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思維模型:三重心智模型一為什麼聰明人也會做蠢事

44思維模型:三重心智模型一為什麼聰明人也會做蠢事

門薩俱樂部是世界上最古老、規模最大的高智商社團,幾年前,加拿大門薩俱樂部的一份調查表明,俱樂部成員中有44%的人相信占星術、51%的人相信生命節奏、56%的人相信外星訪客。據說門薩俱樂部成員的平均智商達到148,而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理查德費曼的智商也不過只有120。

  • 為什麼這麼高智商的人也相信占星術?
  • 為什麼清華教授被騙1760萬?
  • 為什麼大學生被騙入傳銷組織?
  • 為什麼博士也會為P2P騙局買單?

為什麼高智商的人也會做蠢事?下面我們從人類的智力和大腦信息加工方面找尋答案。

我們知道智力約有一半源自於遺傳,由基因決定。另一半來自環境。智力在人生成就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但人的命運軌跡又不完全由智力決定,高智力並不代表你可以成功,也不能保證你不會被騙。我們首先來了解一個理論——雙過程理論。

斯坦諾維奇和埃文斯最早提出了大腦對信息加工的“雙過程理論”。得到了認知神經科學和認知心理學領域的廣泛認同。

44思維模型:三重心智模型一為什麼聰明人也會做蠢事

類型一加工(進程一加工):也常常稱為啟發式加工。速度快、負荷低,無須對所有可能性進行分析。自動化:執行迅速、只要有觸發自己刺激出現就會強制性執行、不需要有意注意、平行運作不影響類型二加工。

 

 

類型二加工(進程二加工):速度慢、認知負荷高、需要注意參與,是控制加工。重要功能是抑制類型一加工,因為類型一速度快但是粗糙,極為重要的事情需要精細加工時類型一無能為力,帶來非理性的行為。成功抑制類型一需要具有兩點:

一是抑制機制,具有中斷類型一加工並且抑制其反應傾向的能力。

二是假設性推理和認知模擬。有抑制機制並不夠,需要以更優化的反應代替原反應。當我們進行假設性推理時,我們創建一個臨時的模擬世界模型,並在這個模擬世界中測試各種行為以及後果。

而雙過程理論仍然沒有辦法解釋聰明人為什麼也會做蠢事?

隨著人們對人類心智的研究不斷深入,在雙過程理論的基礎上,斯坦諾維奇提出了更為先進的三重心智模型,詳細的解釋了人類信息的加工過程、影響決策偏誤的加工模式和為什麼聰明人也會做蠢事?

一、三重心智模型

44思維模型:三重心智模型一為什麼聰明人也會做蠢事

1、自主心智

第一、我們通過進化和內隱習得的。例如,我們看到美女會喜歡,看到野獸會害怕,屬於基因內置程序。是進化讓我們習得了對事物本能的喜怒哀樂等情緒化反應。

第二、後天長期訓練的技能,已經內隱到自主心智。例如,你非常熟練騎自行車,今天的你騎自行車時做出的動作,幾乎是條件反射。還有游泳,一旦學會就不會忘記。

2、算法心智

算法心智就是我們平時口頭所說的智力。如果說一個人智力很高,一般上是指這個人的算法心智好。在智力研究領域,目前集大成的是是美國心理學家雷蒙德·卡特爾的在1963年提出的CHC理論。他根據對智力測驗結果的分析,將智力分為兩類:其一為流體智力,另一個為晶體智力。

流體智力:是指在信息加工和問題解決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能力。如對關係的認識,類比、演繹推理能力,形成抽象概念的能力等。它較少地依賴於文化和知識的內容,而決定於個人的天賦。流體智力的發展與年齡有密切關係。一般人在20歲以後,流體智力的發展達到頂峰,30歲以後將隨年齡的增長而降低。此外,心理學家們也發現,流體智力屬於人類的基本能力,其個別差異受教育文化的影響較少。

44思維模型:三重心智模型一為什麼聰明人也會做蠢事

晶體智力:是指獲得語言,數學等知識的能力,它決定於後天的學習,與社會文化有密切的關係。晶體智力在人的一生都有發展,只是到25歲以後發展速度日趨平緩。晶體智力受後天的經驗影響較大,主要表現為運用已有知識和技能去吸收新知識和解決新問題的能力,這些能力不隨年齡的增長而減退,只是某些技能在新的社會條件下變得無用了。

流體智力指基本心理過程的能力,它隨年齡的衰老而減退。晶體能力在人的一生中一直在發展,它與教育、文化有關,並不因年齡增長而降低,只是到25歲以後,發展的速度漸趨平緩。另外,晶體智力是通過掌握社會文化經驗而獲得的智力。如詞彙概念,言語理解,常識等記憶儲存信息為能力,一直保持相對穩定。而流體智力呈緩慢下降的趨勢。

