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到渭南瓜坡镇

 

   佳节纳余庆

  2月23日,农历正月十九,阳光明媚、锣鼓喧天。渭南市华州区瓜坡镇便民服务中心广场一片热闹,“瓜坡镇评优树模暨扶志扶智表彰大会”在此隆重举行。

春到渭南瓜坡镇

表彰大会现场

  过去一年,瓜坡镇在各行各业、各个村、社区都涌现出一批模范标兵,他们讲公德、扬美德,传唱人间真情,展现大爱无疆;他们献爱心,做好事,与时代同歌,与发展共舞;他们勇往直前,不计劳苦,用双手创造自己的幸福生活,在脱贫攻坚的道路上不断前行;他们有着优秀的品德,具备模范的素养,对工作兢兢业业,对事业浩然正气,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典型代表,是激励广大干部群众干事创业的精神力量。

春到渭南瓜坡镇

华州区委组织部副部长宋朝军为受奖群众颁奖

  华州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同永利,华州区委组织部副部长宋朝军、区委组织部部务委员王鹏,区委宣传部副部长白锋,区水务局党委副书记王怀欣,区司法局副局长雷芳丽,区扶贫办副主任科员王艳,市气象局办公室主任范涛,区信访局督查专员王莉、工会主席张社友,区劳动服务局副局长郭会峰,以及部分新闻媒体领导参加了这个佳节纳余庆般的表彰大会。

  会议由瓜坡镇党委副书记时鹏主持。

  瓜坡镇人民政府镇长杨志荣致辞。瓜坡镇人大主席潘渊博宣读表彰决定。华州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同永利做总结讲话。

   正月大表彰

  与会领导和嘉宾分别向评选出的“优秀共产党员”、“十星级文明户”、“脱贫之星”、“产业致富之星”、“帮扶之星”、“最美环卫工人”、“好婆婆”、“好媳妇”、“美德少年”、模范社会力量、“助人为乐模范”、“诚实守信模范”、“敬业奉献模范”和“华州家嫂”共14类169人颁发了获奖证书和奖金,并对瓜坡镇的这次正月大表彰给予赞扬。

春到渭南瓜坡镇

受奖的帮扶之星

瓜坡镇机关的全体领导干部,13个村、社区的村组干部、“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村级专职人员、群众代表以及受到表彰的先进典型共300多人参加了会议。

  其间,陕化社区表演的舞蹈,华州剧团表演的歌曲《欢乐中国年》《活出个样给自己看》、眉户唱段《村官》《梁秋燕》、小品《我不是贫困户》、秦腔《杨门女将选段》《全家福》《花亭相会》及歌伴舞《江山》等文艺节目,给瓜坡群众带去了欢乐。

春到渭南瓜坡镇

小品《我不是贫困户》

   扶志扶智歌

  新年万象新,春到瓜坡镇。“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扶志以自强,扶智以自立,内生动力强起立,共同努力奔小康。这些榜样和先进典型,为瓜坡镇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狠抓扶贫扶志扶智工作提供了内生动力。”瓜坡镇镇长杨志荣说,“新的一年,面对新的形势,瓜坡镇党委、政府将带领全镇党员干部群众凝心聚力,奋力拼搏,在脱贫致富路上越走越好,在改革发展路上越走越宽,奏响扶志扶智之凯歌。以优异的成绩向全镇人民上交一份满意的答卷,用丰硕的成果向祖国70华诞献礼!”

春到渭南瓜坡镇

秦腔《花亭相会》

  观察

  乡风文明看瓜坡

  ■姚骏骊

  瓜坡是渭南市华州区的一个经济强镇。近年来,该镇党委、政府把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乡村振兴战略结合起来,大力评优树模,倡导乡风文明,引起良好的社会反响。

  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的前提。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乡风文明是加强文化建设的重要举措。在整个乡村振兴过程中,要特别注意避免过去的只抓经济,不抓文化的问题。换言之,既要护口袋,还要护脑袋。实现乡风文明首先要加强农村的思想道德建设,立足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发展软实力,更重要的是发掘继承、创新发展优秀乡土文化,这不仅是概念,还是产品产业;其次,要充分挖掘具有农耕特质、民族特色、区域特点这样的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再者,要推行诚信社会建设,要强化责任意识、规则意识、风险意识。还有,加强农村移风易俗工作,比如:文明乡风,良好家风,纯朴社风;最后,要搞好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包括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

  在这五大要素中,最能体现乡风文明的,就是思想道德建设、社会诚信、良好家风这三点。

  乡风文明应把评优树模常态化。瓜坡镇自去年起,就将道德模范评比纳入日常工作。2月23日这次表彰,既有“优秀共产党员”、“脱贫之星”、“好婆婆”,还有“美德少年”、“诚实守信模范”、“敬业奉献模范”和“华州家嫂”共14类169人。范围之广、影响之大在我省乡镇实不多见。尤其是将“美德少年”和“华州家嫂”纳入政府表彰体系,既弘扬了中华优秀传统从娃娃抓起,又引导人们新的理念,体现了经过培训过的"家嫂"持证从业的体面、尊严、规范。

  乡风文明看瓜坡,就是以瓜坡为榜样,在其所辖行政区域内,大力表彰各个层面的优秀典型、先进人物、好人能人,让他们引领村组风气,影响行业正气。

  这次获奖者各村都有代表,大家身系红色授带,穿着新衣服,足见群众对荣誉的珍惜。

  乡风文明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根基。有了良好的乡村文明,才会有健全的社会文明,发达的现代文明,才会早日实现乡村振兴战略和农业农村现代化。(陕西农村报 姚骏骊/文 牛向阳 刘俊 陈党稳/图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