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2萬億減稅降費清單傳遞四大信號,民營企業再迎多重利好

近2万亿减税降费清单传递四大信号,民营企业再迎多重利好

★不忘初心

砥礪前行★

大力度的減稅降費將著力哪些領域?又將產生何種效用?

近2万亿减税降费清单传递四大信号,民营企业再迎多重利好

翻開5日提請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審議的政府工作報告,一個數字格外亮眼:

全年減輕企業稅收和社保繳費負擔近2萬億元。

權威專家和與會代表委員,詳解這些重點舉措傳遞出的信號。

信號一

大規模減稅直擊實體經濟痛點和難點

“實施更大規模的減稅。”看到報告這一表述,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社科院副院長高培勇說,近2萬億元減稅降費清單是積極的財政政策加力提效的體現,也是今年普惠性減稅與結構性減稅並舉發力的目標。

細看近2萬億元的減稅降費“大餐”,增值稅改革無疑是其中的“主菜”,而實體經濟則是這道“主菜”最主要的服務對象。

製造業等行業現行16%的稅率降至13%;交通運輸業、建築業等行業現行10%的稅率降至9%;保持6%一檔的稅率不變,但通過採取對生產、生活性服務業增加稅收抵扣等配套措施,確保所有行業稅負只減不增……今年,我國增值稅制度將進一步優化。

“面對工業企業利潤下滑的壓力,下調製造業企業的增值稅稅率,有助於增添企業活力,助力我國製造業做大做強。”全國人大代表、傳化集團董事長徐冠巨說。

為實體經濟進一步減負無疑是今年兩會一大熱點。不少代表委員表示,今年更大規模的減稅直擊當前實體經濟的痛點和難點,彰顯公平和效率。在為實體經濟減負的同時,也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供助力,推進經濟高質量發展。

信號二

普惠性減稅讓小微企業輕裝上陣

小微企業是發展的生力軍、就業的主渠道、創新的重要源泉。根據政府工作報告,今年小微企業將迎來普惠性減稅政策。

小規模納稅人增值稅起徵點由月銷售額3萬元提高到10萬元;大幅放寬可享受企業所得稅優惠的小型微利企業標準;加大所得稅優惠力度……今年元旦剛過,小微企業就迎來新的減稅“禮包”,

預計每年可再為小微企業減負約2000億元。

在強調落實好年初小微企業普惠性減稅政策的同時,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還亮出了支持小微企業發展的新舉措:中小企業寬帶平均資費再降低15%;加大對中小銀行定向降準力度;國有大型商業銀行小微企業貸款要增長30%以上……

“我國小微企業數量眾多,這些措施‘組合拳’將進一步減輕小微企業的負擔,更大範圍地激發市場活力。”北京國家會計學院教授李旭紅說。

信號三

明顯降低企業特別是小微企業社保繳費負擔

下調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單位繳費比例,各地可降至16%;穩定現行徵繳方式;繼續執行階段性降低失業和工傷保險費率政策……政府工作報告亮出的硬舉措傳遞一個重要信號:明顯降低企業社保繳費負擔。

全國人大代表、鹽津鋪子食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張學武說,作為勞動密集型企業,公司人工成本較重,對降低社保費率的需求較為迫切。

“降低社保費率對企業來說無疑是一大利好,有利於企業輕裝上陣,進一步增強企業的獲得感。”全國政協委員、奧克控股集團董事局主席朱建民說。

此外,今年還將加快推進養老保險省級統籌改革,繼續提高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中央調劑比例、劃轉部分國有資本充實社保基金。財政部有關負責人稱,這一改革將有助於均衡地區間養老保險負擔,維護廣大參保人的養老保險權益。

信號四

狠抓落實確保減稅降費落實到位

實施好更大力度的減稅降費,如何讓企業有切身體會尤為關鍵。

“抓好年初出臺的小微企業普惠性減稅政策落實”“今年務必使企業特別是小微企業社保繳費負擔有實質性下降”“我們要切實讓市場主體特別是小微企業有明顯減稅降費感受,堅決兌現對企業和社會的承諾”

……政府工作報告中的句句承諾,彰顯狠抓落實的決心。

“這是一份來自春天的大禮,同時只有這些減稅降費措施真正落地了,才能真正在企業發展上產生效力。”全國人大代表、步步高集團董事長王填說。

在今年財政收支矛盾加劇背景下,更大力度的減稅降費要想落到實處,需要政府部門拿出更多實招硬招。

困難再多也一定要把這件事辦成辦好。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院長劉尚希表示,為支持企業減負,各級政府要過緊日子。隨著減負舉措逐步落地,政府收入的“減法”,將最終換取企業效益的“加法”和市場活力的“乘法”。

代表委員們認為,近2萬億元減稅降費清單,傳遞給企業、市場的是新的信心,是推進高質量發展的新希望。中國的經濟發展將會開闢出更為廣闊的空間。

★不忘初心

砥礪前行★

減稅降費可促進民企加大創新投入

----政協委員談促進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

全國政協十三屆二次會議6日以“優化營商環境、促進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為主題召開記者會,政協委員劉世錦、南存輝、周鴻禕等分別就放寬民營企業市場準入、發展數字經濟等問題回答了記者提問。

