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連世界」點亮“夜間經濟” 各國有何妙招?

對於大都市來說,夜間經濟不可或缺;對於生活在城市裡的人而言,夜間消費場帶來的是溫度與歸屬感。今年的北京市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出臺繁榮夜間經濟促消費政策,鼓勵重點街區及商場、超市、便利店適當延長營業時間”。本期網連世界讓我們看看中外國際大都市如何深耕“夜間消費”市場?


「網連世界」點亮“夜間經濟” 各國有何妙招?


政策扶持激活巴黎夜間文化藝術消費

記者 何蒨

法國大概是全世界最關注文化消費的國家之一,全民文藝,雅俗共賞。法國人的夜生活,除了朋友家人聚會下館子、去酒吧,或是年輕人泡夜店,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看電影、看戲劇、聽音樂劇、參加文化沙龍、去美術館聽講座等等,品類豐富,大眾小眾口味兼顧。而對小眾藝術的重視,恰恰奠定了法國全民審美高起點的基調,也是法國人對自己的文化如此驕傲的原因。

巴黎是世界上電影屏幕最多的城市之一,法國人也頗為熱愛電影。根據法國國家影視動畫中心統計,2017年法國擁有歐洲人數最高的電影觀眾,每個法國人平均每年看3.3場電影,遠高於英國、德國、西班牙和意大利。根據統計,雖然2016年至2017年法國人看電影的總次數有所下降,從2.13億下降到2.09億次,但在文藝和實驗電影領域,2017年的票房反而有1200萬歐元的同比增長。顯然,近兩年小眾品類的藝術電影在法國觀眾中重新斬獲了市場份額。

藝術電影能夠在法國長盛不衰,源自法國政府的文化政策及稅制支持。以電影行業為例,法國可能是全世界對小眾藝術電影最為友善的市場之一,因為法國實行電影資助制度。從1948年以來,法國國家影視動畫中心可以從每張售出的電影票(7-14歐元)中抽取12%的稅金,用來支持藝術電影的製作、宣傳和發佈。即便美國大片要進入法國市場,也必須將票房的12%交給法國政府,這樣就為藝術電影建立了強有力的財政保證。

除電影外,法國人的文化夜生活形式還涉及戲劇、歌劇、音樂劇、藝術講座等,形式豐富無比。只要看看巴黎地鐵站那些大幅的集體戲劇廣告,就知道這一領域有多麼活躍。從庸俗喜劇到經典莫里哀,從荒誕派再到當代實驗戲劇,各類風格應有盡有,滿足不同需要的大眾與小眾喜好。至於經典的大型劇院,如巴黎歌劇院、巴士底歌劇院,則以古典戲劇、歌劇和芭蕾舞劇為主,吸引主流人群。

除戲劇表演外,各大美術館和博物館往往會在白天的日常展覽結束後,開設晚間的主題講座或研討會,邀請文化藝術領域的名人和藝術家普及藝術知識、發起公共討論。盧浮宮就常年為大眾開設晚間藝術史講座,專供平時忙於朝九晚五的白領們做業餘知識補充。蓬皮杜藝術中心則時常開設免費的現當代藝術主題討論會,邀請哲學、文學、社科領域的前沿人物,帶領現場觀眾一起創造性地解讀當今世界的各類問題,如和平、環境保護等。

法國的夜間文化藝術消費如此活躍,也歸功於國家在文化市場領域中扮演了重要的調整作用,通過維護文化藝術多樣性的政策和藝術贊助抵稅制度,激活這一市場的原動力。在法國,企業和個人可以通過購買藝術品或者贊助受到認可的文化藝術非營利機構,抵消一部分需要繳納的稅款,由此形成財富和文化生產的良性循環。舉例來說,在法國,藝術家和作家都享有優惠的納稅模式,抵消他們不穩定收入情況帶來的風險;普通的法國居民可以通過收藏在世藝術家的作品減免稅務,企業也可以通過收藏或贊助藝術文化創作,在當年或未來四年減免與藝術產品價格等同的稅收,同時積累社會聲譽,可謂名利雙收。此外,在法國,從1970年開始,新戲劇上演可以減免增值稅,這裡的戲劇包括話劇、音樂劇和舞蹈劇,也包括翻新後首演的經典戲劇等。

法國人能享受如此豐富的文化夜生活,顯然與國家的文化多樣性扶持政策及稅收制度緊密相關。沒有政策支持,文化藝術領域的活力無法充分激活,純市場導向的文化產業很容易傷害本土文化的創造力。相反,在國家政策的扶持和鼓勵下,民眾也有機會接觸真正高質量的文化產品,有助於塑造整體國民的審美能力,這無疑是值得我們借鑑的。

