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座光鮮亮麗的城市背後,都欠這群體力勞動者一座豐碑

2015年,一部很小眾的城市紀錄片在幾乎沒有宣傳的情況下悄無聲息的在某視頻網站上線。就如片中記錄的故事主角一樣,這部沒背景沒資本的非主流紀錄片上線三年來在各種五花八門的流量下襯托下一直默默無聞沒激起任何水花。

本來就看過者寥寥,就在大家基本上都把它忘得一乾二淨的時候。根據這部記錄片衍生的電影在本月又要上映了。

每座光鮮亮麗的城市背後,都欠這群體力勞動者一座豐碑

作為一部投資只有幾萬元的小成本作品,這部紀錄片可謂寒酸到了極點。整個創作團隊就三個人:導演(也是主演)何苦,外加一個3000塊請的影樓攝影師、以及一個後期。

然而就是這麼一部缺卡司、少流量、沒特效的紀錄片,卻在豆瓣上一直保持著令人驚詫的超高評分。

每座光鮮亮麗的城市背後,都欠這群體力勞動者一座豐碑

不熟悉西南地區,可能會對“棒棒”這個名詞感到陌生。

“棒棒”,就是依靠肩挑背抗幹力氣活的農民工人。棒棒是重慶具有名片效應的服務行業,改革開放之初,山城重慶因特殊的地形以及落後的交通狀況難以滿足經濟發展的剛性需求,大量農村剩餘勞動力因此湧進城市,於是催生髮展出了“棒棒”這一新興行業。

故事開始於2014年1月19日(農曆臘月十九)。退役後的正團級軍官何苦,在與解放碑直線距離不超過300米的自立巷見到了自己的棒棒師傅---老黃,就此進入了他的人生新戰場。

每座光鮮亮麗的城市背後,都欠這群體力勞動者一座豐碑

老黃彼時65歲,是一名有著22年棒齡的棒棒哥。從孃胎帶來的地主成份成為老黃一生不幸的起點。90年代初,年屆不惑的老黃在遭遇妻子背叛後,面對嗷嗷待哺的女兒,無可奈何的加入了棒棒大軍。

每座光鮮亮麗的城市背後,都欠這群體力勞動者一座豐碑

隨時面臨拆遷的自立巷53號,是以老黃為代表的棒棒們的棲居地

每座光鮮亮麗的城市背後,都欠這群體力勞動者一座豐碑

生活不易,老黃卻活得有稜有角,對自己的職業定位精準並有儀式感。

每座光鮮亮麗的城市背後,都欠這群體力勞動者一座豐碑

原則是幹了活就得給錢,而且絕不吃虧,因為吃了虧晚上會睡不著。

每座光鮮亮麗的城市背後,都欠這群體力勞動者一座豐碑

但就是這麼一個不願吃虧的老黃,在和僱主走散後,挑著價值上萬的貨物獨自深夜遊蕩在三峽廣場。一開始不願報警,因為怕東西交給警察自己拿不到應得的力資。最終無奈報警後等來僱主,面對獎勵又堅持只拿了自己該得的工錢。

每座光鮮亮麗的城市背後,都欠這群體力勞動者一座豐碑

老黃還有個女兒。和多數在城裡打工的年輕人一樣,老黃女兒也在老家鎮上買了房子。並且和所有人一樣,家裡再大的房子也只能常年空著。生活的壓力房貸的壓力讓這些年輕人不得不常年在外打拼奔波。對她們來說,房子就是逢年過節用來短暫休息以及一家人團聚的。

每座光鮮亮麗的城市背後,都欠這群體力勞動者一座豐碑

老黃為了減輕女兒負擔不得不推遲放下棒棒的時間,沒想到目標還沒達成身體就先垮了。生病的老黃捨不得看病,捨不得買藥。到處尋求偏方,自創健身操,希望奇蹟出現身體不治而愈,好繼續為女兒力所能及的分擔壓力。

每座光鮮亮麗的城市背後,都欠這群體力勞動者一座豐碑

老黃的朋友老杭,腿疾回老家短暫修養後,因為昂貴的醫療費不得不再次重返棒棒大軍。

每座光鮮亮麗的城市背後,都欠這群體力勞動者一座豐碑

老實巴交的老杭,肩挑背扛好不容易攢下一千多塊錢,卻在準備去銀行存款的途中被騙子以辦養老金的名義騙走了(PS:被騙的老杭站一直站在原地喃喃自語著不願離開,奢望騙子能良心發現回來找他)。