3、反省心智

對人類心智過程進行整體監控、幫助執行決策與判斷的心智加工過程。是理性思維的表現。就像你身後的一個攝影機,從第三者角度觀測你的一舉一動。

例如元認知、認知偏差等。

案例:

場景A:一位女士沿著海邊懸崖散步,忽然一股勁風吹過,將她吹落懸崖,女士重重地撞倒海邊的巨石上而死。

場景B:一位女士沿著海邊懸崖散步,她試圖爬上一塊巨石,然而她所爬的並不是石頭,而是一道深淵的邊緣,她不小心跌落,撞倒巨石而死。

場景C:一位女士試圖自殺,飛身躍下海邊懸崖,撞倒海邊巨石而死。

場景A:物理原因死亡,致死的原因是萬有引力法則。

場景B:算法層面的信息加工謬誤致死。因為她在處理眼前的信息時,處理系統發生紊亂,給決策機制傳遞了錯誤信息,從而導致她做出災難性舉動。

場景C:反省心智問題。女士準確知覺到了這是懸崖邊緣,“動作指令中心下達了操縱她身體的準確指令”,她縱身一躍,跳落懸崖。“導致她死亡的真正原因是她的目標以及她對所處世界的信念與目標的交互作用。反省心智關注系統目標、與目標相關的信念、以及基於當前系統目標和信念的最優化行動。

二、三重心智模型加工進程

44思維模型:三重心智模型一為什麼聰明人也會做蠢事

A.壓制

所謂壓制,舉個例子,當你開車在高速路上,被一輛快速行駛的汽車插隊,你來了一個急剎車,把你嚇得想罵人,自主心智的本能反應就是超過他,罵他。可是你的算法心智對你進行了壓制,第一時間告訴你危險,你的駕駛技術一般,你只好放棄了超車。繼續勻速安全駕駛。於是壓制成功,當然也有可能壓制失敗。例如崑山龍哥反殺案的龍哥,遇到事情就衝動,壓制失敗。

B.發起壓制

進行壓制發起命令的源頭,就是反省心智。例如:你的目標是安全駕駛回家,而不是鬥氣。所以命令由反省心智發起,算法心智進行壓制。

C.去耦化操作

44思維模型:三重心智模型一為什麼聰明人也會做蠢事

維持認知去耦化是算法心智的重要機制。

要明白去耦化,就要明白啥是耦化,或耦合。耦合的單詞是coupling,couple的ing形式。couple有火車間車鉤的含義,也指夫妻和情侶。

算法心智的去耦化操作,指的是,從現實世界中分離出一個模擬世界,在你頭腦裡自行模擬運行。就是抽象思維,對複雜問題進行簡化和建模。在建立模擬世界模型時候,我們需要進行去耦操作。初級表徵直接映射世界,通過去耦操作,讓次級表徵成為初級表徵的複製品,與真實世界分離,進行操控,操控的過程需要大量的計算資源(消耗大量的大腦能量)。

例如:你想超車,要在頭腦裡面進行模擬操作,想象下怎麼超過去?怎麼罵他,超不過去,撞車了怎麼辦?等等等等,一直想下去。崑山龍哥就是沒有進行去耦操作,直接靠自主心智完成決策和行動。沒有模擬各種情況的發生,導致了決策失誤。

D.通過認知去耦發起模擬

類似於A(壓制)與B(發起壓制)的情況,反省心智也會對算法心智發起去耦化操作的命令。例如:崑山龍哥可能沒有認知去耦發起模擬,即使模擬了,估計沒有模擬被人反殺怎麼辦?

E.連續性聯結認知

從給定的焦點規則出發,沿著規則為真的思路展開聯結思維,這種處理信息的方式就是連續性聯結認知。這樣的思維方式中,認知被禁錮在了模型起始點的聯結模式,然後就會從這個起始點開始推理,而完全忽略了其他的情景建模可能,這是“帶有焦點偏差的連續性聯結認知”

例如:龍哥的想法可能是“我練過武術、我有刀”,長期的江湖生涯造就了龍哥的做事規則,逞勇鬥狠才能威懾對手。殊不知任何事件都充滿了不確定性,靠過去的連續性聯結認知經驗不一定能夠解決今天的新問題。我想龍哥應該沒有研究過量子力學和混沌學的不確定原理,不然不會不明白這個道理。看來跨學科學習很重要,關鍵時刻還可以保命。

