司中國區執行董事、總經理梁力強,施耐德電氣(中國)有限公司高級副總裁、工業自動化業務中國區負責人龐邢健

工业自动化市场何去何从?各路大咖京城论剑

從左至右依次為:臺達-中達電通機電事業部總經理陳敏仁,中控集團總裁崔山,恩德斯豪斯(中國)自動化有限公司總經理張運才,gongkong®總裁潘英章

那麼關於2018年的自動化市場,各位業界先鋒都有哪些心得總結呢?對於2019年市場又有哪些展望?一起速來圍觀!

Q1

2018年有兩件事情正在影響2019年以及未來市場的發展,第一是經濟環境正在發生變化,第二是工業互聯網政策落地,一個將影響短期市場,另一個將影響中長期市場。

首先關於短期市場,2018年自動化市場大盤雖然增速放緩,但仍跑贏了GDP。請各位先對2018年市場進行一下解讀。

張運才:

如果說到流程工業,例如油氣行業,以前油氣行業多是央企唱主角,但在2018年民企也成為了投資的主體,這是來自油氣行業的機會。化工行業,國家強調的戰略重點是環境保護,因此很多沿江、沿河的化工廠都需要搬遷,這也是機遇。

另外,國家對排放標準的提升,促使很多企業對技術進行改造升級,所以這些升級改造的項目也是機遇。並且,國家加大了對江、河、湖、泊的治理,城市化進程加快,其中很大的機遇來自農村的汙水治理。隨著城鎮化進程,汙水、江河以及市政的綜合治理項目,將給我們創造更多機會。

2018年,在宏觀方面,國家政策造就了很多的機會,很多企業也能夠更大力度地“走出去”參與海外項目。

陳敏仁:

對於OEM市場來說,2018年上、下半年冰火兩重天。OEM市場中,很多企業都是中小型企業,外部市場環境不斷變化,不確定性因素較多。另外,整個行業也在發生變化,例如3C產業裡面的手機,當下新機換代不是那麼成功,需求下降,這些是比較負面的因素。

臺達非常清楚自身的優勢和短板,所以過去一直在思考如何才能健康的發展。2018年臺達在食品包裝、物流、機床等行業,實現了大幅增長,所以以整個OEM市場來說,臺達還是在穩步的向上增長,但是這個增長可能距離預估稍有落差。

另一方面,臺達也一直在項目上佈局,從臺達的強項,節能減排入手,取得了不錯的成績。在整個智能製造、智能產線、智能綠色工廠上也有相應的方案佈局。

龐邢健:

對於離散型行業,例如汽車行業,從2018年第四季度開始,降幅非常大,這意味著許多政策對消費的影響會有較大的後期影響。OEM領域,2018年的突出感覺就是上下半年冰火兩重天的感受。不過總體來看施耐德的業績還是比較不錯的。

對於國家在產業政策上的引導,尤其是工業物聯網和智能製造領域,施耐德電氣在過去這一年多也取得了突出的進展。例如跟國內的一些中大型企業分別在不同的應用上做了一些基於智能製造或者是基於工業互聯網的積極嘗試。在中國製造業的金字塔上更多的還是由中小和民營企業構成,現在他們也是把智能製造作為一個工業自動化領域的亮點,在突出向整個市場傳遞一個非常明顯的信息。

梁力強:

2018年自動化市場就好像過山車一樣,上半年形勢很好,到了8月份以後很多企業可能訂單就下降了。一些專家也進行了分析:

第一是中國經濟發展的第一階段已經結束,以人口紅利為驅動力的發展階段已經過去。隨著勞動力成本的上升,企業負擔越來越重

第二是國家政策,製造業要從高速度轉向高質量發展,新舊動能轉換,從人口紅利變成技術驅動,但這個轉換並不是那麼簡單。

第三是供給側改革“三去一降一補”,三去:去槓桿、去產能、去庫存,這三點使經濟尤其是民營企業受到影響。

第四是貿易摩擦,很多企業受到衝擊,信心不足,不確定因素的增長,對自動化廠家產生了很大影響。

石安:

2018年是經濟下行壓力非常大的一年,從用戶角度來看,絕大多數客戶都在努力生存,能夠生存的客戶則想要有更多的盈利空間。市場上的危機其實對羅克韋爾自動化來說是非常好的機遇。尤其是到了2018年的第四季度,增長還是保持非常強勢。因為在這個過程當中以勞動力密集型為主的,或者是以單一成本為主的廠家們更快速地離開了市場,留下來的都是能夠生存的,並在生存基礎上盈利的。