正如1月21日晚8點,在巴黎蓬皮杜藝術中心地下一層的演講大廳中,一部分觀眾斜靠在現場中心的大墊子上,另一部分觀眾聚集在聽眾臺上,追隨由法國著名當代哲學家、社會學家布魯諾·拉圖爾參與創作的現場對話戲劇,以藝術的形式探討伽利略科學革命時代與我們當今所處時代的差異。晚上7點半,大廳門口就排起了長隊,年紀從20多歲到50、60多歲的觀眾興致勃勃地等待著演出的開始——這就是巴黎一個普通週一的夜晚。

聖誕樹裝飾點亮香港海港城 (沈婧婕 攝)

夜遊香港的四種正確打開方式

辜雨晴

當夜幕降臨,華燈初上,夜晚的香港顯得格外迷人。璀璨閃耀的浪漫夜景、街頭巷尾的美食餐廳、深夜不打烊的夜市、五光十色的酒吧街……不少來過香港的人,對於這座城市的評價都是越夜越美麗,越夜越精彩。

作為國際都市,香港的夜生活非常豐富。即使夜幕低垂,維港兩岸的街頭依然人潮洶湧;午夜時分,中環尖沙咀仍杯觥交錯;甚至東方泛白,剛剛結束加班的人兒還在暢享一杯糖水……

香港的夜生活主要由夜景、夜宵、夜市、酒吧四部分構成。看夜景、吃夜宵、逛夜市、泡酒吧是不少遊客喜愛的夜遊香港模式。“坐張保仔船遊維港夜景,可以說是美到無與倫比了。”從內地來港旅遊的肖薇在朋友圈發出一段文字,隨即就獲得幾十個贊好。儘管商家早已根據時段制定出不同的船票價格,然而哪怕日間的船票比夜間的便宜近40港元,比起白天坐船遊景,夜色籠罩下的維港顯然更受遊客們的青睞。

除了乘船遊港,尖沙咀鐘樓、中環海濱空間、太平山頂都是觀賞香港夜景的最佳地點,每逢節假日,這些“打卡聖地”更是擠滿了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人們在感嘆夜太美的同時,亦帶動著周邊夜間經濟的蓬勃發展。

留住遊客心的最好方式就是寵愛好他們的胃。在深夜的香港,茶餐廳、大排檔、粉面店、火鍋店,依然提供各式小炒小菜、海鮮、火鍋、糖水……各種美食應有盡有。無論是遠道而來的遊客,還是生活其間的市民,總能找到自己大快朵頤的去處,一飽口福。橋底辣蟹就是最受旅遊食客喜愛的餐廳之一,樓面服務員阿輝介紹說,這裡最繁忙的時段就是晚上的六點至零點,不少來此消費的遊客除了享受美食外,更多的是想要感受香港夜生活之隨意和放鬆。

香港是著名的購物之都,在這裡深夜依然可以“買買買”。廟街位於九龍油麻地,是香港一條極具特色的街道,也是香港有名的夜市。很多電影和綜藝就曾經在此地取景。廟街夜市的貨品相對比較便宜,包羅萬象,既有麻雀館、粵劇表演,也有衣衫鞋帽等生活用品。

除了平價夜市,位於觀塘的創紀之城(APM)更是以嶄新的夜行零售概念模式經營,為顧客提供一個全天候的休閒集中點。正如其英文名(APM)是由上午(AM)和晚上(PM)結合而來,創紀之城旨在為訪客,特別是年輕人,提供一個不分早晚的購物體驗。上班族丁丁就是這裡的常客,她介紹道,香港很多商場都是晚上十點鐘關門,有時候出門晚,逛到十點還會覺得意猶未盡,創紀之城許多零售商店都營業至午夜12點,許多餐廳開至凌晨2點,娛樂場所更是通宵達旦營業,是香港年輕人夜間休閒娛樂的好去處。

提到夜香港,繞不開的是燈紅酒綠的蘭桂坊。下班之後,在中環上坡小徑上喝一杯,看各種膚色的人用著各種語言溝通,是不少上班族喜愛的休閒方式。當然,搭配上絕色夜景的海港屋頂酒吧以及尖沙咀等地的酒吧街也是市民和遊客鍾愛的夜間啜飲之地。

除此之外,安全有序的社會治安、無處不在的24小時便利店、深夜仍運營的公共交通工具等都是構成夜香港的重要元素。

資料圖:韓國“夜貓子夜市”

韓國政府多措並舉 力促夜間消費

夏雪

韓國首爾是一座不夜城,每當夜幕降臨,其他地方開始入眠之時,首爾的喧鬧才剛剛開始。午夜時分,街道商鋪依舊是車水馬龍、燈火通明,人們三五成群、呼朋喚友,形成了韓國夜生活獨特的一景。

眾所周知,韓國加班文化盛行。韓國最大就業網站Jobkorea統計數據顯示,韓國上班族每週平均工作時間達50小時,日均工作時間約10小時。而白天努力工作賺錢,晚上花錢解壓已經成為不少上班族生活的真實寫照,他們也成為了韓國“夜間消費”的主力軍。