44思維模型:三重心智模型一為什麼聰明人也會做蠢事

F.發起對連續性聯結認知的控制

同理,F也是由反省心智發起的命令,來對連續性聯結認知進行中斷,或調換模型起始點,通過認知去耦重新模擬。在我們生活中,具有這樣思維傾向的人,通常能帶來新的思想和創造。例如:龍哥如果懂得了一切充滿了不確定性,龍哥真正懂得了“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的道理,龍哥真正懂得“包容別人就是寬容自己”,龍哥真正懂得了“司機一滴酒,親人兩行淚”,龍哥真正懂得了政府頒發的“見義勇為”的內涵,龍哥真正懂得了“墨菲定律”的威力,我相信龍哥就會對連續性認知發起控制,進而回歸理性,和對方握手言和,改變人生。龍哥要向成都“的哥”學習,爭論不下去的時候,要創造性解決問題,比如“石頭剪刀布”解決衝突等……哈哈。我覺得成都“的哥”反省心智比較厲害,是理性的人,能夠控制連續性聯結認知,進而找到創造性解決方案。實在令人敬佩(我怎麼沒想到啊)。

通過三重心智模型加工過程,我們發現自主心智是本能和直覺,所有的信息都要先經過自主心智,類似於大腦邊防兵,屬於第一反應。算法心智,更多地是做執行、推理、運算的工作,而反省心智則是理性思維的核心,它在旁邊冷靜觀察,適時對算法心智進行壓制、警告、調整。我們平日所說的聰明的高智力人群,是否也同時具有理性思維呢?

心理學家的研究結果是:理性(反省心智)與智力(算法心智)總體呈現微弱相關

也就是說,聰明人未必理性,聰明和理性是兩個獨立發展的能力。傳統的智商測試,僅僅對算法心智進行了測量,而沒有包含任何對於反省心智的測試內容。這樣就可以解釋為什麼聰明人也會做蠢事了。

根據三重心智加工模型,認知科學家得到一個令人震驚的結論:

聰明人只有在被告知要怎麼做的情況下,才能表現優異。

如果把人比喻成一輛汽車,智商好比是汽車的行駛速度,而理性則決定了行駛的方向。

所以一個好的領導者不一定很聰明,但一定很理性,就像唐僧時刻堅信自己的目標和方向,時刻反省自己是否偏離方向,一路上遇到多少誘惑都能夠從容應對。很多創業者也要經過九九八十一難,是否能夠堅守理想和信念,是否每日三省吾身,不為浮華的誘惑所動,才能實現自己的使命和夢想。

三、如何提升心智理性?

提高理性兩大解決方案:

第一條途徑是避免先天的信息加工缺陷(即認知吝嗇鬼),

第二條途徑是給自己大腦安裝好的心智程序,抵制壞的心智程序。

下面是斯坦諾維奇總結的思維謬誤基本分類:認知吝嗇鬼和心智程序問題

44思維模型:三重心智模型一為什麼聰明人也會做蠢事

1、認知吝嗇鬼

人類大腦所遵循的準則是:能不用腦,就不要腦,該用腦時也不用腦。

——大衛赫爾《科學與選擇:生物進化與科學哲學論文集》

大腦在使用認知資源是極為吝嗇,喜歡走捷徑,我們簡稱為“認知吝嗇鬼”,人類在大多是時候都是認知吝嗇鬼,這是進化的結果,因為大腦是極為消耗能量的器官,人體存儲的能量有限,所以大腦使用遵循“經濟性原則”。

認知吝嗇鬼的三大特徵

特徵一:默認自主心智加工反應,該過程完全沒有類型2加工的參與,完全靠直覺反應,是最膚淺的信息加工方式。

特徵二、帶有焦點偏差的連續性聯結認知,過度節約認知資源導致備擇世界模型或者完全析取推理過程失敗。完全析取推理,是指面臨諸多選項做出決策時,或是在推理任務中選出最佳問題解決方案時,對所有可能性及其結果進行分析、採擇的思維過程。

特徵三、壓制失敗。類型二加工試圖壓制並取代自主心智的類型一加工,結果失敗。

常見的認知吝嗇鬼

  • 屬性替換:簡單的代替複雜的。
  • 生動性效應:容易被生動和鮮活證據抓住認知焦點,而忽略統計學證據。
  • 易得式啟發式加工:最近最容易提取的內容作為決策的依據。
  • 錨定和調整啟發式加工:決策結果被一個相關數值錨定。
  • 默認啟發式加工:能不改變,就不改變。
  • 框架效應:對本質相同但是表面不相同的問題給出不同的答案。 
  • 過度自信:人容易高估自己的能力。
  • 我方立場加工:正反都是我對。

