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月亮上生活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科幻電影,尤其是3D科幻電影,相信是很多人的最愛。科幻電影中令人眩目的各種高科技產品和特效場景,不僅滿足了人們對於頂級視聽體驗的娛樂需求,更是滿足了人們對於未來的幻想與好奇。

今天小編先給大家看幾張圖片,看看您是否知道這是哪部電影呢?

在月亮上生活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在月亮上生活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哈哈,相信看過這部電影的小夥伴們已經猜出來了,沒錯,就是那部口碑爆棚的著名科幻電影《火星救援》(The Martian)。

在月亮上生活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在月亮上生活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火星救援》這部科幻電影可謂是火星版的"魯濱遜漂流記",主要講述了"宇航員馬克·沃特尼被獨自拋在火星上,在擁有一些基本生存資源的前提下,利用自己所掌握的科學知識努力讓自己活下去並堅持等到地球救兵到來"的故事。

電影中的男主為了"填飽肚子"而自力更生,在太空艙裡種植土豆的場景給影迷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月亮上生活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在月亮上生活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因為在我們地球上種植土豆等農作物就是輕而易舉、水到渠成的事兒,但要在火星上種植這些"莊稼"則完全是另一個概念,其中的技術細節涉及到化學、農學、物理學、地理學及氣象學等一系列學科。

在月亮上生活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在月亮上生活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比如為了完成太空艙裡種植土豆這個目標,就需要計算如何製造活力達標的土壤,再如何用氫和氧來生成水。沒有氫,那先得製造氫。鑑於理論與實踐之間不可逾越的鴻溝,並非每次實踐工作都能順利完成,一旦遇到意外和故障,還需要快速進行故障分析並及時排除故障,晚上幾秒鐘,可能連那點兒僅有的基本生存資源都會被破壞掉。

話說到這裡,小編都覺得,不是科學家都不好意思參與"外星移民"了。該影片力求呈現出的宇航員形象和行動符合實情,獲得了美國宇航局NASA的全力支持。NASA指揮官克里斯·哈費德表示,從沒見過能把故事講得這麼精彩,還能在技術上保持高度準確性的科幻小說。

"移民太空"一直以來都是人類的偉大夢想之一,縱然以目前的科技水平實現"移民太空"多多少少有點天方夜譚,但就科技的演進路徑本身而言,沒有暢想,就永遠沒有實現的一天,只有"一步一個腳印"才能達成最終的目標,不是嗎?!

雖然人類目前尚未親身造訪火星,但上個世紀美國實施的阿波羅計劃(Apollo Program)就已經成功地將人類送往月球進行"實地考察"。美國東部時間1969年7月20日下午4時17分42秒,美國宇航局宇航員尼爾·阿姆斯特朗(1930-2012年)將左腳小心翼翼地踏上了月球表面。

在月亮上生活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在月亮上生活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這是我邁出的一小步,卻是人類邁出的一大步——尼爾·奧爾登·阿姆斯特朗

這是人類第一次踏上月球,激發了一代又一代人對於太空的好奇和想象。這不,繼美國阿波羅計劃順利實現載人登月之後,中國也在探月領域實現了創舉。

2019年1月3日上午10點26分,嫦娥四號成功著陸在月球背面南極-艾特肯盆地馮·卡門撞擊坑的預選著陸區,隨後,月球車"玉兔二號"到達月面開始巡視探測。

中國嫦娥四號成功在月揹著陸,並通過"鵲橋"中繼星傳回了世界第一張近距離拍攝的月背影像圖,揭開了古老月背的神秘面紗,是人類又一個航天夢想的成功"落地"。

在月亮上生活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玉兔二號巡視器全景相機對嫦娥四號著陸器成像

在月亮上生活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嫦娥四號著陸器地形地貌相機對玉兔二號巡視器成像

而之所以說嫦娥四號的成功著陸開啟了人類月球探測的新篇章,不僅僅是因為它滿足了人們對於月球背面的面貌一直以來的無限遐想,還因為它還為月球表面的科研項目帶來了諸多重大機遇。

2019年1月15日,嫦娥四號所搭載的生物科普試驗載荷發佈了最新試驗照片,照片顯示試驗搭載的棉花種子已經長出了嫩芽,這也標誌著嫦娥四號完成了人類在月面進行的首次生物實驗。此次在月球上進行的生物科普試驗選擇了棉花、油菜、土豆、擬南芥、酵母和果蠅六種生物作為樣本,將它們的種子和蟲卵帶到月球上進行培育。

在月亮上生活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最新傳回的圖片顯示,棉花的嫩芽長勢良好,這是在經歷月球低重力、強輻射、高溫差等嚴峻環境考驗後,在月球上長出的第一株植物嫩芽,實現了人類首次月面的生物生長培育實驗。後續,這株成功培育出的植物嫩芽還將繼續生長,有望成為月球上的第一片綠葉。

如此說來,用不了太久,人類也將能夠在月球上實現《火星救援》中所描述的在"外星"種植農作物的場景了。

另外,2019年01月14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今天下午3時舉行了新聞發佈會,向在場媒體介紹了探月工程嫦娥四號任務有關情況。

在月亮上生活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據悉,在談到對未來中國的探月工程和深空探測的計劃時,吳豔華表示:"中國、美國、俄羅斯和歐洲等國家都在論證,要不要在月球建立一個科研基地,或者科研站,比如說採用3D打印技術,能不能在月亮上利用月壤建房子等,我們要通過嫦娥八號驗證部分技術,為以後各國一起共同構建月球科研基地,做一些前期探索。"

我們是否可以暢想這樣的一個場景?

2050年,月球經過人類的改造已如地球一般宜居,上面有著新鮮的空氣、茂密的森林、清澈的河流、現代化的社區……

在月球上首個3D打印高鐵站裡,一位名叫"嫦小娥"的美麗姑娘戴著3D打印耳機聽著音樂,等待太空高速專列的到來。

她說她是首批在月球出生的"月球人",每個星期都會乘坐這班"地-月太空高速列車"前往地球看望自己年邁的父母,她說雖然在月球這裡生活得很好,但畢竟,地球才是她真正的家!

而且,她剛剛通過北斗衛星網絡跟父母進行了混合現實視頻通話,父母已經在家裡忙得不亦樂乎,開始準備飯菜迎接她的到來。她說"地-月太空高速列車"很快,只需2個小時就能到達地球,而且免費乘坐,根本沒有搶票一說。

而且,她還說,由於月球引力只有地球引力的1/6,以3D打印為代表的高科技在月球上的使用幾乎不受引力影響,不僅使用效果特別理想,而且實現了地球上電視機一般的大眾化普及,想DIY,就DIY。

這不要過年了嘛,嫦小娥在自己的行李箱中給父母準備了好多隻有月球上才能生長出來的"土特產"和只有月球上才能製造出來的高科技"年貨",讓辛苦了一輩子的老爸老媽也"嚐嚐鮮"!

不管未來世界發展到哪個階段,3D打印技術都將在各個領域扮演重要角色,我們也期望著增材製造技術能在未來人類太空移民計劃中做出貢獻,為人類造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