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多区加强非遗建设,各出奇招精彩绝伦!

截至2018年6月底,北京已普查“非遗”资源1.2万余项,昆曲、京剧等11个项目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共有126个国家级代表性项目,273个市级代表性项目。

2018年11月23日,北京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市人大常委会关于提请审议《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草案)》的议案。《条例》对“非遗”的调查和保存、传承和保护、传播和发展等,提出了政府应当加强对“非遗”保护等要求。据此,北京多区有了进一步行动。


海淀区:编撰“非遗”校本系列教材

为推进“非遗”生产性传承,海淀区设立了“非遗”保护专项资金,目前为每年200万元,用于发放传承人、项目保护单位补助和开展“非遗”宣传推广活动。积极争取市级资金近300万元,用于支持程式针灸、绣花鞋等5项“非遗”项目、一个生产性保护基地、一个优秀实践名册及北医附小、清华大学、民族小学、工贸技师学院等6个市级培训基地建设。

同时,海淀区还加强“非遗”传习基地建设,推进“非遗”生产性保护。目前已经建立了曹氏风筝工艺坊、绣花鞋技艺工作室、京西皮影“非遗”园等17个“海淀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展示基地”。在北医附小、人大附中等65所中小学建立“海淀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项目基地”。目前,曹雪芹传说、笙管制作技艺、曹氏风筝等“非遗”项目均得到了保护。

北京多区加强非遗建设,各出奇招精彩绝伦!

曹氏风筝《教五子》

据了解,目前海淀区已有65所学校开展了“非遗”教学、讲座、展演和展示活动。今年海淀区将组织编撰“非遗”校本系列教材。同时,推进海淀区“非遗”档案数字化采编工作,开发“非遗”课程线上教学,完成60个海淀“非遗”项目VR制作,研发“非遗”文创衍生品等。


东城区:改造“咏园”引进燕京八绝

今年,东城将有20处老旧厂房、工业用地和低效楼宇进行改造升级,而其中位于幸福大街的“咏园”将被改造成“非遗”主题文创园。同时,还将在东城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楼下设立“非遗”大师工作坊,用以促进“非遗”的传承、交流以及文创产品的开发。

据东城区相关负责人介绍,东城今年目前确定的跟“非遗”相关的工作包括:将“咏园”升级改造成“非遗”主题文创园, 1.4万平方米的空间将改造成文创园区,文创园内将设置多个“非遗”板块,预计今年上半年可以开园。燕京八绝的传承人将入驻“咏园”,在昔日生产大宝化妆品的老厂房内,设立“非遗”大师工作室、大师会客厅、技艺传承所。

北京多区加强非遗建设,各出奇招精彩绝伦!

燕京八绝之雕漆

此外,“咏园”内还将设立“非遗”展示空间和“非遗”学院,培养扶持新人,并整合传承人、科研院士、教育机构等多方资源,解决“非遗”人才的断层危机。(注:燕京八绝,即景泰蓝、玉雕、牙雕、雕漆、金漆镶嵌、花丝镶嵌、宫毯、京绣八大工艺门类)

西城区:西四胜利影院将改建“非遗”剧院

作为“非遗”项目大区,今后如何支持“非遗”发展?西城区将在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中心的基础上,建设“非遗”剧院,并开设“非遗”项目传习场所。

北京多区加强非遗建设,各出奇招精彩绝伦!

北京胜利影院

2009年,西城区在改建西四胜利影院部分厅室的基础上,建设了西城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中心,成为部分“非遗”传人的工作室和部分“非遗”项目的展览展示场所。去年,西城区启动“非遗”展示中心深化改造项目,对其进行整体规划和功能调整,拟改建为集“演”“展”“传”“记”“阅”五大功能于一体的西城区“非遗”剧院。

朝阳区:“非遗”中心和“非遗传习所”今年建成

在“非遗”保护方面,今年朝阳区将建成开放一个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及2家“非遗传习所”,进一步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

北京多区加强非遗建设,各出奇招精彩绝伦!

京绣

今年将建成开放的朝阳区“非遗”中心落户在豆各庄,面积1904平方米。整体思路与现代生活紧密连接,与旅游结合,注重活态传承,体验互动,培育品牌。设施分为演绎空间、传承人工作室、“豆”文化空间、展陈空间(多媒体空间及VR体验区域)、“非遗”学堂、研学空间、生产车间。

两家新增的“非遗传习所”分别位于太阳宫和黑庄户,其中太阳宫将主打京绣,黑庄户的“非遗”项目仍在选择中。传习所就相当于给“非遗”传承人一个固定的空间,免费开放学习,从而鼓励老百姓参与到“非遗”的传承中来。此前朝阳区安贞街道已开放了北京彩灯扎制的“非遗传习所”,加上新增的两家,2019年朝阳区将有三处“非遗传承所”。

大兴区:出台大兴版“非遗”保护和申报办法

今年1月3日,大兴区就召开了第六批“非遗”申报会,7个“非遗”项目有望进入大兴区级“非遗”名录,至此,大兴区区级及以上的“非遗”项目将达38个。以永定河为例,大兴区对永定河的民生习俗、尤其是濒危面临失传的习俗技能,都进行了拍摄。

今年大兴区将出台区内“非遗”保护和申报办法,明确民间的项目怎么通过文化部门来认定、如何申报,方便“非遗”项目申报评审。“之前就想做,但是市级条例没有,没有依据。这次市级‘非遗’条例出台后,我们将马上跟进。”大兴区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此外,2019年,大兴区将重点打造大兴区“非遗”元素创意大赛,把大兴区有代表性的“非遗”通过网络向社会公布,同时与高校合作,吸引学生参加创意大赛,并把这些创意与现实生活衔接起来。


平谷区:培养“平谷调”年轻传承人

市人大代表、平谷区文委工会委员会主席张东伟表示,已有130余年传承、非常具有地方特色的北京市级“非遗”项目——平谷调,今年将成为平谷区“非遗”传承保护的重点工作。目前“平谷调”的保护传承工作处于稳步推进,今年首先将确认“平谷调”的新传承人,此外还将把“平谷调”搬进农村大集市,进行展览、展示和展演。据悉,平谷每年都将开办一场“平谷调”专场演出,目前已走进6所小学讲授并教唱“平谷调”。

北京多区加强非遗建设,各出奇招精彩绝伦!

平谷调

“‘平谷调’(大鼓),是由平谷区夏各庄镇南太务村的王宪章根据本土的乡音及民歌,于1880年左右创立。”张东伟介绍,今年平谷还将成立“非遗传习所”,在马坊镇、大华山镇、王辛庄镇各设立一个,专门用于“平谷调”的收徒传艺,老传承人将在“非遗传习所”里专注培养年轻传承人。此外,平谷今年还将出版一本《“平谷调”音乐概论》,将平谷调的曲调等方方面面内容收集,便于流传和传播。张东伟表示,“下一步,我们还将着手‘平谷调’国家‘非遗’项目的申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