近2万亿减税降费清单传递四大信号,民营企业再迎多重利好

劉世錦委員

深化改革增強民營企業平等發展的獲得感

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劉世錦說,穩定民營企業的發展預期,一方面要靠平等發展、公平競爭,另一方面要靠長期穩定的法治環境。關鍵是要深化改革,切實解決形式上平等、實際上不平等的“潛規則”問題,增強民營企業平等發展、公平競爭的獲得感。

談到放寬民營企業市場準入問題,劉世錦認為,實現高質量發展,要解決兩個問題,一是降成本,二是消費和產業轉型升級。這兩個問題都與放寬民營企業市場準入有關。

南存輝委員

加大創新投入,提升企業競爭力

全國工商聯副主席、正泰集團董事長南存輝委員說,中國經濟轉向高質量發展,包括民營企業在內的各行各業都面臨轉型升級的要求。凡是那些創新能夠跟上時代步伐、能夠持續升級的企業,就能在產業競爭中贏得優勢。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的降低製造業增值稅稅率等政策,將進一步引導企業走高科技、高質量的轉型升級道路。特別是通過減稅降費,可以增加企業的現金流和利潤,進而穩定民營企業預期,促進企業加大創新投入。

就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問題,南存輝認為,推動混改要建立起規範的、法治化的環境,創新國企、央企的管理思路,使國有資產保值增值,進而帶動民間資本積極介入。把民企機制靈活的特點和國企、央企“壓艙石”的作用結合起來,為高質量發展帶來強大動力。

近2万亿减税降费清单传递四大信号,民营企业再迎多重利好近2万亿减税降费清单传递四大信号,民营企业再迎多重利好

周鴻禕委員

未來的傳統制造業會是數字經濟代表

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委員、360集團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周鴻禕說,數字經濟與傳統產業必將深度融合,互聯網將迎來“下半場”,未來的實業、傳統制造業會是數字經濟代表。

周鴻禕表示,關鍵是要解決好傳統產業如何數字化的問題,可以綜合運用物聯網、移動通信、人工智能、區塊鏈、雲計算、大數據、邊緣計算等新技術,幫助傳統產業做大做強、轉型升級。未來,互聯網與傳統產業是全力合作的關係,不存在“誰取代誰”的問題。但安全是融合的關鍵,越是信息化、自動化、智能化,安全風險就越大,安全是數字經濟發展最有力的保障。

★不忘初心

砥礪前行★

近2万亿减税降费清单传递四大信号,民营企业再迎多重利好

3月5日上午,李克強總理所作的政府工作報告,不少內容和民營企業發展息息相關。不論是多方面減稅降費政策,還是對優化營商環境的要求,對民營企業來說,利好重重,既有真金白銀的實惠,又有對政府簡政的要求,更有溫暖人心、增強信心的話語。相信每一個走出人民大會堂的民營企業家代表委員,臉上一定洋溢笑容,心中懷揣豪情和信心。

民營經濟的地位和重要性不言而喻。去年,從中央到地方密集出臺了一系列支持民營企業發展的舉措,民營企業普遍感受到黨和政府支持民營企業的態度是一以貫之的。在自身努力謀求創新發展和政府的支持下,民營企業正在朝著好的方向發展。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的一個顯著特點是對促進民營企業發展重點著墨,這既是對社會關切的回應,也是夯實我國經濟基礎的內在要求。

現實中,民營企業對減稅降費的呼聲很高,報告中減稅降費直擊當前市場主體的痛點和難點。減稅降費可能帶來陣痛和短期副作用,如各級財政將會面臨很大壓力等,即便如此,李克強總理還是要求,政府要做好過緊日子的準備,要開源節流,想方設法籌集資金,同時壓減“三公”經費。李克強總理曾說過,政府過緊日子是為了老百姓過好日子。如果政府日子緊一點,老百姓能過上好日子,又有何不可呢,而這也應是政府追求的目標。

李克強總理語重心長地強調,要切實讓市場主體特別是小微企業有明顯減稅降費感受,堅決兌現對企業和社會的承諾,困難再多也一定要把這件大事辦成辦好。這既是承諾、要求,也是鞭策,各級政府須以強有力的舉措和堅定的決心去完成這項任務。

“對監管者也要強監管、立規矩,決不允許搞選擇性執法、任性執法,決不允許刁難企業和群眾”“持續開展‘減證便民’改革行動,不能讓繁瑣證明來回折騰企業和群眾”······這些樸實直白的話語釋放出政府毫不動搖支持民營企業發展的決心。對此,各地政府部門應該深刻領會,多出實招支持民營企業發展,營造良好的營商環境,不斷髮展壯大民營經濟。

近2万亿减税降费清单传递四大信号,民营企业再迎多重利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