2、心智程序問題

心智程序是指個體可以從記憶中提取得規則、知識、程序和策略,以輔助決策判斷和問題解決過程。——哈佛大學認知科學家大衛帕金斯

大衛帕金斯認為導致不良決策的兩大重要原因:

  • 心智程序缺陷
  • 汙化的心智程序

第一大原因:心智程序缺陷

心智程序缺陷指的是個體心智程序未獲得足以支持理性思維的規則、策略和知識,兩種心智程序缺失的情況:

  • 科學思維缺失
  • 概率思維缺失 

心智程序缺陷通常是由於缺乏教育或經驗產生的,但也有一些高智商的個體缺乏一些重要的關鍵的心智程序,而很多低智商的個體也會使用心智程序做出理性的反應。例如:低智商的騙子一樣可以騙的了高智商的博士。因為擁有晶體知識並不代表擁有晶體理性,學習五類知識可以幫助我們提升晶體理性,下面是部分知識列表,但並不是全部,只有認真學習並研究概率推理、決策科學、科學推理、邏輯思維和經濟思維才能彌補自己心智程序缺陷。

44思維模型:三重心智模型一為什麼聰明人也會做蠢事

第二大原因:汙化的心智程序

汙化心智程序:心智程序的某些知識本身就是導致非理性行為和思維的罪魁禍首。

例如:龐氏騙局和金字塔傳銷騙局以及邪教組織都是把汙化的心智程序植入到個體中,心智程序受到汙染的人開始認為他們每天都在身邊見到的,他們一輩子都在經歷的經濟規律可以違背,他們開始相信一夜暴富,開始懷疑自己的勤勞致富,他們開始相信躺著就可以賺錢,他們夢想著自己建一個管道就能讓自己一勞永逸,他們相信這種新型的投資方式的回報率遠遠高於傳統的金融工具,並且毫無風險。騙局的策劃人通常會運用生動效應、框架效應、錨定效應、啟發式加工等各種認知偏差去說服別人,他們絞盡腦汁設計各種套路,讓普通人看來合情合理,想法設法讓普通人做出非理性的決策。但是無論這些騙子說的多麼精妙絕倫,也無法掩飾他們的汙化心智程序,稍微懂點科學知識、決策知識和概率知識的人,稍微具備一點批判性思維、證偽知識、心理學知識的人都可以很快識別騙局。

所以學習很重要,學習可以讓我們去偽存真,發現事物的本質。同時學習就要學習好的科學知識,不能學習汙化的心智程序知識,下面是斯坦諾維奇總結的8類汙化的心智程序,如果你安裝在自己的頭腦裡,你的大腦就中毒了,他會成為你的晶體理性抑制劑,帶領你走入泥潭,陷入深淵。

44思維模型:三重心智模型一為什麼聰明人也會做蠢事

以上只是8種常見的汙化心智程序,但並不代表全部。汙化的心智程序都很會偽裝,如何識別汙化的心智程序呢?只有把握原則,才能精準識別,讓病毒無處可逃。

斯坦諾維奇認為避免安裝壞的心智程序的四大規則

1、避免安裝可能對你產生生理傷害的心智程序,比如自殘。

2、關注影響你目標的心智程序,確保它不妨礙目標選擇的多樣性,比如讓你只相信它的思想。

3、關注同認識世界相關的信念和模型,努力只安裝正確的心智程序,也就是真實反映世界的心智程序,不選擇過激的價值觀。

4、避免拒絕對自身進行評估的心智程序,比如神秘主義色彩思想。

總結

在一會議上,有一位女士非要查理.芒格用一個詞語說出他的成功之道,芒格回答:理性!芒格曾經說過:“如果你想成為一個理性的思想者,必須培養出跨越常規學科疆域的頭腦,必須跨學科學習,學習重要學科的重要思維模型”。因為這是一個複雜的世界,這是一個危險的世界,這是一個野獸樂園,這是一個戰場,生物進化的第一任務是生存,資源是有限的,為了獲得生存資源我們可以做出一切,這是大自然殘酷法則。為了生存我們進化出了文明、道德和理性,不管你多麼聰明,也會犯非理性的錯誤,正如斯坦諾維奇所說“聰明的人只有在被告知要如何做的情況下,才會表現優異”。告知你如何做的,不是別人,而是你自己。在這個極端複雜和危險的世界裡,到處充滿了黑暗,而理性就是帶領我們走在黑暗森林的燈塔。

參考資料:《超越智商》[加]斯坦諾維奇 機械工業出版社

獲取50個思維模型、加入大群討論,參與刻意討論小組 微信公眾號 模型思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