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力電器的6000億一定會實現

整個中國的經濟都在轉型,或者更準確地說,是在升級。伴隨著產業升級,消費也將全面迎來品質化時代。八九十年代,是貨品時代,夠用就行;00年代是商品時代,物美價廉;10年代,是品牌時代,品質有保證、售後不擔心,客群對位、功能細分;而20年代,將是一個高品質時代,在功能、品質、環保等方面全方位提升,而且價格也將大大突破現在的千元概念。

如果格力真的還在追求所謂的“性價比”,最多不過是在冰洗、廚衛、小家電中再增加一個青島海爾,增加一個美的或者老闆電器,最終的結果是三巨頭大打價格戰,行業整體利潤降低,研發衰退,直至毀掉整個行業。

格力電器的6000億一定會實現

未來十年,中國人均gdp將迎來2萬美元時代,東部發達地區會有3億人進入4萬美元階層,也就是會有超過日本人口一倍的人群,整體收入達到現在日本的標準,何其恐怖的消費能力!市場上不缺各種性價比強大的冰箱、洗衣機、熱水器、油煙機-------,缺的是能與博世、西門子相抗衡的高端家電產品。

這些年裡,在萬億級大市場上的高端產品中,最大的逆襲者就是華為,與小米等不同,華為奠定品牌優勢的是3000元以上的中高端機,而真正能與蘋果分庭抗禮的原因,則是成功打開了5000以上的頂級產品市場。如果當年華為只想著性價比,哪裡有今天。

格力的思路是對的,當然這條路也確實難走,但一定會成功。事實上,格力一貫所追求的品質感,不但代表著企業自身的文化和追求,也是中國製造全面升級的關鍵所在。

還記得前幾年的姚員外嗎,連王石這樣的大佬都沒放在眼裡,最終卻在格力的門前倒下了。這不是偶然的,房地產誰來做都沒關係,反正都是不動產,做完了誰也拿不走。但製造業就是命根子,2025中國製造(儘管暫時不提了,但其步伐從來就沒放慢過)一定要實現的。

為什麼會有中等收入陷阱?一系列國家都深陷其中,很多至今無法自拔!當廉價勞動力優勢蕩然無存之後,原有的產業競爭優勢被削弱,而技術所限,無法升級到能和歐美日相抗衡,就只能原地踏步甚至大回調。一旦突破了中等收入陷阱,國富民強,房地產、大消費自然會好,但如果製造業不能升級,還是依靠勞動力成本優勢,突破就是一枕黃粱。這是因和果的關係,所以王石可以退位,而董明珠必須力挺。

事實上格力也不負所望,過去十年每個看衰格力的人最後都被反覆打耳光。所以使命註定要落在格力身上,僅就對產品高質量的追求而言,這個重任不管是以營銷見長的青島海爾,還是刺拳多重拳少的美的集團都擔不起來。引起軒然大波的芯片計劃,恐怕絕不是董小姐的突發奇想,其背後的支持也絕不僅僅是格力的千億資金,而是真正的舉國之力。

2023年,格力要完成6000億,僅僅依靠空調是絕對不可能的,高端化的冰箱、洗衣機、小家電、機器人都要齊頭並進,甚至芯片也要展露頭角。格力所擔當的,是中國經濟整體升級的艱鉅任務,放眼3000多家上市公司,要有量、要有質、要有國企背景、要敢為天下先,誰是比格力更好的旗手?

每個強國在經濟鼎盛之時,都有自己的代表性企業,謂之國民企業,美國的通用、IBM、微軟、谷歌、蘋果,德國的大眾、寶馬、奔馳、西門子,日本的索尼、豐田、松下,韓國的三星、現代等等都位列其中。

儘管市場已經有騰訊控股、阿里巴巴、中國平安、貴州茅臺等優秀企業,但在中國,首批企業一定是從製造業走出的。最有希望的企業已經有兩家,第一個是華為,已經是事實上的國民企業,其徹底打敗蘋果之日就是封王之時;另一個就是格力。當然格力目前距離國民企業的標準還有不小的距離,但與略顯老態的青島海爾、沒有旗艦的美的集團相比,格力更有資格扛起家電———這一中國難得的世界頂級製造產業的大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