每座光鮮亮麗的城市背後,都欠這群體力勞動者一座豐碑

幹活時被僱主給了假錢,無可奈何的老杭日夜惦記給這張假錢再換個主人。三番幾次,甚至差點被人暴揍,最後勉強得逞卻又被僱主識破戳穿、被良知拷問羞愧交加的老杭。

每座光鮮亮麗的城市背後,都欠這群體力勞動者一座豐碑

整部片子老杭是最讓我同情的一個角色。善良老實,對朋友忠心耿耿。因為病痛纏身,因為窮,因為競爭殘酷,又不得不時常為點蠅頭小利昧良心。

老甘,因年輕時被悔親的恥辱刺激而加入棒棒大軍。立誓幹出一番事業後回鄉把大隊長的千金娶回家。年復一年,不得不向命運低頭的老甘早已不再惦記大隊長家的千金。卻始終堅信算命先生說的自己過了60生日必撞大運,並一直為60歲的隆重壽宴而時刻準備著。

生意慘淡,靠著朋友老金從美食城撿回來的食物,日子照樣過得風生水起。

每座光鮮亮麗的城市背後,都欠這群體力勞動者一座豐碑

見過“大世面”的老金,在老甘的住處幾進幾齣。自立巷拆遷後再次居無定所,繼續靠在美食城撿剩菜餬口。不久卻因撿剩菜的同行發生意外遭美食城驅逐而失去了油光四溢的酒肉生活,轉行靠撿瓶子為生。

旺季到來,愛面子的老金用七袋瓶子換了個二手手機充門面,但沒過多久就丟了。

每座光鮮亮麗的城市背後,都欠這群體力勞動者一座豐碑

自立巷被推到過後居無定所的老金,身無一物。只能前面栓圍裙、後背圍塑料布取暖,卻依舊樂觀。

每座光鮮亮麗的城市背後,都欠這群體力勞動者一座豐碑

44歲的河南,唯一一個來自中原以省命名的棒棒。

少年時因父親病逝,母親改嫁無家可歸而浪跡天涯的河南。加入棒棒大軍後不久被小混混挑斷腳筋落下後遺症而導致殘疾。

三年前離開棒棒大軍,幫小飯館打雜,最終因為吃得太多被老闆炒了魷魚。

河南覺得棒棒是個沒出息的職業,所以失業後並沒有重操舊業,而是找到了另一條出路---鬥地主。從此把牌桌視為人生新起點,並夢想從這條新出路上走出一片新天地。

每座光鮮亮麗的城市背後,都欠這群體力勞動者一座豐碑

然而理想很豐滿,現實卻很骨感。貌似朋友遍天下的河南,經常輸得精光吃了上頓找下頓,實在找不到就以睡覺的方式逃避飢餓。

每座光鮮亮麗的城市背後,都欠這群體力勞動者一座豐碑

有點文化的河南除了賭博,還有個看報的愛好,這是他除了賭博以外唯一的精神糧食,從他嘴裡念出的新聞稿聽起來僵硬滑稽,卻又認真真實。

每座光鮮亮麗的城市背後,都欠這群體力勞動者一座豐碑

30多年前因蓋房、結婚、生娃欠下連環債而加入棒棒軍的大石,是這群棒棒裡面目前混得最好的一個。勤勞樸實心思活泛的大石夫婦做了自立巷的二房東之後,受到啟發又在別處租了幾套房全職做起了二房東,經過多年的努力,大石一家在這個城市已經有了自己的新房,日子過得其樂融融。

每座光鮮亮麗的城市背後,都欠這群體力勞動者一座豐碑

次年女兒還考上了大學,圓了大石當個真正城裡人的夢想。

這個棒棒軍眼中活得滋潤風光的二房東,平日躲著警察偷偷摸摸貼租房小廣告也是他的生活常態。

每座光鮮亮麗的城市背後,都欠這群體力勞動者一座豐碑

蠻牛,也是本片的主演、編劇、導演---何苦,重慶奉節人,退役前為重慶警備區宣傳部團職幹部。作為一名正團級軍官,因為偶然發現這個肩挑背扛的行業隨著時代的發展正在快速的走向沒落而心生感觸,覺得應該記住他們。於是在部隊有著十多年影視相關經驗的何苦退役後沒有過多猶豫,甚至沒有給自己留後路。把部隊的補貼寄回老家後,身上只留了1300塊錢。帶著租來的攝像機,影樓僱來的攝影師,用當年從連長手中接槍的豪情,接過了師傅老黃的棒棒,身體力行365天,拍下了這部紀錄片。

