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隨意地指責他人,學會表達,或許會更好

俗語有言,“人非聖賢,孰能無過”。世界上沒有絕對的對與錯,每個人都會犯錯,我們不能隨意地去指責他人。有些話,說出來就會傷了人心。別人有錯誤,我們不是不能告知,而是要換一種委婉的方法。

每個人的生活不同、性格不同、想法也不同,我們不能將自己的想法強加在他人身上。有時候,我們總會覺得別人做事有諸多不妥之處,會忍不住去說。可是你說過之後,他真的會改嗎?如果是孩子,或許還可以。因為孩子對大人總有種崇拜感,會對你言聽計從。可是你若是讓一個習慣了十幾年甚至幾十年生活的人一下子去改變他身上的不足之處,這是很不切實際的。

不要隨意地指責他人,學會表達,或許會更好

所以,生活中要儘量少地去指責他人。雖說忠言逆耳利於行,可並非所有人都能心胸開闊的去接受別人的批評。沒有人願意承認自己有錯,即使是罪人。生活中,我們總會遇見讓自己很不舒服的人,我們會忍不住去說他,有時候希望他有所改變,而有時候卻是為了獲得一種自我滿足感。

喜歡指責他人的人自己並沒有多優秀,相反他只是為了彌補心中的缺失。他從別處受到的委屈,通過發洩轉移到另一個人的身上,他從中可以獲得一部分快感,漸漸形成了一種習慣。很明顯,這並不是一個好的習慣。這種習慣是將自己的快樂建立在他人的痛苦之上。所以,如果你喜歡指責他人請你改正過來。

不要隨意地指責他人,學會表達,或許會更好

怎麼改正呢?其實,相較於批判之詞,鼓勵之語效果會更好。如果他做錯了事,不要指責他,告訴他改正的方法,然後鼓勵他好好做。你那溫和的言語,會融化了犯錯者的心,他會心懷感恩,他會真正加以改正。或者,你可以說出繼續這個壞習慣會對自身造成那些不好的影響。每個人都是愛自己的,當他發現這些事對自己不利時,他就會加以改正。

所以,人要學會不斷地改變。只有不斷地改變自己,才能更好地完善自己。俗語言,“士別三日定當刮目相看”。前提是,你真正做出了改變,別人才會對你刮目相看。假如你的朋友錯了,你肯定毫不掩飾地告知他。他若是因此而生你的氣,你肯定也會覺得很難受。所以,當別人指責你時,你首先思考一下自己是否有錯,錯則改之,沒有的話,說明這就是你的個性。人不能太怯懦,要有主見與個性。總之,我們不要隨意地指責他人。

不要隨意地指責他人,學會表達,或許會更好

毒雞湯雖然有毒,不妨以毒攻毒,或許能緩解你內心的疼痛。喜歡,就加個關注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