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奔湧的活水匯成高質量發展的大海——從全國兩會看奮進中國的發展活力

新華社北京3月11日電題:讓奔湧的活水匯成高質量發展的大海——從全國兩會看奮進中國的發展活力

新華社記者陳煒偉、姜琳、商意盈

推動大國經濟行穩致遠,需要創造奔湧不絕的活力。

兩會上,謀創新、促改革、抓機遇的氛圍格外熱烈。堅定信心,咬定高質量發展目標,奮進中國的發展活力更加激越澎湃。

(小標題)創新促活力,注入發展的源頭活水

看到政府工作報告中多次強調“創新”,全國人大代表、貝達藥業董事長丁列明百感交集,自主研發“凱美納”這條路,他走了整整10年。

“凱美納”是我國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小分子靶向抗癌藥,打破了進口藥品的壟斷,問鼎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

鮮為人知的是,丁列明帶領研發團隊“十年磨一劍”,越過了資金鍊斷裂、關鍵技術瓶頸等一道道“生死坎”。

“創新就像挖一口深井,過程艱難,但成功後活水就源源不斷。”丁列明說。

一粒創新藥,激活一個企業。

一條創新路,做強中國經濟。

重大科技成果不斷湧現,戰略性新興製造業加快發展,平臺經濟、共享經濟、智能經濟蓬勃興旺……中國經濟在下行壓力下能夠保持穩中有進,正因為有新動能的接續發力。

創新,正在重塑中國經濟增長內生動力。

走進廣州邁普再生醫學科技有限公司展廳,紙張一樣薄的人工腦膜、個性化顱面頜骨修補模型令人驚歎。

10年創業發展,“80後”海歸袁玉宇領軍的這家企業已成為植入類醫療器械領域的新秀。作為全國人大代表,他非常關注產業創新和人才發展。

“過去一年,我們堅持創新發展,3D打印可降解的第一代人工腦膜等創新產品實現了產業化,產品在全球60多個國家銷售。”袁玉宇說。

先人一步天地寬。

兩會上,一個共識更加清晰:謀創新就是謀發展,下好創新這步先手棋,就能化危為機、贏得優勢。

促進先進製造業和現代服務業融合發展,壯大數字經濟,加強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政府工作報告對創新發展、培育新動能作出新部署。

“加快新舊動能接續轉換進入關鍵時期。”全國政協副秘書長、民建中央副主席李世傑說,要通過國家政策扶持、創新平臺賦能、科技人才保障、知識產權護航,激發企業主體創新升級活力。

(小標題)改革釋活力,夯實發展的制度之基

將製造業等行業現行16%的稅率降至13%,下調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單位繳費比例,一般工商業平均電價再降低10%……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推出更大規模減稅降費的“大禮包”。

“力度真是超出預期!按照這些措施來算,公司今年預計減稅降費可以省下3.74億元。”全國人大代表、奧克斯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鄭堅江說,公司計劃拿出減負資金的六成以上用於產品創新、引進高端人才等。“輕裝上陣,今年企業一定能有更好的發展,朝著營收1000億元大關邁進!”

著眼“放水養魚”,改革釋放的活力,正成為經濟運行的重要支撐。

剛剛過去的這個冬天雖然有些寒冷,但全國人大代表、黑龍江潤特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鮑文波卻感受到陣陣“暖意”。

2018年底,黑龍江佳木斯市政府和佳木斯大學合作共建了佳木斯工業技術研究院,旨在推進科研成果培育轉化,鮑文波擔任研究院首任院長。

“得益於政府的優質服務,已經有10家單位把項目拿到我們研究院孵化,包括來自武漢的醫藥中間體、合肥的鋁原料項目等。”鮑文波說:“只要政府服務好了,企業、技術、人才一樣‘東北飛’!”

除煩苛之弊,施公平之策,開便利之門。

面對經濟下行壓力,我國不用“強刺激”而是“強改革”,大規模減稅降費、推進“放管服”改革、優化營商環境,激活微觀經濟活力。

全年減輕企業稅收和社保繳費負擔近2萬億元,進一步縮減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在全國推開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促改革、釋活力,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新要求。

“政策實實在在、真金白銀,助力我們紮實辦企業、安心謀發展。”全國人大代表、甕福集團董事長何光亮說,相信通過新一輪政策支持和企業自身努力,發展活力將進一步迸發。

(小標題)實幹增活力,匯聚高質量發展強勁力量

今年以來,自主品牌龍頭企業長安汽車的銷量一直下滑。十字路口向哪裡去?

“立即行動、搶奪先機、寸土必爭!”全國人大代表、長安汽車股份有限公司總裁朱華榮心情急切,向5900餘名員工發出了公開信。

政府工作報告中“打造工業互聯網平臺,拓展‘智能+’,為製造業轉型升級賦能”這句話,也被朱華榮劃上了重重的標記。

曾經困擾的問題,答案更加清晰。

朱華榮計劃,繼續加大智能化技術投入,2020年取消非網聯汽車生產,與華為、騰訊聯手打造車聯網、大數據等領域的開放平臺。

變局中,“危”與“機”往往同生並存,關鍵是要找準方向、堅定信心、實幹苦幹。

就在兩會前夕,我國生產的盾構機“加麗娜”在莫斯科地鐵環線工程中,創造了單班掘進21米的速度,刷新了當地地鐵施工紀錄。

“在智能化大潮下,只有不斷應用新技術,主動升級產品,才能引領市場、掌握主動權。這就需要一種奮鬥、拼搏的精神。”全國人大代表、中國鐵建重工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劉飛香說。

不止傳統制造業,互聯網行業也在捕捉新“風口”。

“互聯網行業未來的發展,將從依靠人口紅利轉移到技術創新,尤其是人工智能將大幅提升生產效率,成為經濟發展的新動能。”全國政協委員、百度公司創始人李彥宏說。

“再好的時代也有人破產,再難的時代也有人賺錢。”全國政協委員、360集團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周鴻禕說,互聯網行業將迎來“下半場”,數字經濟與傳統產業必將深度融合,只有不斷挖掘新需求才能創造新紅利。

“下行是前進中的波動,問題是成長中的陣痛。”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楊偉民說,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億萬人民共同奮鬥,抓住歷史機遇,克服眼前困難,前面必將一片光明。(參與採寫:梁建強、楊思琪、吳帥帥、周聞韜、陽建、李平、周穎)(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