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香識桂花

早晨起床打開窗戶,有陣陣的香氣撲鼻而來——是桂花樹上飄來的香。

每年的九月,杭州滿城都會氤氳繚繞著桂花的香味,好聞極了。桂有金桂、銀桂、丹桂和四季桂,一般的桂樹,在秋季的九月到十月可開上兩次甚至三次;倘若是四季桂,除此之外每兩到三個月還要開上一次。還有一種叫“大葉佛頂珠”的,竟由春開到秋持續不斷,乳白或純白色的花極其密集,花香也特別濃郁。

杭州賞桂花的地方,當屬滿覺隴為最佳。滿覺隴本是西湖南高峰南麗的一條山谷,五代四晉時,有人在此建過寺院滿覺院而得名。

這裡從明代起便成了桂花盛開的地方。明代有個叫高濂的就曾在《滿家弄看桂花》寫道:“桂花最盛處唯南山、龍井為多,而地名滿家弄者,其林若墉櫛。”並說,“秋時,策騫入山看花,從數里外便觸清馥。入徑,珠英瓊樹,香滿空山,快賞幽深,恍入靈鷲金粟世界。”

今年杭城最後一波桂花的盛花期,恰巧趕在了國慶節之後的一週。緣由是今年夏天杭城的氣溫較高,雨水又較往年偏少,所以桂花的花期較往年推遲了大約二十天;而今年國慶後又恰是寒露,白夜溫差比較大,正適宜桂花生長,是故今年杭州桂花的花香尤其濃郁。於是有不少報紙媒體便吆喝人們前去滿覺隴賞桂。

在滿覺隴看桂花,自然是賞心悅目的。七千多株古老的桂樹四處遍佈——道路旁,山坡上,山崖前,水澗邊……即便是晴空萬里無風之時,也是一整日的落英似雨,況且還有那沁人心脾的香氣充溢在空靈的山谷之間!只可惜杭城的絕大部分人疲於奔波,並無多少閒功夫在滿覺隴的桂花樹下喝茶、聊天、打牌......

其實,你若果真是喜花愛花之人,大可不必花費心思和時間去滿覺隴賞桂。桂花是杭州的市花。在杭州,但凡有人的地方,便有桂花——大街小巷、庭院門前、田畦上、溝渠旁……

這麼多的桂花樹,花開的時候真是叫人防不勝防,不知道什麼時間——早晨起床時剛打開窗戶的一剎那,黃昏在田畦上散步的一瞬間;也不一定在什麼地方,——庭院人家的房前屋後,某個小區的院子裡,公園裡,街路兩旁的行道樹裡……總之,你突然便嗅著它的香氣了!那些早開的花,像一群促狹鬼孩童,彷彿是故意跟你頑皮、取鬧,悄沒聲兒地就開了!杭州管旅遊的單位每年都會樂此不彼地尋找早開的第一朵桂花,有一年說是在滿覺隴,有一年說在西湖,還有一年是在西溪溼地……我看了卻不以為然,以為那是旅遊公司的人們作的秀。整個杭州就是一個桂花園,滿世界的都是桂花樹,你又豈能尋它得著?!

說到賞桂一詞,總覺得以這樣的詞彙去描述桂花,便是丟棄了它一半的好。因為桂花除了好看,還極其好聞。你不必看見這花,甚至也不必尋到這樹;單是這桂花的香氣,便能叫你醉了!你還在距離這樹幾米開外的地方,那濃郁的花香便徑自往你鼻孔裡鑽了。你閉著眼睛,便能想象得到樹上那些小精靈們淘氣可愛的樣子!

我的初識桂花,也是因著這香氣。十年前初來杭州的時候,也正是九月份學校秋季開學的季節。我在學校的教室裡講完課,到院子裡休息放鬆。忽然陣陣奇異的香氣撲鼻而來;尋香過去,才看到葳蕤的深綠色樹葉間的小樹枝上綴著的一咕嚕一咕嚕的桂花——

這些米粒般大小的橙黃、橙紅、米黃、淺黃的小東西,緊緊俏俏地打著羞澀的骨朵兒,成串地簇生於葉腋;雖沒有牡丹、荷花那種美豔,但卻煞是耐看。思量半晌,方才醒悟到:喔!這便是傳說中的廣寒仙了!

桂花不僅好看好聞,還能做成好多好吃的東西——桂花糖、桂花糕、桂花酒、桂花茶……倘若你在誰家的院子裡、窗戶臺上或者哪個辦公室的辦公桌上,看到在竹簾上、笸籮裡甚至紙片上晾曬著一攤又一攤的香桂花,也是極其稀鬆平常的事情。

桂花的稟賦和氣質也實在是不一般,竟不像是人世間的造化,人們便想象(信)它是天外之客。自古就傳說月宮(廣寒宮)中有桂樹,所以那些文人墨客便給桂花冠以一個美稱——廣寒仙。唐代皮日休先生在其“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中曰:“玉顆珊珊下月輪,殿前拾得露華新。至今不會天中事,應是嫦娥擲與人。”楊萬里在“詠桂”中也寫道:“不是人間種,疑從月中來。廣寒香一點,吹得滿山開。”

說來也奇怪,桂花開時,也正是中秋月圓的時候。桂花每年農曆八月十五日月圓時盛開,半個月後花凋榭了,月亮也就虧缺了。宋代詩人朱淑真詩中所云“……月待圓時花正好,花將殘後月還虧。須知天上人間物,何稟清秋在一時”便是。

人們可不管它是世間之物還是天外來客;只知八月十五是花好月圓,全家團圓之時。看月賞桂,便成了中秋時候民間的一項非常重要的活動。傍晚時分,院子裡擺些桌椅,全家圍坐在桌子旁,吃月餅賞月亮……,恰逢其時,若有陣陣桂花香味襲鼻而來,這又是何等的愜意!

來自月宮的東西,必是高貴、清雅、純潔的,所以千百年來,桂花一直是崇高、貞潔、榮譽、友好和吉祥的象徵,正如陳志歲《桂花》一詩所云:“瑤樹靜當嚴序來,千花殺後有花開。清貞更造清芬境,大地蕭條賴挽回。”

想起有一次,單位組織參觀蔣介石的家鄉奉化溪口。在蔣家故居豐鎬房四四方方的院子裡,我們看到了兩棵桂樹——一顆是金桂,另一顆是銀桂——都是宋美齡女士親手種植的。據導遊介紹,蔣介石和宋美齡結婚後,蔣介石的前妻毛福梅女士一直“離婚不離家”,以“原配夫人”的身份仍然住在豐鎬房的東廂房,勤勞不輟地照顧蔣母。毛氏雖然目不識丁,卻頗是深明大義,當她聽說蔣宋要回鄉省親後,情願把自己一直居住的東廂房讓與蔣介石和宋美齡居住,移居西廂房。而知書達理的宋美齡則在毛氏讓與她的東廂房種上了銀桂,在毛氏居住的西廂房種上了金桂,以此隱喻自己是偏房。如今,這兩科桂樹長得高大挺拔,枝葉繁茂,見證著兩個教育背景有著天壤之別的女人大度、包容的美德,也見證著中國幾千年華夏孔孟婦道規約的文化傳承……

還有一項工作要做。我暫且放下這月宮裡的尤物,將思緒從廣寒宮扯回到人間……前幾日從超市買來的月餅就快吃完了,滿覺隴的桂花樹上的桂花,也快要謝了罷!

聞香識桂花
聞香識桂花
聞香識桂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