顧建黨:

2018年喜憂參半,中國經濟也在尋求新刺激的過程,但是不管如何,中國經濟新常態的大趨勢已經不可改變,所以我們需要思考在總量增長率持續下滑的情況下,如何能夠脫穎而出。現在行業裡呈現這樣幾大趨勢:

第一,總量增長率持續下滑;

第二,一些公司正在急劇消失,擁有好產品、性價比高、反應速度快的公司則進入了增長快車道;

第三,數字化浪潮給自動化領域的公司提供了改變企業運營效率的巨大機會。

菲尼克斯也在進一步思考,當總量下滑的情況下,如何能夠在傳統的產品運營業務上保持適度的高於市場的增長。未來,菲尼克斯將在電動汽車領域產生新的突破。

崔山:

2018年是非常艱難的一年,GDP在歷年發展過程中增長率創了新低,MR指數預期是8.34,經濟不確定性和投資力度減緩都在影響市場環境。

作為民族企業,中控也進行了很多調整。但我們發現在整個過程中有很多機遇,包括去產能,在去產能過程中,有很多高附加值的產能冒出來,尤其是生物製藥、軍工等領域也發展起來。而且“一帶一路”還在持續發展,包括能源行業開放給民營資本等一系列舉措。在這些舉措出臺之後,政府給予了莫大的商機,這對於我們在2018年的寒冬中取得向前一步,奠定了非常重要的基礎。

中控在2018年的收穫,也實現了一個逆增長,無論是合同營收還是利潤方面都達到了兩位數的增長。

Q2:2018年,工業互聯網的“落地年”。那麼究竟工業互聯網是“姓工”還是“姓網”?是OT起主導作用,還是IT能夠成為主要驅動力,雙方應該怎麼融合?

崔山:

工業互聯網絕對不是物聯網的延伸體,中控的創始人在去年提出了一個5T的概念,5T指的是 PT、ET、OT、AT、IT。他提出工業走向智能化的過程中,不僅僅是自動化技術的發展,更是融合技術的發展。

原來基礎自動化的時候,講的是過程控制、過程自動化,現在越來越多的客戶需求,已經走到了BT領域,對整個自動化、智能化都達到了一定高度的整體需求。中控在2018年也投了巨資佈局工業物聯網方面。

物聯不僅僅是為客戶做連接,對供應商和合作夥伴來說,也是一個巨大的挑戰和機遇,為客戶創造價值,遠遠不能侷限於中控一家所提供的產品和解決方案。在整個物聯的過程中,中控將聯手合作伙伴一起創造整體解決方案,這才是真正實現智能製造、工業4.0和工業物聯網的必經途徑。

顧建黨:

工業互聯網是產品,是一種技術的革命,同時又是一個生態,最終毫無疑問是商業模式,所以工業人、互聯網人,或者IT人,他們的視角是不一樣的。

對工業互聯網而言,一定是工和互之間的有機融合。如果我們把工業互聯網分成三個層面,SaaS層面一定會成為工業人最核心的主戰場。

回到菲尼克斯層面上,菲尼克斯未來要做智能連接的引領者。菲尼克斯希望成為OT和IT融合的創新引領者,作為工業人,菲尼克斯要從不同的層面,為客戶打通OT和IT之間的鴻溝。只有這樣,工業人才會在工業互聯網時代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石安:

不管是信工,還是信網,從我的角度來看,能夠解決問題,提供價值為王。在IT領域聲音看似比較大,那是因為行業通用性較強,不管在各行各業,都可以相對通用,但也意味差異化體現相對較少。而工業人在各行各業不斷深耕,具有非常好的行業know how,這個是我們最關鍵的核心價值。

羅克韋爾自動化也不斷強調合作共贏的概念,沒有人可以把全部的IT、OT完整涵蓋,在OT領域也有很寬廣的空間,怎樣跟合適的合作伙伴達成有效的合作共贏。我們在合作共贏的領域,主要體現在與PTC的結合,這是與IT領域的結合。

