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扮小丑3年 只為博病人一樂


“人與人之間最短的距離是一個微笑,沒有微笑的日子是失落的。”為此,護理學博士丁永霞已經為之努力了12年。圖為穿著小丑服裝的志願者們,最中間的是丁永霞。

“小孩子打針最容易哭鬧,有了他們的陪伴,孩子很快就能樂呵起來,家長看著也高興。”山西醫科大學第一醫院防保科的醫生蘭津萍說道。11月15日,志願者8點就來到醫院預防保健科開始準備,換上卡通服裝,手拿魔術氣球,很快志願者就吸引到小朋友的注意。

疫苗接種本是一件好事,但孩子怕痛,哭鬧不止,讓很多家長也頭疼不已。看到“小丑醫生”志願者手中的氣球,剛打完疫苗的2歲寶寶很快停止哭泣,轉臉去玩。

“但也有孩子會怕誇張的造型,這種時候我們就會脫下頭套,站得稍遠些,給孩子和家長一些空間。”丁永霞介紹,有研究顯示,小丑醫生幫助疏導情緒的方式,最適合2到6歲的孩子。

其實,“小丑醫生”只是志願服務的一部分,該院院長王斌全發起的“愛心仁術”青年志願者活動已經持續了12年。該團隊以愛心仁術為指導理念,通過溫情陪伴、生活護理、健康指導、就診諮詢等多種形式,為醫院患者及社區、敬老院老年人提供與健康相關的志願服務。

“我們的志願者大多是護理研究生,做志願服務前還要經過專業培訓。”護理學博士畢業後,丁永霞就職于山西醫科大學護理學院,2015年成為山西“小丑醫生”志願服務團隊的一員。在“愛心仁術”青年志願者活動的基礎上,2018年,她將“小丑醫生”服務模式引入山西醫科大學第一醫院。她說,“志願服務不只有愛心,更要專業。如給糖尿病足病人剪指甲,護理慢性病老人,都要由帶教老師先做指導。”

這天,志願者在山西醫科大學護理學院黨委書記金瑞華和老年科主任的指導下,為老年患者做生活護理。


“志願服務也像做科研一樣,也要嚴謹、專業。”丁永霞說,以導診為例,作為嚮導,志願者不能含糊不清,既要有專業的醫學知識,也要對醫院的科室分佈熟記於心,這樣才能最快的幫助諮詢者。

12年來,“愛心仁術”志願者用行動詮釋了“有時去治癒,常常去幫助,總是去安慰”的醫學人文內涵,這與“小丑醫生”團隊服務理念不謀而合。未來,志願者們將繼續嘗試用遊戲、幽默、友好交流等方式,通過“愛與微笑”緩解患者的焦慮感和挫折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