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大校長吳朝暉專訪:浙大最大的優勢是什麼?最大的特色是什麼?最大的貢獻是什麼?

浙大校長吳朝暉專訪:浙大最大的優勢是什麼?最大的特色是什麼?最大的貢獻是什麼?

近期,中國教育在線為紀念改革開放40週年推出了“見證教育大國崛起”系列活動之《40年40人》,與教育界泰斗、相關專家、高校校長/黨委書記等人物對話,從不同的側面和視角展示改革開放40年來我國高等教育取得的偉大成就。本文是中國教育在線總編輯陳志文對浙江大學校長吳朝暉的專訪文章。

浙大校長吳朝暉專訪:浙大最大的優勢是什麼?最大的特色是什麼?最大的貢獻是什麼?

浙江大學最大的優勢,就是一個個具有創新能力、創業精神的人

浙大校長吳朝暉專訪:浙大最大的優勢是什麼?最大的特色是什麼?最大的貢獻是什麼?

陳志文:今年既是改革開放四十年,也是“四校合併”組建新浙江大學二十週年。當年“四校合併”的發展,被譽為“中國高等教育改革的一面旗幟”,您覺得這面旗幟的時代意義是什麼?產生了哪些重大影響?

吳朝暉:二十年來,浙江大學始終堅持解放思想、改革創新、開放發展,推動了一輪又一輪的教育改革,實現了跨越式發展,所以被教育部稱讚為“改革的先鋒、發展的典範、全國高等教育改革和發展的一面旗幟”

我認為,這面旗幟象徵的是改革精神、開放精神和創新精神,召喚著我國高校特別是浙江大學主動適應世界高等教育發展趨勢,肩負教育強國的歷史使命,對標全球頂尖大學,進一步為我國高等教育改革發展探索新路、開拓新局,奏響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的時代先聲。

二十年的實質性融合發展,深刻影響了浙江大學的戰略格局和前途命運,空前彰顯了求是創新的精神文化,充分激發了師生員工的發展活力,實現了教育理念的深刻變革,體現了學科綜合的獨特優勢,全面提升了立德樹人的質量效果,持續培育了頂天立地的創新成果,加快推進了一流大學的創建步伐,可以說開創了浙江大學改革發展的嶄新局面,奠定了浙江大學爭創一流的堅實基礎,學校定位更高、格局更大、動力更足、實力更強。

同時,我校的並校發展經驗對我國的高等教育改革發展也有借鑑和示範意義。“四校合併”作為我國高等教育管理體制改革的一項重大舉措,開啟了高等教育戰略佈局調整的序幕。

浙大校長吳朝暉專訪:浙大最大的優勢是什麼?最大的特色是什麼?最大的貢獻是什麼?

浙江大學校長吳朝暉(右)、中國教育在線總編輯陳志文(左)

陳志文:從求學到任教再到行政崗位,您與浙大有著“不解之緣”,浙大給您帶來了什麼?有人把浙大譽為“東方劍橋”,您怎麼看這個別稱?您如何評價您的學校?有什麼特質?

吳朝暉:於我而言,浙江大學打下了我的人生底色,奠定了我的事業根基,讓我無論在工作還是學習中始終保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改革創新的精神狀態,始終保持求索的習慣和進取的信念,這是浙江大學給我帶來的寶貴財富。

1944年,英國皇家科學院院士李約瑟兩次訪問西遷湄潭辦學的浙江大學,被學校濃厚的科研和學術氛圍所吸引,盛讚浙大為“東方劍橋”。我認為,這是對浙大西遷取得的辦學成果的高度肯定。

在極其艱苦的辦學條件下,浙江大學名師薈萃、師生同心、埋頭鑽研、共克時艱,在教學和科研上取得了豐碩成果,如蘇步青的微分幾何、陳建功的三角級數等學術成果在國際上產生重大影響,束星北的《加速系統的相對論轉換公式》、王淦昌的《中子的放射性》等多篇論文發表在英國《自然》雜誌上,在當時的條件下取得這些成就十分難能可貴。

浙大是一所有實力、有動力、有活力的大學,其中,最有優勢的就是一個個具有創新能力、創業精神的人。一直以來,

浙江大學始終秉承以求是創新為內核的精神文化,不等不靠、自力更生、真抓實幹、敢挑重擔,在開放辦學和改革探索中走出了一條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的浙大道路,以實實在在的成績與貢獻贏得了認可、贏得了支持、贏得了尊重。

浙江大學的目標很清楚,要在不久的將來成為世界一流大學

浙大校長吳朝暉專訪:浙大最大的優勢是什麼?最大的特色是什麼?最大的貢獻是什麼?

陳志文:“雙一流”是目前高等教育的熱門話題,您如何評價?對於“211”、“985”工程您又如何評價?其功勞與貢獻是什麼?