在人工智能方面,羅克韋爾自動化也有相應的佈局,對未來的人工智能在工業自動化領域可以提供有價值的解決方案進一步深耕。另外,在石油天然氣領域裡,羅克韋爾自動化正在跟一家全球性公司談判,這些其實都是非常好的案例。通過合作共贏的方式,在各個行業的應用深耕基礎之下,瞭解客戶實際的痛點,給他們提供解決方案。

梁力強:

關於工業互聯網,倍福到目前為止還沒有搭建工業互聯網平臺,我們做的是把底層的,尤其是來自於生產現場的數據,通過工業通訊協議,傳給上位的控制系統或者服務器,甚至直接傳送到雲端,為工業互聯網提供所需的數據。

我們要重點應該關注一些中小企業,他們怎麼佈局工業互聯網,這也許是自動化行業同仁們需要考慮的一個需求,這些中小企業自己往往沒有能力搭建工業互聯網。

另外,OT和IT,IT不僅僅是互聯網,IT還包括ICT,也就是信息通訊技術。倍福很早就把自動化技術跟信息化結合在一起,例如倍福的操作系統,用的便是Windos,可以用C語言編程,這就是利用了信息技術發展的成果。倍福的口號是要把自動化技術和信息通訊技術融合起來,用IT技術促進自動化發展,當自動化水平提高以後,反過來再為科學研究服務,打造一種雙向關係。

龐邢健:

工和網對企業來說,二者不可或缺。如果我們拿工業互聯網、物聯網和普通互聯網相比,消費互聯網解決的是企業和人的問題,物聯網解決的是社會之間的問題,而工業互聯網更多的是解決企業和企業之間的問題,或者是解決企業內部問題。

對於企業內部問題來講,其實最主要就是運營管理或者資產管理,一個企業從成立到存續的若干年期間,對於整個資產管理和運營管理,是有著不一樣的需求,如何用IT技術去對OT賦能?我覺得這是工業互聯網要真正解決的一個問題。

另外在整個企業運營上面,很多企業都還是粗放式管理模式,隨著工業互聯網技術發展,通過精益生產管理,能夠使企業運營效率和經營管理方面發生很大變化。

站在施耐德角度來說,我們反覆對業界提出三層架構,從最底層的互聯互通產品,到邊緣控制,再到分析服務和軟件。施耐德通過端到端的網絡信息安全,再加上從本地到雲端,基於用戶需求,靈活部署的架構,來確保企業真正基於對工業互聯網的各個需求。基於行業的痛點,幫助工業用戶真正解決問題。

工業互聯網最重要的是把工業和互聯網深度地結合起來,由IT去對OT賦能,解決企業問題。

陳敏仁:

關於物聯網大局已定,應該是毫無疑問的。最重要的是說怎麼幫助客戶落地,其實臺達現在接觸到很多,不管是中小企業,或者是大型企業,每個雄心壯志要做物聯網,可是他們最大的困難是誰可以幫他們落地。找OT,可能不懂IT,找IT,行業又完全聽不懂。

至於說IT主導還是OT主導,我覺得這就看誰可以找到關鍵的東西,誰可以提供客戶真正的價值。所以我覺得誰主導就是說誰能創造價值,當然我們還是要做一個結盟,我相信不管是靠本身的力量,還是靠各位專家,未來都會有一個很好的合作機會,共同把市場做大。

張運才:

工業互聯網是姓工還是姓網,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講法。不管姓工還是姓網,都是一個必然的發展趨勢。在這個大趨勢下,我們如何生存,如何擁抱這個趨勢,不同的公司有不同的使命,公司的使命決定了如何擁抱這個趨勢。

恩德斯豪斯將如何擁抱這個趨勢?主要包括兩方面:

第一,不管互聯網到底姓什麼,它的核心是利用互聯網技術,提高生產效率,最基本的數據要互聯、互換、互通,數據的互通用於生產的控制、生產的決策、生產資料要素的交換,就要求它準確、可靠,恩德斯豪斯致力於提供穩定、可靠的現場參數,利用儀表形式服務於客戶。不管工業互聯網發展到何種程度,它還是需要準確、穩定的溫度參數、流量參數、密度參數、液位參數等。

第二,物聯網的基礎是數字化,數字化是恩德斯豪斯的核心戰略之一。首先生產和管理是完全數字化的,從給用戶的選型、報價,發佈到現場,整個全流程,完全數字化。恩德斯豪斯提供的參數現場在線儀表,包括實驗室的分析儀表和在線分析儀表,都是數字化產品,具備了所有數字化的要素。

Q3:對於自動化企業來講,不管是姓工還是姓網,只要堅守自己的價值,積極去擁抱,一定會有所收穫。那麼,最後一個問題,展望2019,我們到底是應該勒緊褲腰收縮,還是積極抄底?

