恆星演化的歸宿之路:中子星和射電脈衝星

中子星是恆星衰變的一種歸宿,它是比白矮星更緻密的天體,它的密度可達到白矮星的幾億倍。

恆星演化的歸宿之路:中子星和射電脈衝星

恆星演化的歸宿之路:中子星和射電脈衝星

1立方厘米的中子星物質重達一億噸到10億噸。一顆質量和太陽相當的中子星,直徑僅為20公里左右,而太陽的直徑近140萬公里,質量超過太陽質量8倍到10倍的大質量恆星,在不到幾千萬年的時間內就會耗盡自身的核反應堆,以壯觀的超新星爆發來了卻一生。

恆星演化的歸宿之路:中子星和射電脈衝星
恆星演化的歸宿之路:中子星和射電脈衝星

而這時,核心產生引力坍縮,若其核心保留了1.44倍到3倍太陽的質量,即超過了錢德拉塞卡極限,就不會成為白矮星,坍縮會持續進行下去,密度會急劇增高,這時電子和質子會因為受擠壓而結合成中子,星體內的物質幾乎全部由中子組成。之後,整個星體內會產生巨大的中子壓力,與引力相抗衡,並阻止進一步坍縮,終於又一次達到了平衡狀態,這樣產生的天體我們稱之為“中子星”

恆星演化的歸宿之路:中子星和射電脈衝星

而關於射電脈衝星呢,1967年7月,英國劍橋大學的休伊什等人研製了一架射電望遠鏡,休伊什的研究生貝爾用這架望遠鏡進行巡天觀測,在大量的觀測記錄中發現了第一顆射電脈衝星。

恆星演化的歸宿之路:中子星和射電脈衝星

恆星演化的歸宿之路:中子星和射電脈衝星

脈衝星是快速自轉的中子星,它在高速轉動下經過複雜的能量轉化過程產生輻射。脈衝星輻射的能量靠消耗其自轉能而來,故其自轉會逐漸變慢,從而導致輻射週期緩慢變長。

恆星演化的歸宿之路:中子星和射電脈衝星

1968年,在超新星遺蹟蟹狀星雲的中心,發現了一顆週期為33毫秒的脈衝星,這為確認脈衝星就是轉動的中子星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

恆星演化的歸宿之路:中子星和射電脈衝星

中子星存在強度極高的磁場,達到太陽磁場的100億到1000億倍,這使得中子星磁極附近光速運動的電子產生強大的射電輻射,沿著磁軸方向形成輻射束,並且隨著中子星同步轉動。

恆星演化的歸宿之路:中子星和射電脈衝星

通常中子星的磁軸與自轉軸方向不一致,輻射束在轉動的過程中,像探照燈一樣掃過周圍的空間。當脈衝星的輻射束正好掃過地球上的射電接收器時,接收器就會探測到一次信號,這樣就會形成周期性的脈衝信號,脈衝週期正好是中子星的自轉週期。這與大海上週期性閃爍的燈塔一樣,所以脈衝星的輻射被稱為“燈塔效應”。

恆星演化的歸宿之路:中子星和射電脈衝星
恆星演化的歸宿之路:中子星和射電脈衝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