為了緩解上班期間高度緊繃的神經,韓國上班族們喜歡下班後小酌幾杯或是逛街血拼,以此來洗去一天的疲憊。對韓國上班族來說,這些與白天的工作、生活同樣重要。

順應上班族的需求,營業到凌晨到餐館和酒吧隨處可見,大型超市運營到夜間11至12點,便利店都是24小時營業,汗蒸房、卡拉OK、網吧、遊戲廳、電影院等娛樂場所大部分也是通宵營業。

此外,韓國的時尚中心、潮人聚集地——東大門更是憑藉獨特的夜間經營方式,大大帶動了經濟效益,成為了最具人氣的韓國購物中心。東大門一帶的商場一般都是從中午開始通宵營業至次日凌晨5點,整夜燈火輝煌,吸引了眾多海內外遊客和買手前來感受通宵購物帶來的樂趣。

其實,韓國夜間消費的發展也不過10餘年時間。1997年外匯危機後,為了應對韓國國內消費萎縮,韓國政府管制改革委員會於1999年3月下令完全解除深夜營業的禁令。至此,韓國商家才可以完全自由地在夜間進行營業活動。近幾年,為了振興萎靡的經濟,韓國各地方政府在城市核心商圈舉辦各類夜間活動,以促進民眾夜間消費。

首爾市政府從2015年起,在汝矣島漢江公園、盤浦漢江公園、東大門、清溪川等地舉辦“夜貓子夜市”。每週五至週六晚間18點起至24點間,首爾市民和遊客們可以在夜市上看到形形色色的移動餐車和商鋪,在享受美食和購物的同時欣賞漢江和清溪川的美景。這樣“零距離”體驗首爾夜晚魅力的夜間活動受到了民眾的追捧。據統計,2018年,“夜貓子夜市”共計接待了近430萬人次,共有189輛餐車、317組商家參與其中,總銷售額達到117億韓元(約合人民幣7044萬元)。

倫敦的電影院 (白天行 攝)

夜間地鐵助力倫敦打造“24小時城市”

白天行

當英國的夜間來臨,人們總會選擇去酒吧或俱樂部喝一杯,在倫敦街頭你經常可以看到許多人拿著杯子站在酒吧門前交談。英國酒吧的歷史起源於羅馬時期的酒館。現在英國各地擁有超過五萬個酒吧。在英國許多地區,特別是在鄉村,酒吧是當地社交活動的中心,提供桌遊、飛鏢機,以及投影和電視等供觀看足球比賽。塞繆爾·皮普斯曾形容英式酒吧是英格蘭的心臟。

倫敦的夜生活也散發著濃郁的文化味,其戲劇發展史可以追溯到16世紀,莎士比亞創作了大量深入人心的作品,戲劇開始由尋找觀眾變為在固定場所演出吸引觀眾。倫敦西區(London's West End)是世界著名的戲劇中心之一,也是英國戲劇界的代名詞。倫敦市中心的這一劇院區就集中了40多家劇院,每一家都有自己的保留節目,包括《歌劇魅影》、《獅子王》、《悲慘世界》、《戰馬》等等。有些劇院還會編排一些由當代電影改編的劇目。這些戲劇或歌舞劇除了在每週有一天休息、有兩場下午場之外,都會在晚間七點半正式開演。每當夜幕降臨,就會看到倫敦不同劇院門口排起了長隊。

作為老牌的國際城市,英國倫敦非常擅長全方面自我推廣以實現經濟的增長。根據“倫敦24小時經濟”報告顯示,近年來倫敦推出夜間地鐵服務對經濟影響巨大。

倫敦的24小時經濟蓬勃發展,整個倫敦及各個行業的企業都在整夜工作,為城市和國家帶來就業和繁榮。2014年,倫敦夜間經濟為英國經濟貢獻了177億英鎊至263億英鎊的總增值(GVA),其經濟活動直接支持72.3萬個工作崗位,相當於倫敦八分之一的崗位。商家不僅包括酒店和餐館、藝術和娛樂,還包括物流、管理支持服務、科技、零售、修理以及信息通信等各個行業。

倫敦夜間地鐵在每週五和週六運行,主要在倫敦市中心地區的144個站臺開放,約每10分鐘一班。安保及工作人員與白天無異,費用與非高峰時段相同。其他線路在未來也將陸續開通。

2017年,倫敦市長薩迪克·汗發起了他的倫敦願景,將倫敦打造為24小時的城市。他推出了一系列原則是建立倫敦夜間文化來滿足所有倫敦本地人和遊客的需求。原則包括:促進各種形式的文化和休閒——不僅是酒吧和俱樂部,而是為各種年齡和興趣的人們提供廣泛的活動;吸引投資和旅遊;適當延長營業時間;確保居民、遊客和夜間工作人員的安全和福利;與自治市和警方攜手合作,在倫敦建立平衡和可持續的夜間活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