正是這種沉浸式的拍攝,最終才讓觀眾透過鏡頭,感同身受的體察到那麼多真實瑣碎又震撼人心的細節。

每座光鮮亮麗的城市背後,都欠這群體力勞動者一座豐碑

整部片子的拍攝手法與場景,肉眼找不出一絲藝術氣息,沒有家國情懷,沒有這樣夢那樣夢。就是用樸實生澀的鏡頭,如實的記錄了一群生活在社會底層的高齡體力勞動者真實的生存狀況。

這是一群平均年齡60歲以上、社會最底層的體力勞動者,在命運的百般刁難下如螻蟻一般竭盡全力的活著。他們全部來自偏遠的農村,沒有醫保沒有社保,花200元辦年貨就會哀嘆半天心疼不已,有病全靠硬扛,不幹活就沒飯吃,不幹活就無錢看病拿藥。

這也是一個矛盾的群體。

他們都很自私,為了一塊肉說翻臉就能立馬翻臉。

每座光鮮亮麗的城市背後,都欠這群體力勞動者一座豐碑

對餓了兩天看著他們吃飯在一邊流口水的鄰居視若無睹。

每座光鮮亮麗的城市背後,都欠這群體力勞動者一座豐碑

為了多賣幾分錢在撿來的空瓶子裡面裝水。利益面前分毫必爭,能佔便宜就儘量佔便宜。

但相較於他們困頓的生活,又幾乎個個都有力所能及的惻隱之心。

自身都難保的老黃,見了乞丐會力所能及的彎腰施捨。(雖然最終遭到了拒絕。。。乞丐都不忍心接受老黃的施捨)。

面對病痛纏身的朋友,默默轉身,用最樸素的方式讓活給老杭。

每座光鮮亮麗的城市背後,都欠這群體力勞動者一座豐碑

投桃報李的老杭,同樣也會在半夜著冒著生命危險幫老黃鑽進拆遷廢墟偷出屬於自己的東西。這些力所能及的惻隱之心,正是灰暗絕境中人性的光芒。生活如此殘忍,他們依然相互攙扶熱愛著這個世界。

每座光鮮亮麗的城市背後,都欠這群體力勞動者一座豐碑

他們看上去一個比一個斤斤計較愛佔便宜,經常為一點微不足道的蠅頭小利爭得面紅耳赤。但在大是大非面前,又總能憑著天性堅守住樸實的底線。

平時分毫必爭的老黃,在和徒弟談好的第一個月不要工錢這件事情上卻屢次失信,堅持掙的錢要跟徒弟平分,並且最終以擺堆堆的方式完成了這一項無比“艱鉅”的任務。

每座光鮮亮麗的城市背後,都欠這群體力勞動者一座豐碑

大石租房生意清淡,帶著老婆上工地打小工。雖然做著最底層的苦力,但人窮志不短。上班遲到一個小時,堅持退還老闆多發的工錢。

每座光鮮亮麗的城市背後,都欠這群體力勞動者一座豐碑

成人的生活從來沒有容易二字。

對於一個開足馬力高速發展的城市來說,吃苦耐勞的體力勞動者其實並不缺少掙錢的機會,但年齡的劣勢以及多年的固有思維,讓這群年邁的棒棒不再具備(也不願意)改變生活的能力。而且物質條件的長期極度匱乏,讓他們對生活要求越來越低,得過且過,生病不去醫院,能不死就當撿了條命,一輩子能想到最好的攢錢方式就是不花錢。

勞動雖然光榮,但在這個世界上肯定沒有人發自內心的覺得當棒棒光榮,更沒人刻意的想當一名光榮的人民棒棒。他們曾是這個城市發展中不可或缺的一份子,是他們用自己的肩膀,把這個城市挑進了新的時代,而恰恰也是這個他們用肩膀和腳步丈量過的城市,正隨著日新月異的發展,和他們一同見證新舊交替的殘忍。

或許,這才是這群高齡體力勞動者真正的悲哀。

“我不懂什麼是高尚,也不懂什麼是職業操守,當了二十年棒棒,我只認一個,挑了一下午,我還沒拿到工錢。”

山城的春天很美,而這樣的春天不屬於棒棒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