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有10倍大牛股?這一概念火了,先來了一波漲停潮

春節以後的行情來得太猛烈,豬肉概念,5G概念輪番上陣後,柔性屏概念、邊緣計算概念的漲停潮讓人目瞪口呆。

今天,常學常新的A股股民又要學習一個新技能了——“泛在電力物聯網概念“。

3月12日,“泛在電力物聯網指數”首發,就以大漲7.94%領跑A股。

能有10倍大牛股?这一概念火了,先来了一波涨停潮

整體來看,整個板塊17只成分股中,有10只成分股漲停,另外7只均有不同程度的上漲。

其中的佼佼者——岷江水電以18個交易日14個漲停,大漲307.%, 大有成為下一個“東方通信“的架勢。

能有10倍大牛股?这一概念火了,先来了一波涨停潮

什麼是“泛在電力物聯網“?

2019 年 3 月 8 日,國網公司召開工作會議,明確中國到 2024年全面建成泛在電力物聯網。

這便是起風的開始,3月11日,東軟載波、國電南瑞等50只多支個股集體漲停。網友戲稱“凡是帶電的股票幾乎全部漲停”。

那麼這個“泛在電力物聯網“風口到底是個啥?

國家電網董事長寇偉這樣解釋說:泛在電力物聯網,就是圍繞電力系統各環節,充分應用移動互聯、人工智能等現代信息技術、先進通信技術,實現電力系統各環節萬物互聯、人機交互,具有狀態全面感知、信息高效處理、應用便捷靈活特徵的智慧服務系統。

一句話概括,就是5G技術及物聯網概念在電力工業系統中的具體應用。

泛在電力物聯網的應用場景

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能源研究所副研究員康曉文曾在《電力市場改革已形成協同進化的歷史洪流》一文中指出,在新一輪信息技術革命驅動下,人類正在經歷由動力源替代向智力源替代的重大轉變。電力即是能量載體,也是信息的載體,由電力與電子融合的泛電力網,是融合人類動力源與智力源的重要橋接力量,是動力與智力深度融合的重要平臺。

簡單說來,泛在電力物聯網的提出,是把寬泛的能源革命,聚焦到電力。從原有的能源屬性,拓展到信息屬性。

具體到我們的生活中,傳統能源為一個房間提供製冷、炊事、照明、休閒、娛樂時,我們得到一般是能源消耗量,但我們往往不知冰箱裡的魚究竟是否新鮮、烤箱裡的牛排是否鮮美、頭上的檯燈是否有利於我們的視力……

“泛在電力物聯網”讓萬物互聯具備知覺,並通過訓練學習,不斷我們提供更好的體驗。

一個房間如此、一個產業如此、一個城市亦如此,讓萬物具備知覺,這就是泛在電力物聯網為我們展示的前景。

發展泛在電力物聯網能帶來多大的市場潛力?

根據國家電網公司戰略安排,未來建設分兩個階段:

第一步:至2021年初步建成網路,基本實現業務協同和數據貫通,初步實現統一物聯管理等目標;

第二步:到2024年建成泛在電力物聯網,全面實現業務協同、數據貫通和統一物聯管理,公司級智慧能源綜合服務平臺具備強大功能,全面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能源互聯網生態圈。

能有10倍大牛股?这一概念火了,先来了一波涨停潮

安信證券認為,泛在電力物聯網包含感知層、網絡層、平臺層、應用層4層結構。

感知層設備既包括電力採集類的電錶、互感器、集中器等,也包括電力二次設備涉及的各類終端,在未來泛在電力物聯網領域還將包括溫度、溼度、煙霧等非電類感知設備。

能有10倍大牛股?这一概念火了,先来了一波涨停潮

從國網公司“一年試點、兩年推廣、三年見效”的實施策略來看,未來幾年將逐步加大泛在電力物聯網領域的投資力度。

電類感知層設備在過雲去10多年智能電網建設中已經逐步進行了鋪設,未來網絡層與平臺層的實施可能將成為國網泛在電力物聯網建設的重點。

從受益的節奏與體量來看,安信證券認為首先受益的當屬具備泛在電力物聯網整體解決方案綜合實力的國網系信通產業單元,如國網信通產業集團和國電南瑞;其次為在電力信息化相關領域深耕多年的電力二次設備企業和相關軟件企業,如許繼電氣、金智科技等。

國盛證券則表示:泛在電力物聯網擁有具有巨大應用潛力,未來還將繼續升級。

整個架構中具體可以分為終端信息收集器(傳感器、RFID 等)、邊緣計算、通信網、雲平臺、人工智能五個層次,同時衛星和 5G 技術形成的信息傳輸系統將成為泛在網絡實現的關鍵力量。

潛在受益標的:

能有10倍大牛股?这一概念火了,先来了一波涨停潮

中信證券則表示,泛在電力物聯網全面開啟,未來場景值得期待。

“兩會”期間明確加快建設泛在電力物聯網,國網旋即召開“泛在電力物聯網”專項部署工作會議,圍繞國網年初提出的“三型兩網”(堅強智能電網、泛在電力物聯網)建設要求,快速推進泛在電力物聯網建設。國網規劃至2024年全面建成泛在電力物聯網,屆時將打通數據感知與共享,著力提升電網環節對客戶服務能力(一網通辦)、保障安全運行(供電服務指揮系統)、促進清潔能源消納(虛擬電站控制中心)、打造智慧能源綜合服務平臺等。

重點推薦已於2017年注入信通業務的國電南瑞,關注正在籌劃置換國網信產集團核心資產的岷江水電;同時利好能源管理方案及用電側採集企業。

在券商機構一片唱好的大環境下,也有業內專家表達了他的隱憂。

他認為二級市場信息套利情況嚴重,政策性套利幾乎成了成熟的商業模式。但凡有新概念出來,研討會、學術會、培訓會層出不窮......形成了一個預期自我實現的概念產業鏈條,隨之而來的基金、私募、大舉進入抬高了實體的進入門檻。因此,我們應該高度警惕概念過度炒作透支發展潛力。

讓市場迴歸本源才是資本支持實業發展的根本之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