吳朝暉:“雙一流”建設的主要目標在於建設世界一流大學、一流學科,是一個動態建設過程,它的遴選認定並非一勞永逸,換言之,“雙一流”建設打破了身份固化、激發了建設活力,改變了以計劃配置為主的模式,其重心是學科,在發展中也更加重視採取競爭性途徑,是建設高水平大學的有益探索。

雖然 “211”、“985” 工程在建設過程中出現了一些問題,如導致了高校身份固化、標籤化,但作為落實科教興國戰略而實施的重要戰略工程,“211”、“985”工程在特定的歷史時期和發展階段推動了一批重點建設高校取得較顯著的成績,在較短時間內帶動了我國高等教育整體水平的提升,對高等教育改革發展起到了有力的推動作用,其功勞與貢獻也值得充分肯定。

吳朝暉:浙江大學的目標很清楚,就是在不久的將來能夠成為世界一流大學。在浙江大學第十四次黨代會已經確立了三步走、三個一流的戰略。“三步走”戰略是,

在2020年左右躋身世界一流,2035年左右進入世界一流的前列,2050年左右成為世界頂尖大學。“三個一流”戰略是,一流意識、一流標準、一流目標。

浙大校長吳朝暉專訪:浙大最大的優勢是什麼?最大的特色是什麼?最大的貢獻是什麼?

陳志文:“雙一流”建設強調高校的特色,浙江大學最大的特色是什麼?

吳朝暉:中國大學發展到現在,應該強調自己的特色。每一所大學的文化不一樣,學科結構也不一樣。浙江大學有很好的傳統和精神,有創新的文化,所以浙大跟其它學校不一樣。從1998年合校到現在,新的浙大采用的是開放式發展途徑。

浙江大學的學科是最齊全的,有60個一級學科,300多個二級學科,除了軍事學,所有的大門類實現了全覆蓋。

浙江大學最大的特色是綜合交叉。2017年第四次學科評估中,浙江大學近40個學科被評為A類。可以說,浙江大學的學科不僅全,而且強。融合,是人類社會對未來知識體系的認識。在21世紀知識大融合的背景下,多種學科發展很重要。

推動浙江大學更上一層樓,是我面臨的最大挑戰

浙大校長吳朝暉專訪:浙大最大的優勢是什麼?最大的特色是什麼?最大的貢獻是什麼?

陳志文:您應該是著名大學裡最年輕的校長了,浙大近些年發展也不錯,您是典型的高位接盤,壓力應該非常大,您對浙大未來發展有什麼樣考慮和願景?就任校長這些年遇到的最大挑戰是什麼?

吳朝暉:根據國家發展的戰略安排和 “雙一流”建設目標,全校上下經過反覆討論,進一步明晰了學校的發展目標和戰略路徑,明確要經過三個階段的努力,高水平建成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第一步是在中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之際,學校進入世界一流大學行列。第二步是再經過15年左右的努力,學校躋身世界一流大學前列。第三步是再經過15年左右的努力,學校整體達到世界頂尖大學水平。

圍繞這一目標,我認為,可以通過“5+5+5”的戰略路徑來加以推進:

第一個“5”是指構建“五大體系”,即開環整合的人才培養體系、開放協同的學術創新體系、人盡其才的人才隊伍體系、聯動共享的支撐保障體系、開放包容的學校治理體系;

第二個“5”是指優化“五大布局”,即高強輻射的社會服務網絡、開源創新的思想文化高地、綜合交叉的一流學科體系、全球鏈接的國際合作網絡、分層分類的特色辦學系統;

第三個“5”是指實施“五大戰略”,包括打造一流的教育教學品牌,構建開放式創新生態系統,推進一流學科的創新發展,實施全球開放發展戰略,實現治理能力現代化。

通過推動實施“五大體系”“五大布局”“五大戰略”,可以進一步提高浙江大學核心競爭力、推動實現高質量內涵式發展,為浙江大學早日建成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奠定堅實基礎。

就任校長以來,遇到過不少壓力與挑戰,當前所面臨的最大挑戰是,在黨和國家殷切期望和廣大師生的高度期待中,如何在浙江大學現有的高水平辦學基礎上,進一步開創“雙一流”建設新局面。

正如大家所瞭解到的,在過去的一段時間裡,浙江大學完成了一輪跨越式發展,基礎更加堅實、實力更加雄厚、聲譽更加卓著,總體表現突飛猛進。

因此,要推動浙江大學更上一層樓,勢必要進一步轉換髮展動能、釋放發展動力,確保浙江大學在爭創一流的進程中始終保持充沛活力,這是我長期以來不斷探索和思考的一件事。

浙大校長吳朝暉專訪:浙大最大的優勢是什麼?最大的特色是什麼?最大的貢獻是什麼?

陳志文:您也是浙江大學計算機科學技術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科學院院士。計算機學科領域時髦的詞很多,比如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您對計算機學科的發展有什麼見解?

吳朝暉:計算機不再是工具,已經成為了人類的一種思維方式,已經成為認識其它學科的重要手段,計算機與其它學科滲透的很多。從大眾的角度來講,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很熱門。就人工智能來講,其發展的最大推動力是產業,學術界相對比較保守,已經走向了一個研究範式的變革。


本文作者:吳朝暉,浙江大學校長,中國科學院院士

本文首發於中國教育在線

浙大校長吳朝暉專訪:浙大最大的優勢是什麼?最大的特色是什麼?最大的貢獻是什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