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廁之臭:你的屁股,拉出你的道德

有一個讓我不解的問題,一直存在著:中國的公廁,為什麼那麼臭?

甭管是4A級景區,還是人頭攢動的地標處,一提到公廁,似乎留給人們的固有印象,都是臭烘烘的,讓人一刻也不想久呆。

哪怕配備專職人員定時打掃,似乎效果也不甚理想。常常是“饒有興致”的便意,在蹲下去的那一刻卻蕩然無存。

前不久,我們駕車出遊,憋了一路好不容易到了景區,奔跑著就想蹲下解決。可是還沒走進廁所就失去了勇氣,因為實在是太髒!太臭了!

是那種,進去之前要深吸一口氣,用衛生紙堵住鼻子才敢踏出第一步。滿地垃圾,堆積的汙穢,散發出的惡臭,讓人頓覺乾嘔。

明明是新建的景區,明明是外表嶄新的廁所,怎麼裡面就如此不堪呢?是買到了假的潔廁王,還是保潔人員懶於打掃?

都不是。單單是思想裡那種“反正不是我家”的深層弊病,就已然難以保證它的清潔。

公廁之臭,對人們而言,更多的是“關我屁事”。


公廁之臭:你的屁股,拉出你的道德


有一部印度電影叫《廁所英雄》。演繹的是印度女性為了爭取能上廁所的權利,而展開的一系列鬥爭。很難想象,我們出入頻繁,平時隨意使用的公廁,對這個國家的女人來說,竟然也是一種至高的權利。

可是反觀我們眼下的境況,有些行徑卻十分惡臭,且配不上這份印度女人認定的“殊榮”。

許多人潛意識裡,認為公廁的紙,反正不是自家的,隨便用,隨意丟。撒了尿、拉了屎,儘管面前掛著“來也匆匆,去也沖沖”的文明標語,似乎也難抬貴手,馬上紮好褲腰帶走人。

更別說,絕大多數的公廁,已經淪為小廣告的泛濫場地。各種電話,各種牛皮癬,赫然粘貼在這間小小的格子裡,很是刺眼。

如今很多人在談“幸福感”,幸福感是什麼?其實我覺得幸福感的定義特別簡單。

它並不是多麼宏大的東西,或許僅僅是冬天很冷,又想上廁所,在極不願意脫下褲子的糾結中,艱難地坐下來,卻發現馬桶其實是熱的,那一刻別提多幸福了吧。

可是,現實並不是這樣溫情的一幕。

有一則新聞裡曾報道過,某某人在公廁上廁所,嫌髒,就踩在馬桶上蹲著解決。可是馬桶受不得壓力,瞬間碎掉,扎傷了那人的屁股...

同樣的丟臉,同樣也是在廁所裡乾的事。還有,此前一對去日本旅遊的遊客,悄悄卸下了廁所裡的馬桶蓋,結果人贓並獲,令人大跌眼鏡。

不管是站在公廁的馬桶上拉屎,還是悄悄偷走酒店裡的馬桶蓋,或者就拿簡單的上廁所不衝這件事來說,反映出的其實是同一種問題:很多人活的太沒有公德心。

中國的廣大普通家庭,在教育小孩子的時候,只告訴他們“上了廁所要洗手”,卻容易忽略愛護公共衛生這一條重要指標。

《廁所英雄》這部電影裡有句話說的很好:“nothing you do,nothing will change.”只有自己改變,這個世界才有所變化)。

我們在企圖改變人生,改變這個社會時,卻不知,其實改變從來都是潛移默化,從來都是點滴之行。

高曉松在談中美差異時曾說,中國是極其注重私德,而弱化公德的民族。

很多人抱有的態度,其實是極其冷漠的,反正事不關己,反正自己舒服,卻從未想過,我當下的作為,會對別人,對這個社會產生什麼影響。

所以,就算那些被評為4A、5A的景區,也難免看到諸如,廁紙不入筐,便池不衝等等,令人作嘔的現象存在。

試問中國的廁所為什麼普遍惡臭,也許是我們道德這盤菜,大多已開始經變味,許多人維持著的道德制約,在那些不知恥的“缺德人士”面前,也不過是一聲蔑笑,一句關我屁事。


公廁之臭:你的屁股,拉出你的道德


破壞成癮,無德成慣。

從公廁之臭,其實可以看到國人的一大隱藏的本質屬性:喜歡破壞。

昨晚從超市出來,想要騎一輛共享單車回家,卻不能如願。因為那些二維碼,車牌號,全部被人惡意塗抹,完全看不清楚。

想起之前屢見不鮮的此類新聞裡,總是報道某處的共享單車被堆疊成山,某人又為了自己的單車租賃生意,將方便大眾的一排排單車,全部破胎漏氣。

有的人極盡破壞之能事,把兩輛單車拼成一輛,更甚者,把街頭塗鴉藝術淋漓的表現在這嬌小的自行車上。

品德並不是一天形成,而是潔身自好,逐漸養成的品質。如果總是沿襲那些粗鄙的習慣,我們也不可能變成更加完滿的人。

就像看到枝繁葉茂的果樹,總是忍不住伸手去摘;看到鮮豔美好的花朵,四下無人時,也總是管不住自己的破壞之手。搞破壞,是司空見慣的事,在我們眼裡早已不足掛齒。

可知識有淵博淺顯之分,道德也總是有質的區別。

那些成天隨地吐著濃痰煙霧的人,那些肆意撒潑,把不滿都發洩在一輛無辜的自行車上的人,他們得到的雖是一時的歡愉,消磨的卻是道德的良知。

很多人說這和受教育程度密切相關,其實不然。高鐵霸座的博士,商場偷東西的女研究生等等,他們的道德,如同不被愛惜的公廁一樣顯得難堪。

真正有道德的人,心裡裝的也是道德。


公廁之臭:你的屁股,拉出你的道德


地理科普頻道,每天循環著播放祖國的壯麗景緻,大好山河,彷彿是一卷書寫不完的浩瀚鉅著,讓你瞻仰,對這幅員遼闊的雄壯圖貌,五體投地。

看過了意氣風發,看過了廣袤無垠,最後落到實處的,還是人為,還是品德。

知乎上有一個問題是“中國的公廁為什麼那麼臭?”一位在日本生活多年的答主從廁所本身、資源配置、飲食習慣等等方面,一一對比說明。

然而,其中最重要的一條,是公共意識。

公廁對中國人來說,是個“髒”地方,不是自己的家裡,所以非常隨意。而對日本人來說,公廁是解決不時之需,是給自己提供方便的場所,因而是必須要愛護的。

我之前去過日本,除了像高大上的東京、大阪這樣的都市,其實在偏鄉村的地方的公共廁所,也非常乾淨,讓人覺得很舒服。

這無疑是思維模式所帶來的道德認知。大家都愛護一樣東西,都接受這樣的道德薰陶,當然就拉開了文明的差異。

之所以寫這篇文章,是因為我今天下午外出,中途上廁所的時候,發現三個便池裡,全是沒有沖走的汙穢物。可諷刺的是,在這樣一座高端的寫字樓,一沒停水,二沒停電,怎麼他們就不願高抬貴手,按下那個沖水按鈕呢

寫字樓如此,學校如此,更別提火車站、醫院、人流量多的地方,公廁之臭,是一種弊病,也是道德的試金石。

不是到溺水的人,被搶劫的人等,捨身相救才是道德。道德是一種行徑,更是一種心情,它需要一場改變的革命。

當然,這是一個漫長而艱難的過程,但是,卻勢在必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