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部“21世紀《發條橙》”,竟是真人真事改編

48年前,斯坦利·庫布里克導演的超現實主義電影《發條橙》在美國上映。它是影史上最早探索人類精神領域的作品,將文明與邪惡融為一體,誇張、荒誕又極具批判性,被影迷奉為經典。

該片當年拿下了無數“年度最佳電影”的頭銜,卻因誘發暴力問題而被禁近30年。

这部“21世纪《发条橙》”,竟是真人真事改编

去年,一部被譽為“21世紀《發條橙》”的阿根廷電影入選戛納“一種關注單元”,並代表阿根廷出征奧斯卡外語片。

這部新片同樣呈現了一個“惡魔”的故事,但電影並未被禁,還登上阿根廷票房冠軍,引發熱議。更令人難以置信的是,該片改編自真人真事。

《死亡天使》

这部“21世纪《发条橙》”,竟是真人真事改编

電影主角是17歲少年卡洛斯。他出生在幸福的小康家庭,父親是勤勞的工人,母親是溫順的家庭主婦。父母都很寵愛卡洛斯,生活無憂無慮。

卡洛斯有一頭標誌性的金色捲髮,還撅著性感的紅唇,會彈鋼琴、跳舞,朋友說他“美得像瑪麗蓮·夢露”。

但這位陽光美少年的愛好卻是尋找刺激,經常潛入陌生人家中盜竊,不為錢,只想拿走一些不值錢的物品留作紀念。

成功後,甚至會在陌生人家中起舞,慶祝一次次的完美犯罪。

在他自己看來,他“天生是賊”,甚至把盜竊當成是藝術行為,“天使臉龐,魔鬼心靈”的本質顯露無遺。

父母知道他愛偷東西,但也拿他沒轍,只好把卡洛斯送到感化院。在那裡,卡洛斯遇上了帥氣暴躁的雷蒙,兩人一拍即合,並與雷蒙父親三人成夥,幹起了更大的案件。

而雷蒙的父親也打開了卡洛斯犯罪的“新世界”,他們仨合夥做的第一宗案就是去搶槍、搶彈藥,雷蒙父親分配任務,卡洛斯和雷蒙負責執行。

这部“21世纪《发条橙》”,竟是真人真事改编

在這第一次合作中,卡洛斯又展現他的了“犯罪天賦”。

當其他兩人還在擔心顧慮、想要遵循計劃去犯案時,卡洛斯已經輕鬆破牆而入,並慢條斯理地收拾著槍支彈藥。接下來的偷畫、偷珠寶,卡洛斯同樣是以享受的姿態去完成。

“我們活著,何不樂在其中。”這是卡洛斯的口頭禪,他甚至會在犯罪現場佩戴偷來的首飾,顧盼鏡中自己的美貌,欣賞自己的盜竊“藝術”。

要是遇上阻礙他們的人,卡洛斯便會用手上的槍大開殺戒;哪怕某些人並沒妨礙他們,也可能會被卡洛斯順手就殺掉,殘忍且毫無緣由。

從盜竊到誤殺再到謀殺,一切發生得越來越自然。他的臉上總帶著冷漠與戲謔,每次犯案後依然能在床上熟睡至天亮。

你可能也會疑惑:卡洛斯自己都這麼厲害了,根本不需要跟誰合作吧?

顯然是因為他愛上了搭檔雷蒙。可面對雷蒙的移情別戀,他也毫不猶豫地親手把雷蒙送上黃泉。

惡魔,對任何人都可以心狠手辣。

这部“21世纪《发条橙》”,竟是真人真事改编这部“21世纪《发条橙》”,竟是真人真事改编

享受犯案、不分善惡的卡洛斯,很容易讓人聯想起40多年前《發條橙》裡的Alex,但後者只是虛構,而卡洛斯竟然是有真實原型的!

卡洛斯的原型是阿根廷傳奇罪犯羅貝託・浦西。

这部“21世纪《发条橙》”,竟是真人真事改编

卡洛斯的原型。

1952年於布宜諾斯艾利斯出生的羅貝託・浦西,在1972年被捕,當時只有20歲,卻已經犯下了11起謀殺案、1起謀殺未遂案、17起搶劫案、1起強姦案、1起強姦未遂案、1起性虐待案、2起綁架案和2起盜竊案,殘忍暴行震驚阿根廷。

當年他被捕時,因其俊美的外表被媒體賦予“死亡天使”、“黑暗天使”等稱號。

这部“21世纪《发条橙》”,竟是真人真事改编这部“21世纪《发条橙》”,竟是真人真事改编

上圖是真實情景,下圖是電影畫面。

電影高度還原了浦西被捕的畫面,尤其是他被捕時露出的邪魅笑臉。

從1973年開始,他一直被監禁,至今已是46個年頭。目前他仍在監獄服刑,成為阿根廷史上被判處最長監禁期的人。

羅貝託・浦西在法庭上講的最後一句話,不是為自己的罪行辯解,而是說:“這就是羅馬的馬戲團表演,我早已被未審先判了!”似乎仍然覺得自己並無罪錯。

在服刑期間,他曾多次提交假釋請願書,但法官駁回了,等待他的很可能終生監禁。

这部“21世纪《发条橙》”,竟是真人真事改编

多年過去,阿根廷人始終對這個無理由犯案的美少年充滿好奇,導演路易斯·奧特加便把他的故事拍成電影,並請來阿莫多瓦做監製。

現實中,羅貝託・浦西身上仍有很多讓人難以理解和並未被證實的地方,尤其是關於犯案的過程、與搭檔的關係以及性取向等,電影顯然對他的故事進行了加工,甚至可以說是“美化”。

首先,《死亡天使》刻意迴避了原型曾犯下的2宗姦殺案。

其次,犯罪行為被浪漫化。導演並沒有去分析卡洛斯犯案的動機,只想表現這位美少年毫無悔意的“遊戲人間”之態,突出他獨特又優雅的犯罪手法,甚至一度衍生出詭異的“英雄感”,似乎在把卡洛斯推作“追尋自由”的代表。

这部“21世纪《发条橙》”,竟是真人真事改编

最後,電影充滿娛樂性。不走平常嚴肅又沉悶的驚悚懸疑片路線,導演選用明豔斑斕的色調、節奏輕快的南美音樂,配合緊湊密集的剪輯,都讓電影呈現出一種詭譎的愉悅與絢爛,完全不像是要批判這位重罪犯。

所以“顏值即正義?”這樣一位美少年即便犯下滔天大罪,仍然可以被寬恕,甚至能得到憐憫?

當然不是!

雖然這部電影在藝術層面上具有觀賞性,電影本身也不被要求承擔教育意義,但作為觀眾,應該分清楚藝術加工和是非黑白的界限。

“人們都瘋了嗎,為什麼不想要自由?”這是電影裡卡洛斯對於世人的質問,也是他所奉行的價值。

但當一個人的自由要以另一個人的自由甚至生命來交換時,那顯然只是剝奪。卡洛斯自以為是“上帝的間諜”,其實不過是活在人間的惡魔,難以擺脫世俗,最終因追尋自由而徹底失去自由,用一生去為自己的“藝術行為”買單,這才是正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