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年底當年輕人談論換工作時他們在談論什麼?

與很多年輕人一樣,春節過後,曹志傑的工作換了。過完元宵節,他就踏上了從閩南老家前往上海的動車。

法訪財經(www.cnff.net.cn)2015年6月畢業於閩南師範大學的曹志傑原本在老家林業局謀到了一份辦公室的閒職。但因為覺得“不能忍受一眼看得到頭的生活”,在年前辭去了“鐵飯碗”,選擇到上海一家互聯網公司面試產品經理的崗位。

作為獨生子,曹志傑在畢業之初也曾覺得,林業局的工作相對體面和穩定,還能照顧到家裡,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但很快,他就後悔了,因為“工作內容實在太無聊了”。

他所在的部門負責一些文件的起草,“基本都是根據往年的材料或者網上的內容進行修改,含金量不高,沒什麼成就感。”

春節後,又到了年輕人蠢蠢欲動的時候。今年正月初一至初七,一家招聘網站的頁面瀏覽量較2016年同比增長超200%,移動端數據的用戶訪問量較去年同比增長188%。

“現在出去拼還回得來,留下來可就出不去了”

經濟學專業的曹志傑一直都對互聯網產業很關注,大學時候他的夢想就是做出幾款讓別人耳熟能詳的App產品。但到林業局工作後,他想和同事或者朋友聊聊這些,卻發現找不到這樣的對象。“大家談論的更多是誰買房了,誰又升官了,無聊得很”。

最讓他鬱悶的是,年前因為拿水去會議室卻沒有給部門領導泡茶,背後被領導批評為人處世不成熟,還跟學生一樣沒轉變狀態。

“在這麼一個小縣城最好的工作就是公務員,但這樣的工作沒有創造性,還要受到諸多約束,應付複雜的人際關係,心很累。”經過深思熟慮,他覺得還是應該趁著年輕,還沒組建家庭,父母身體也不錯,自己沒太大負擔和壓力,出去闖一闖。“畢竟現在出去拼還回得來,留下來可就出不去了”。

他很快找到了幾家互聯網公司的面試機會。

春節假期,楊亦雯聽到親友們對她說的頻率最高的一句話就是,“別太任性,現實點”。

就讀於上海一所市屬大學的楊亦雯在今年的校招中突出重圍,擊敗眾多名校學生,拿到了三家上市企業的offer。在他人豔羨“馬上可以步入人生巔峰”的讚歎中,小楊卻出乎意料地告訴別人,“畢業後要去廣州幹新聞”。

父母對小楊分析說,如果去廣州的媒體,只能先實習,不能確定留下,並且在這期間產生的費用都得自理。如果去上述3家企業中的任何一家,不管是工資待遇還是發展空間都要遠勝於幹新聞。

“但我就是喜歡新聞啊!”面對親朋好友的勸說,小楊顯得很堅定。她對新聞有著近乎狂熱的追求,不僅在入學之初就加入了學校的記者團,還在暑假期間自費到北京的一家媒體進行實習。

小楊告訴記者,她在高中時候就目睹了一個新聞當事人因為報道而重獲正義的例子,所以在她看來,“記者並不只是一份工作,而是一種職業追求,值得自己在年輕的時候花時間和精力去為之奮鬥。”

“你在大城市擠地鐵叫外賣,我在老家有房有車”

讓林曉勇產生放棄北京一家上市地產集團工作念頭的,除了每天無休止的加班和令人望而卻步的北京高房價,還因為春節期間的一次高中同學聚會。

正月初四,他在高中同學聚會上遇到了曾經的同桌。這名同桌當初高考落榜,回到老家做起了餐飲生意,如今已經開了分店,當上了小老闆,家裡不僅有車還有兩套房,去年也已成家。

而他另外一位經常一塊兒打籃球的同學,畢業之後考上了老家的公務員,生活無憂不說,還獲得單位的重視,得到不少外出學習的機會。

相比之下,林曉勇就像個物質匱乏初入職場的“小白”。

同學聚會酒過三巡之後,一位同學開玩笑似的問林曉勇:“你在大城市擠地鐵叫外賣,我們在老家有房有車。你說你圖的是啥?”

回憶起當初滿懷理想要去大城市證明自己的情景,再看看眼前鮮明的對比,林曉勇開始重新考慮自己的選擇。

酷愛文字的陳曉2014年畢業後選擇到一家圖書出版公司擔任文字編輯,雖然工作內容和工作狀態都讓自己滿意,但春節過後他也不得不考慮換一份“有高增長性的工作”。

首先讓他感到憂慮的是老家飆升的房價。

陳曉告訴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兩年前他離開老家福州時,當地多數新房的價格也就在每平方米1萬元出頭,尚在可承受範圍內。但如今,郊區新房的價格都要逼近每平方米兩萬元。“工資兩年漲了不到1000,房價卻已經翻了一番。現在別說首付了,自己連月供都承擔不起”。

他還心疼地發現,父母這兩年衰老了不少,而自己一直對父母“早點找對象組建家庭”的建議漫不經心,一年到頭也很少回家。

“完全聽從自己的內心?哪那麼容易?”陳曉辭去了圖書出版公司的工作,又重新拿起了大學期間就讀的國貿專業的書籍,準備年後去當地的外貿公司或者銀行應聘。

 “理想並非只有在大城市才能實現”

雖然帶著遺憾離開上海返回陝西,但王婷還是覺得,這是目前最好的選擇了,畢竟還能在省會城市西安幹著自己喜歡的婚禮策劃工作法訪財經(www.cnff.net.cn)。

出生於陝西一個小縣城的王婷,微信名叫“幸福的小亭子”,她向記者解釋,之所以覺得自己幸福,是因為畢業後如願以償地應聘到了“充滿幸福感”的婚禮策劃師的崗位,還幸福地在公司裡找到了同是陝西人的另一半。

在上海待了3年,兩人到了談婚論嫁的階段。由於覺得在大城市的機會和資源更多,去年他們定的目標就是,在上海的郊區買套面積小一點的新房,有了家之後也能更安心地為事業奮鬥。

房價上漲的速度還是遠遠超過了他們的預期,一年前定下的目標如今看來已是遙不可及,加上家裡人堅決反對都是獨生子女的他們遠在上海安家,春節期間,雙方再度討論起未來的規劃。

“上海雖然看上去機會多,但人才和市場的競爭也更激烈,更主要的是,在上海安家的目標至少短期之內很難實現。”王婷分析說,而如果能用原本在上海買房的儲蓄到陝西當地買房付首付款,解決了住房這一最大難題的同時,剩下的錢也足夠在當地開個婚禮策劃工作室,繼續幹自己喜歡的工作。

決心一下,倆人都覺得,買房這事兒下手要快,年後便迅速在西安敲定了一套110平方米的新房,並開始為新成立的工作室招兵買馬。

“理想並非只有在大城市才能實現,關鍵是永葆對生活的好奇心,珍惜眼前的一切,也能在當下找到幸福感。”法訪財經(www.cnff.net.cn)對於未來的生活,王婷充滿信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