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戲、動畫,中華少年這麼容易被毀掉?

2007年,一篇題為“緊急請求央視停播《虹貓》”的帖子受到家長們的追捧,該帖子講述的是《虹貓藍兔七俠傳》向小觀眾傳遞了一個暴力加無知的價值取向,使得孩子們都願意用暴利去解決問題而非用思考去解決。於是,在輿論壓力之下,央視下架《虹貓藍兔七俠傳》,我們的孩子失去了最初的武俠夢;

遊戲、動畫,中華少年這麼容易被毀掉?


十年後,一篇題為“被網遊毀掉的孩子”的帖子再次受到眾人的追捧,該帖子講述的是青少年沉迷網絡遊戲,廢棄時光,毀掉自己的未來的問題。在此輿論之下,遊戲公司進行了一系列的整改,註冊登錄遊戲必須有成人身份證才能進行;

這個場景是何其相似

十年過去了,中國式家長們仍然不知道尋找自己的問題,而是將教育問題全部推給外界的刺激,十年前是動畫,十年後是遊戲,再十年後,家長們還希望推給誰呢?

此次,我們希望從社會經濟發展與個人成長方面來講述,那些毀掉孩子們的,真的是外物嗎?

1 示範作用

世界衛生組織給健康下的定義為:"健康是一種身體上、精神上和社會適應上的完好狀態,而不是沒有疾病及虛弱現象。"

養大一個小孩,並非只是滿足小孩的衣食住行等物質基礎,更重要的是幫助小孩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讓孩子無論在身體、精神還是社會適應性上都得到良好的發展

然而,捫心自問,在我國,大部分的家長有做到這點嗎?

一個人的三觀,在很小的時候,在家庭的耳濡目染之下,就已經基本定型了,在學校教育中,又再次加以鞏固,最終表現為孩子們在社會中遇到各種事件的做法。

因此,家長們指望學校幫忙樹立孩子們的三觀、或者是認為遊戲、動畫等外界因素會帶壞孩子們的三觀的思想,其實是並不科學的。

曾經聽我的老師說過:“在我們家,我從不在孩子面前玩手機,也從不在孩子面前做出沉迷某些不好的事物的狀態,而應從小事開始,給孩子樹立一個積極的榜樣,帶孩子看看書,講講睡前故事,下下棋,長此以往,孩子們自然會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因此,那些在孩子們面前打遊戲、刷抖音到荒廢時光的家長,有什麼資格指責遊戲和抖音呢?

2 那些曾經被視為毀滅孩子的東西,正在成為社會經濟發展的中堅力量

以動畫為例:

原本,中華動畫有望在那一年漸漸崛起,但在中途夭折了,經過十年多的艱苦奮鬥,動畫才再次歸來。

這中間被浪費的十多年,又去哪裡找?

我們還有多少個十年可以浪費?

另外,動畫和文化輸出有非常重要的關聯作用。

中華上下五千年的歷史,隨便一揮袖,便是一處可宣揚之勝蹟。

然,中華的文化輸出卻少之又少!

相反,國際上卻有多個國家在利用中華文化進行文化輸出。

迪士尼公主之一——“花木蘭”,“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雌雄”,使用的是我國代父從軍,立下不朽軍工的女將軍;

遊戲、動畫,中華少年這麼容易被毀掉?


日本知名動畫“龍珠”中的主人公——“超級賽亞人孫悟空”,就是選取的我國四大名著之一的《西遊記》中的重要角色;

日本動畫界的大神宮崎駿,不止一次在其動漫作品中使用中國的水墨鄉村、文化地貌等意象,將日本動漫傳播到很遠很遠;

可是,早些年,我國的文化傳播有什麼呢?

什麼都沒有。

西方對我國的印象還停留在很久以前的狀態。

不得不說,社會的輿論環境扼殺了我國的文化傳輸。

3 少年人真的這麼容易被毀掉嗎?

其實,毀掉一個孩子,很簡單,只需要在潛移默化中,溺愛她,給她樹立錯誤的價值觀,慢慢,孩子就被養廢了;

其實,毀掉一個孩子,也很難,只要家長們在日常生活中,克己復禮,培養孩子正確的生活習慣、價值形態,那麼即使孩子遇到怎樣的困苦,都將有克服的勇氣;

再看社會上流行的——“救救孩子吧”、“被抖音毀掉的孩子”、“被嘻哈毀掉的下一代”,有何感想?

對於自己用心養育的孩子,不選擇相信,反而相信社會上陌生人的一句毀掉孩子的言語,這樣真的是正確的嗎?

遊戲、動畫,中華少年這麼容易被毀掉?


其實,有時候,孩子需要的,並不是你為她安排好一切,衣食住行以及其他,而是在遇到事情的時候,也能選擇相信他們,並和他們交流自己的想法,在交流的過程中引導他們,走向積極正確的方向

4 總結

新媒體時代,事物更新換代的速度越來越快,我們畏懼這份改變,但我們,也期待這份改變,期待這次機會。

儘早的接觸新事物,才是對孩子以後發展的好的方式,過度將孩子保護在一個小圈子裡,往往只是矯枉過正。

大城市的孩子為什麼大多發展得更好?

因為很早就看清了這個世界。

而我們,是否準備好讓孩子展翅翱翔了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