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科技類綜藝如何才能迎來高光時刻?

談到科技類節目,想必大多數人的第一反應是“門檻高、看不懂、樂趣少”,因為相比市場上其他娛樂向的綜藝節目,科技題材總給人一種“高冷”的感覺,沒能徹底擺脫生硬說教的科普形式,離真正的“出圈”還有很長的一段距離。

科技類節目本身的複雜性增加了製作團隊的製作難度,筆者通過覆盤目前十檔熱門科技類綜藝,解讀這類題材在綜藝市場上的發展和表現情況。

《加油!向未來3》


國產科技類綜藝如何才能迎來高光時刻?



題材類型:大型科普節目

播放平臺:中央電視臺綜合頻道

主要內容:每期節目中有三輪PK,會有1V23和大反轉的場面出現,最終得分最高的前兩位,將站上下一期首輪的挑擂臺進行比拼。

點評:《加油!向未來》走到第三季,賽制上進行了升級,渲染了反轉的氛圍從而增添了不少的可看性,並且致力於向“有趣”進階,譬如“中國首隻無殼孵化小雞實驗”、 “空間科學實驗徵集”等都引起了不少的討論。

《機智過人2》


國產科技類綜藝如何才能迎來高光時刻?



播放平臺:央視一套

主要內容:節目帶著比第一季多出兩倍的頂尖人工智能技術,再度向觀眾拋出問題:“機智過人”還是“技不如人”。第二季節目具有“原創科技表達,提振科技自信”“彰顯中國智慧,科技惠及民生”“創新推動科普,助力科教興國”等鮮明特色。

點評:《機智過人》已經走過了兩季節目,相比第一季,《機智過人2》更多的人工智能技術讓觀眾看得眼花繚亂,同時更加註重思考未來科技給人類帶來的影響。

《機會來了2》


國產科技類綜藝如何才能迎來高光時刻?



題材類型:生活服務類大型棚內科技真人秀

播放平臺:北京衛視

主要內容:“訴求人”在30秒內講述生活難題,三位觀察員唐國強、曹穎、倪虹潔用科技來幫“訴求人”改變生活。

點評:作為生活服務類科技真人秀,《機會來了2》踐行貼合現實,讓科技走入老百姓的生活,為老百姓服務,通過“普通人提出訴求+科技庫匹配對應科技產品”的方式,向觀眾展示了科技產品的實用性,卸下“高冷”表象。但從製作模式來說,少了創新,並且在敘事過程中偏離了“科技”的主題。

《我是未來2》


國產科技類綜藝如何才能迎來高光時刻?



播放平臺:湖南衛視

主要內容:節目每期邀請兩位全球著名科學家來到節目現場,主持人帶領4位未來體驗官和現場500位觀眾通過三輪卡牌對決,體驗兩位科學家的科技成果,最後由兩位科學家分別進行與科技有關的主題演講,共同探討人類美好的未來。

點評:《我是未來2》向觀眾傳遞“未來觀”,堅信科技賦能人類。節目通過“競技”的內容表現手法,讓科技在“比拼”中展現各自不同的亮點。相比第一季,第二季顯然更加“接地氣”,在節目模式上也進行了創新。

《最強大腦之燃燒吧大腦》


國產科技類綜藝如何才能迎來高光時刻?



題材類型:科學類真人秀

播放平臺:

江蘇衛視

主要內容:這一季的《最強大腦》主要為分組賽,由王昱珩、王峰、鮑橒三位隊長和上臺挑戰並獲得晉級資格的選手進行雙向選擇。開賽前,三位隊長分別猜測可能勝出的挑戰者,比賽結束,勝出者就可以從“押寶”自己的隊長之中選擇一位成為他的小組成員。之後,就是激烈的小組對抗賽。

點評:從第一季走到第五季,《最強大腦》為了更貼近年輕受眾群,顛覆了以往的成熟模式,打出“青春”牌,競技方向由“個人對抗”走向“團隊較量”,晉級標準從“偏才”偏轉為“全才”,選手何猷君從參賽到退賽都引發了極大的關注,比賽的競技性讓觀眾看到了一場酣暢淋漓的頭腦風暴。

《鐵甲雄心》


國產科技類綜藝如何才能迎來高光時刻?



題材類型:機器人格鬥科技真人秀

播放平臺:浙江衛視

主要內容:節目以競技類賽事形態呈現,融合真人秀元素。以格鬥機器人對抗為核心看點,輔以個性化的選手背景故事、嘉賓技術評論和賽情研判、機器人技術科技普及、策略運用和關係衝突渲染等節目手段。32支戰隊通過預選賽、復活賽、踢館賽、半決賽和總決賽5個階段。

點評:作為“硬核科技綜藝”,《鐵甲雄心》由李連杰發起,黃健翔、吳大維坐鎮現場解說,可謂未播先熱,然而,從節目播出後的表現來看,陷入了“叫好不叫座”的尷尬境地,儘管視覺震撼感有目共睹,但機械的光芒並未照進大部分觀眾的心中。

《奇幻科學城》


國產科技類綜藝如何才能迎來高光時刻?



