逛印度人古老的購物街區,感覺當地的日常特別接地氣


世界三大著名的“藍色之城”中就有印度人引以為傲的焦特布爾,但這次印度之行,最吸引我的卻不是那一抹藍,而我對印度人的日常生活反而更有興趣,於是在到達焦特布爾的第二天一早,我便迫不及待地拉著同伴鑽進了當地的舊城區。

位於焦特布爾舊城區的沙達集市無論是不是節日,都很熱鬧,鐘塔附近上百年前就是當地人的集貿市場,在這兒,你可以看到印度人最日常的生活景象——滿是各式各樣的攤點,飾品,布料,服裝,香料和日常用品、食品百貨等等。

在古市場裡可以看到當地女人的紗麗非常講究色彩和鑲邊,無論是擺攤做生意的,還是前來購物的女性都是穿著漂亮的傳統服裝。

古集市裡販賣貨品的種類有區域之分,在狹窄的巷子中有琳琅滿目的小吃食品,五顏六色的。能感受到古老傳統集市的熱鬧氣氛。這是食品水果區域的一位水果攤販。我們花40盧比買了一個大木瓜,幾個人分著吃,口感特別甜。

一位剛剛掃完地的印度婦女正在休息。印焦特布爾被稱為“藍色之城”並非誇張的稱謂,走在大街小巷,特別是站在附近的山頭上眺望城區,整體都是呈現這種靛藍色。因為在城市中的大部分建築牆體上都刷的是藍色塗料。

在逛市場的過程中,我們的印度嚮導說,這些孩子中間只有那位個子最高的男生家庭條件最好,他可以穿著皮鞋。而其他站在旁邊的小女孩兒相對來說家庭條件並不好,起碼連鞋子都沒有穿,但這也不是絕對的。

別看這幾位走在一起,但他們並不是一家人。女人身邊的兩位男人是附近的三輪車司機,他們靠近我們是想要搭訕我們坐他的車去兜風。說起來價錢只有50盧比,合4塊多人民幣,但我們本想逛逛市場,所以沒有乘坐。特別提醒:如果你是獨行女遊客,請不要乘坐他們的三輪車,可能會有一定風險!


舊城區的鐘塔下,有著琳琅滿目的商品攤位。這位帶小孩的女人是其中一個攤點的店主,她家專營傳統的婦女飾品。有時候,小販並不在自己的小店待著,他們會來回溜達主動招徠顧客。

裡面巷子中買糖的印度帥哥。當時不知道他是賣什麼的,帥哥主動遞給我們一些“糖”讓我們品嚐,口感有點粘粘的,粘牙,有點類似麥芽糖或薑糖。

這個賣什麼的就真猜不出了,桶裡的東西看著像豬油,但這在印度是沒有的,估計也有可能是蜂蜜,瞎猜的。

俗話說,哪個少女不思春?這位漂亮的印度女孩坐在一家店鋪門前休息,嚮導和她搭訕,據說姑娘今年剛好18歲,長得很標緻,還有一雙憂鬱的大眼睛,看起來感覺楚楚動人。但後來我發現這種“憂鬱的目光”在印度總能見到。

市場的一側有片貧民窟,我們沒有走進太深,不太安全,只在街口隨便看了看。

所謂“印度甩餅”就是這個。味道不錯,挺好吃,這種餅我們在印度沒少吃,就著印度奶茶吃更好。他家的生意也很好。

看上去熱氣騰騰的,其實是煙霧,不太嗆人。裡面是火炭,用來給這些花生米保溫的。

印度人不喜歡拎東西,卻非常喜歡用頭頂著東西走路,無論是蔬菜水果、服裝鞋帽,或者掃帚,甚至磚頭也會用頭頂著運輸。夠很奇葩的。

“紅配綠”的搭配在中國可能會被人嘲笑,但在印度,紅配綠很常見,比走在市場裡的印度女人也算是一道風景了。此文章參與#紅紅火火過大年#活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