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易錯知識點整理

「高中物理」易錯知識點整理

理綜中的物理,是其中當之無愧的大哥大。相信很多同學都有同感,相對於其他兩科,物理上所花費的時間一定是最多的,但是成績卻不一定理想。這篇文章,小編和大家分享一些物理的比較易錯的知識點,希望可以幫助同學們進行知識點上的查漏補缺。

1.大的物體不一定不能看成質點,小的物體不一定能看成質點。

2.平動的物體不一定能看成質點,轉動的物體不一定不能看成質點。

3.參考系不一定是不動的,只是假定為不動的物體。

4.選擇不同的參考系物體運動情況可能不同,但也可能相同。

5.忽視位移的矢量性,只強調大小而忽視方向。

6.平均速度不是速度的平均。

7.平均速率不是平均速度的大小。

8.物體的速度大,其加速度不一定大。

9.物體的速度為零時,其加速度不一定為零。

10.物體的速度變化大,其加速度不一定大。

11.加速度的正、負僅表示方向,不表示大小。

12.物體的加速度為負值,物體不一定做減速運動。

13.物體的加速度減小時,速度可能增大;加速度增大時,速度可能減小。

14.物體的速度大小不變時,加速度不一定為零。

15.物體的加速度方向不一定與速度方向相同,也不一定在同一直線上。

16.位移圖象不是物體的運動軌跡。

17.勻速圓周運動的向心力就是物體的合外力,但變速圓周運動的向心力不一定是合外力。

18.能量守恆定律不需要限定條件,對每個過程都適用,但用來計算時須準確求出初態的總能量和末態的總能量。

19.經典力學理論不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真理,有其適用範圍和侷限性。

20.經典力學認為物體質量不僅恆定不變,且與物體的速度或能量無關。

 易錯知識點之彈力:

彈簧或彈性繩,由於會發生形變,就會出現其彈力隨之發生有規律的變化。但要注意的是,這種形變不能發生突變(細繩或支持面的作用力可以突變)。所以,在利用牛頓定律求解物體瞬間加速度時要特別注意。

還有,在彈性勢能與其他機械能轉化時,嚴格遵守能量守恆定律以及物體落到豎直的彈簧上時,其動態過程的分析,即有最大速度的情形。

 易錯知識點之細繩、輕杆:

在受力分析時,細繩與輕杆是兩個重要物理模型,要注意的是,細繩受力永遠是沿著繩子指向它的收縮方向,而輕杆出現的情況很複雜,可以沿杆子方向“拉”、“支”也可不沿杆子方向,要根據具體情況具體分析。

易錯知識點之小球“系”在細繩、輕杆上做圓周運動與在圓環內、圓管內做圓周運動的情形比較:

這類問題往往是討論小球在最高點情形。其實,用繩子繫著的小球與在光滑圓環內運動情形相似,剛剛通過最高點就意味著繩子的拉力為零,圓環內壁對小球的壓力為零,只有重力作為向心力;而用杆子“系”著的小球則與在圓管中的運動情形相似,剛剛通過最高點就意味著速度為零。因為杆子與管內外壁對小球的作用力可以向上、可能向下、也可能為零。還可以結合汽車駛過“凸”型橋與“凹”型橋情形進行討論。

易錯知識點之對物理圖像有一個清醒的認識:

物理圖像可以說是物理考試必考的內容。可能從圖像中讀取相關信息,可以用圖像來快捷解題。隨著試題進一步創新,現在除常規的速度(或速率)-時間、位移(或路程)-時間等圖像外,又出現了各種物理量之間圖像,認識圖像的最好方法就是兩步:一是一定要認清座標軸的意義;二是一定要將圖像所描述的情形與實際情況結合起來。(關於圖像各種情況我們已經做了專項訓練。)

易錯知識點之兩物體運動過程中的“追遇”問題:

兩物體運動過程中出現的追擊類問題,在高考中很常見,但考生在這類問題則經常失分。常見的“追遇類”無非分為這樣的九種組合:一個做勻速、勻加速或勻減速運動的物體去追擊另一個可能也做勻速、勻加速或勻減速運動的物體。顯然,兩個變速運動特別是其中一個做減速運動的情形比較複雜。雖然,“追遇”存在臨界條件即距離等值的或速度等值關係,但一定要考慮到做減速運動的物體在“追遇”前停止的情形。另外解決這類問題的方法除利用數學方法外,往往通過相對運動(即以一個物體作參照物)和作“V-t”圖能就得到快捷、明瞭地解決,從而既贏得考試時間也拓展了思維。

值得說明的是,最難的傳送帶問題也可列為“追遇類”。還有在處理物體在做圓周運動追擊問題時,用相對運動方法最好。如,兩處於不同軌道上的人造衛星,某一時刻相距最近,當問到何時它們第一次相距最遠時,最好的方法就將一個高軌道的衛星認為靜止,則低軌道衛星就以它們兩角速度之差的那個角速度運動。第一次相距最遠時間就等於低軌道衛星以兩角速度之差的那個角速度做半個周運動的時間(即等於π/△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