題材類型:大型科普親子周播節目

播放平臺:遼寧衛視

主要內容:該檔節目是全國首個學歷最高的主持團體——“奇幻博士團”主持。每期邀請一位來自不同領域的權威“大咖”專家的講解以及“超級孩子王”的帶領下,為電視機前的大小觀眾們帶來一堂生動有趣的科普公開課。

點評:“科普+親子”的模式,《奇幻科學城》打造一場全家總動員式的科學探秘之旅,在增加了親子關係的歡聚時光的同時,進一步打開了小朋友的知識窗口。不過,《奇幻科學城》從開播到結束,稍顯冷清。

《機器人爭霸》


國產科技類綜藝如何才能迎來高光時刻?



題材類型:機器人格鬥賽事真人秀

播放平臺:愛奇藝

主要內容:來自全球各地的30支頂級格鬥機器人戰隊將捉對廝殺,爭奪桂冠。由趙立新擔任大賽司儀,Angelababy、李晨、林更新和盛一倫與選手並肩作戰,感受機械的鬼斧神工,最終操縱專屬超級機器人,角逐地表最強明星玩家。

點評:《機器人爭霸》採用明星戰隊的方式加之劇情輔助拉開機器大戰的帷幕,作為男性向的小眾題材,要打破青年圈層著實不易,節目播出後,國際級專業配置、工業化的比賽場景,以及流暢的敘事化呈現,著實吸引了不少眼球。

《這!就是鐵甲》


國產科技類綜藝如何才能迎來高光時刻?



題材類型:格鬥機器人節目

播放平臺:優酷

主要內容:節目集結來自世界各地的鐵甲玩家加盟參與,鄭爽、張一山、吳尊、撒貝寧擔任戰隊經理人,集結48支國際頂級格鬥機器人榮耀戰隊。

點評:相比一些科技類節目無人問津,《這!就是鐵甲》開播短短几小時就輕鬆破億,從公佈嘉賓陣容到節目結束,因為有鄭爽等流量明星的加持,掀起了不少話題熱度。節目雖然採用“明星+鐵甲”的模式,但真正做到了讓素人和機械鐵甲成為主角,同時讓觀眾看到戰隊經理人的成長和蛻變。

《挑戰吧太空》


國產科技類綜藝如何才能迎來高光時刻?



題材類型:太空探索類綜娛科普節目

播放平臺:優酷

主要內容:節目安排6位“太空C計劃”志願者在中國航天員中心進行長達15天的“地球端”高強度訓練,並體驗了降低標準的航天挑戰訓練:5G超重力挑戰、18小時的睡眠剝奪、5分鐘的眩暈對抗等。

點評:《挑戰吧太空》作為一檔航天科普節目,集結了實力派演員、話題女王、小鮮肉、小鮮花,可謂是自帶話題優勢,然而,從節目播出的表現來看,並未能達到預期,節目豆瓣評分雖然高達8.6分,但同樣陷入“有口碑,熱度不及格”的窘境。

通過以上盤點可以看出,儘管在“鼓勵電視上星綜合頻道在黃金時段增加公益、文化、科技、經濟類節目的播出數量和頻次”政策的鼓勵和扶持下,但目前大部分科技類節目仍舊面臨著“叫好不叫座”的尷尬境地,如何才能夠讓科學變得“有趣”進一步傳播於大眾成為了不少製作人心中的難題,科技類節目要想突破壁壘,需遵循以下三點:

一、節目展示環節、賽制應朝通俗易懂的方向努力,打破科學給人嚴肅、古板的印象,讓各年齡層的觀眾能夠跨越知識鴻溝。首先,這類題材亟需尋找到大眾化表達的路徑,可以充分應用當下先進的人工智能技術,以輕鬆活潑的形式向大眾普及科學知識;其次,在進行實驗步驟時,不能空泛高談晦澀難懂的專業化名詞;最後,在解說環節,應及時與現場觀眾進行互動。 二、製作層面應融合當下流行的綜藝元素,譬如舞美設計、星素結合等,找到科技與娛樂的平衡點。科技類節目應主動拉近與觀眾的距離,在舞美呈現上,打造出符合節目調性的酷炫感,並且在不失嚴謹性的同時,注入趣味元素,培養觀眾對科技的興趣和好奇。 三、貼合現實,能夠引導觀眾找到情感共鳴點,讓科技類節目“高而不冷”。一方面,讓科技與生活達成真正意義上的契合,讓“科技賦能現實”真正落地,並且通過新媒體進一步傳播節目的主旨,擴大影響力;另一方面,落實“科技改變生活”的出發點,節目需在內容上不斷注入人文情感和關懷,讓觀眾真正感受到一檔硬核綜藝散發的溫暖。

2019年科技類節目將持續在衛視和網絡端發力,這類題材要想真正“出圈”,只有主動走下“神壇”找到與受眾的共鳴點,才能打破桎梏迎來高光時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