張運才:

2019年有挑戰,也有機遇。首先,我們對中國經濟還是非常有信心,我相信恩德斯豪斯也一定能夠很好地渡過。政府在主導經濟方面擁有多年改革開放的經驗,也讓我們在掌握全局的時候變得更成熟,更考慮可持續發展。實現智能製造可能是一個很宏大的目標,它必須以成功的經濟作為基礎,2019年作為很重要的關鍵一年,我覺得還是要充滿信心的。

陳敏仁:

2019年我們充滿信心,首先臺達會緊盯國家政策,其次關注市場變化。在大環境變化的情況下,我們要思考如何能夠獲得更多市場份額。臺達也在進一步完善,組建大客戶團隊,專職團隊幫助客戶提供定製化服務。我們也在尋求更多的商機,去突破。機會是留給準備好的人,我相信2019年絕對有一個很光明的前途。

龐邢健:

無論是經濟形勢還是全球政策變化,我覺得作為一個微觀企業在這種絕大的不確定性當中,如何利用技術上的能力讓企業脫穎而出非常重要,例如剛才反覆提到的工業互聯網和智能製造對現代企業提供新的機遇。通過不斷細分的工業領域,凝聚合作夥伴共同為用戶提供有價值的解決方案,這是對處於微觀環境中的企業真正有幫助的。所以我們對2019年也是充滿信心。如果用一句話來形容2019年的態勢,那就是逆水行舟,不可不進,非進不可。

梁力強:

對2019年的形勢,過於樂觀,不可取,過於悲觀,也不可取,我們要辯證的看問題,從不利看到有利的一面。

對於2019年我們會怎麼做?我的建議是:第一,要講究一個“穩”字,但是穩中要求進。所謂的穩就是我們各個企業要有自己的定力,企業原來規劃好的三年計劃、五年計劃不要輕易作出改變,因為形勢在不斷變化。第二,要順勢而為,中國是一個政策性市場,哪些是國家努力發展的產業,這一點作為企業家都要非常清楚。

石安:

2019年,市場經濟下行壓力會持續,客戶們會漸漸意識到智能製造以及工業自動化的重要性,但是同時也會意識到真正的智能製造背後所需要的必備條件是哪些。

我的建議是在2019年大家要清楚認識到智能製造的背後條件,它本身的基礎架構,要具備足夠的安全性、穩定性、開放性以及延展性,否則對生產線進行智能製造升級後,經過幾年還是需要再進行產業升級。另外,從現在的趨勢來看,人才將會是一個很大的問題。當現場出現問題時,往往缺乏專業的技術人才解決,這些狀況將逐漸浮出水面。

2019年羅克韋爾自動化的戰略很清晰,那就是:水到渠成、水漲船高、順水推舟。

顧建黨:

對菲尼克斯而言,未來的市場一定是兩極分化的時代,不管是作為供應商還是客戶都會呈現兩極分化。

2019年菲尼克斯會聚焦兩方面:

第一,迴歸客戶價值,每一個產品線、技術、商業模式,包括業務流程是不是聚焦客戶價值,是不是真正能夠讓客戶感知企業的價值,這是我們今天所有企業都要好好考慮的。

第二,組織能力建設,加強組織能力建設能夠激發員工智慧,對於菲尼克斯來說這是最根本的。

菲尼克斯將堅定不移的打通所有阻礙商業模式的整體流程體系,在細節業務上讓用戶感知菲尼克斯的方便、簡單、創新、品質。

崔山:

對於2019年,中控的主基調是8個字:穩中求進,穩中求變。2019年,中控會推出兩個品牌。中控希望與合作伙伴一起,通過品牌打造,共同建立一個工業生態體系。目前,中控也提出了下一步的發展方向,將結合工業操作系統,在客戶群裡打造應用平臺,未來還會在中國以及海外,建立數百家5S自動化管家實體店,為客戶提供更豐富、更迅速、更完整的解決方案。

2019年一定是一個充滿激情,充滿期待的一年,我們也希望用中控的核心價值觀為客戶創造價值,不斷奮鬥與創新,追求卓越。

Ps:以上為部分演講實錄,由gongkong®整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