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緬邊境雲南西盟縣 與佤族同胞一起過大年


佤族,跨境而居的少數民族之一,是一個純樸、熱情、奔放的民族,主要居住在雲南省西南部的滄源、西盟、孟連、瀾滄等縣和緬甸的佤邦、撣邦等地,我國境內的佤族總人口為42.9萬人。

佤族是從原始社會直接過渡到社會主義社會的少數民族。佤族同胞的傳統節日主要有新火節、播種節和新米節,也和漢族同胞一樣過春節。春節在佤語中叫“臥”,是佤族一年中最歡樂、最高興、最團圓的日子。 請跟隨小魚的鏡頭,一起來中緬邊境的雲南省普洱市西盟佤族自治縣,與佤族同胞一起過春節吧!

佤族人過年儀式頗多,在送舊火、迎新火、招魂、打歌等儀式背後,是這個曾經的狩獵民族對自然的敬畏,對萬物的尊重。如今,他們已不再狩獵,不再靠天吃飯,但各種儀式依然強化了他們作為“自然之子”的歸屬感。佤族過年有好幾天慶祝,年三十要宰豬、殺雞,舉行 接新火儀式,把舊的一年送走。


除夕之夜,太陽快要落山時,“接新火”儀式開始了。佤族同胞換上節日的盛裝,各家各戶帶著祭祀的瓜果、茶葉,陸陸續續來到文化室前的打歌場。 在村裡的廣場上,由德高望重的老人宰掉一隻黑色的母雞,然後由三位老人,一個人手持黑雞,另外兩人扛一擔柴、拿一口鍋,帶領村民繞村寨一週,然後在村外把雞肉做好,象徵著驅除疾病、災害。

尊重長者是佤族人民的好風尚。2月5日,大年初一,一大早便要到寨子裡的長者家拜年,互贈象徵團結、和睦的芭蕉、糯米粑粑和甘蔗。春節期間,佤族人之間的重要攀比,是看誰家邀請到的老人多。除夕開始,佤族人競相邀請本村和親戚家的老人吃飯,飯前主人會帶領子女對老人們的到來舉行歡迎儀式,聆聽老人的教誨和祝福。

各村寨的佤族同胞會在在德高望重的長者帶領下,點燃篝火,祭拜祖先,為村寨祈福。全村男女老幼聚集在村寨文化室前的打歌場,祭拜祖先,吹起蘆笙,唱歌跳舞,狂歡到深夜,祈求村寨來年風調雨順,生活幸福安康。火紅的篝火映著人們的笑臉,歡樂的歌聲迴響在佤族山寨。


來佤族村寨過年,一定觀看佤族同胞的“木鼓舞”和“甩髮舞”。 千百年來,佤族同胞在阿佤山這片熱土上,創造了燦爛而獨特的民族文化。他們粗獷豪放的性格,再加上佤族同胞會說話就會唱歌、能走路就能跳舞、能喝水就會喝酒的血性,手能舞蹈、足能舞蹈、連頭髮也能舞蹈。在佤族傳統的祭祀、生活、生產勞動中形成的13種民間舞蹈,其間最出名的、最有濃郁的民族特色的要數古樸粗獷、熱情奔放的圓圈舞、木鼓舞和甩髮舞。

音樂響起,佤族小夥們敲起木鼓,佤族姑娘則甩起長髮,在歡快的節奏下跳起粗獷豪放的舞蹈慶祝。佤族姑娘們酷愛長髮,以長髮為美,並從小習慣長髮披肩。每當姑娘在水竹槽下用水洗淨頭髮後,就要低頭梳妝,甩髮晾乾、整型;後經人們整理提高而成為《甩髮舞》。佤族姑娘的一頭秀髮,讓人讚歎不已。

西盟是全國僅有的兩個佤族自治縣之一。在以前,從昆明坐長途汽車過來起碼要13-15個小時。如今,西盟所在的綠三角已經修建了瀾滄景邁機場,瀾滄景邁機場已開通了飛往昆明的航班。從昆明長水機場前往瀾滄機場僅需一個小時,下飛機後,再花上一個小時車程,便可到達西盟縣,交通非常便利。


地處中緬邊境的西盟縣,一個沒有紅綠燈的縣城。縣城勐梭鎮人口不多,常駐人口只有六千多人,被茂密的原始森林包圍著,人在城中、城在林中,生態環境一,被譽為“中國生態第一城”。在縣城周邊,有勐梭龍潭、龍摩爺聖地、裡坎瀑布、木依吉神谷、永剋落、佤山榕樹王等景點星羅棋佈。西盟獨特的佤族風情定能帶給你耳目一新的感覺。 文/圖 納蘭小魚 此文章參與#紅紅火火過大年#活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