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含冤而死,殺人者卻不受懲罰,只有一句話“是我們殺了人”

今天來看由 “兩名美籍韓裔青少年為取樂殺死一名韓國大學生的真實事件”改編的電影——

梨泰院殺人事件

洪其善導演為了把當時的案件重現,用了四年的時間,找回當時跟蹤這個殺人事件採訪的40多位記者進行採訪,把具體事件的前因後果呈現在觀眾面前,雖然這個事件歷史上依然沒有得到真正的答案,但為了讓觀眾回到當時的一幕,導演和演員都花了不少心思模仿。據悉在提交往韓國影像登記評審協會的時候並不能通過,因為鏡頭過於血腥,怕引起民眾不安。預告片一共修改了4次才得到確定能上映的程度。

影片伊始,伴隨著淫奢迷亂的迪斯科的燈光和節奏,紙醉金迷的年輕人們瘋狂的扭動著身體和靈魂,洗手間的一隅,一個人的背影,突然一把刀瘋狂的戳上那人的頸動脈,鮮血如噴泉般噴湧四濺,受害者倒在血泊中,這就是梨泰院殺人事件的開端。

韓國檢察機關對案件展開調查,通過美國在韓國刑事調查部門的取證,嫌疑人暫定為美國駐軍和韓國妓女的私生子Pearson。

青少年含冤而死,殺人者卻不受懲罰,只有一句話“是我們殺了人”

證人Alex 詳細描述了當時的情景:

他說:“我和幾個朋友喝酒,並服用了違禁藥品。在亢奮之際,Pearson炫耀自己以前刺傷過人,並對我說:“I will show you something cool,come with me。”(我帶你看一些精彩的事情)隨後我們就進入廁所。那個倒黴的韓國人正在上廁所,Pearson拔出小刀,朝著他的脖頸和心臟捅刺,鮮血即刻噴灑出來,到處都是。我當時嚇壞了。”


其實案件在清楚不過了,他們兩個人,一個是殺人者,一個是幫兇。

然而,一開始承認殺人事實的Pearson,之後卻翻供了,辯稱殺死被害人的是Alex,並描述了截然相反的案情。

而後Pearson也開始詳細的描述了當時的情景:

他說:“Alex說的是錯的,是他殺人那個韓國人。我們在一起喝酒,然後Alex突然拿出一把刀,說:“You didn't kill anyone?I will show you something cool,come with me。”之後我就和他一起進了廁所,那個倒黴的韓國人正在上廁所,Alex拔出小刀,朝著那個人脖頸和心臟捅刺,鮮血即刻噴灑出來,撒到了我的身上,然後我才會把衣服給扔掉。”


隨後,樸檢察官根據屍檢報告認定Alex是兇手,而Pearson被定以藏匿兇器罪名。但是,隨著調查的深入,兩人似乎都有作案嫌疑,案情陷入膠著,檢察官卻始終無法逼近真相。最後,經過律師強力辯護,Alex被以殺人證據不足釋放,而Pearson已經獲刑一年刑滿釋放。

青少年含冤而死,殺人者卻不受懲罰,只有一句話“是我們殺了人”

最後的結局是沒有人對被害人的死承擔責任。

據韓媒報道,1997年,年僅22歲的趙忠弼(音)被發現慘死在梨泰院某快餐店廁所內,他的兩名朋友愛德華·李和亞瑟·帕特森被列為犯罪嫌疑人,接受調查。

在1999年逃至美國16年後,“梨泰院殺人事件”嫌疑人亞瑟·帕特森被壓遣回韓國,即便如此,他依然對自己的犯罪嫌疑矢口否認。

據報道,當地時間23日上午4時26分左右,亞瑟·帕特森抵達韓國。當被問及是否承認殺人嫌疑時,亞瑟·帕特森表示:“我沒有殺人”。

當被問及有什麼想對被害者家屬說的時,他表示:“雖然遺屬們一直以來經受了很多苦痛,但我本不應該出現在這裡。”

1997年,“梨泰院殺人事件”發生後,對該案件進行調查的警官認為,該案件系愛德華·李單獨所為,並對其進行起訴。而亞瑟·帕特森因涉嫌將兇器扔進美8軍營內的水溝內(銷燬證據),同時被起訴。

在一審和二審的判決中,愛德華·李先後被判處無期徒刑和20年有期徒刑,但1998年4月大法院以“證據不充分”為由推翻了此前的判決,並於同年9 月宣佈愛德華·李無罪,當庭釋放。

此後,受害者趙忠弼的父母認為亞瑟·帕特森系真兇,並對其提起訴訟,警方重新開始進行調查。但當時被判處1年零6個月有期徒刑的亞瑟·帕特森在1998年因光復節特赦而被釋放,並於第二年8月逃至美國。

2009年,警察通過調查認定亞瑟·帕特森系真兇,向美國申請引渡。2012年10月,聯邦法院決定將亞瑟·帕特森遣返回韓國,但亞瑟·帕特森申請人身保護令,欲拖延時間。最終,亞瑟·帕特森的申請被駁回,被遣返回韓國。


青少年含冤而死,殺人者卻不受懲罰,只有一句話“是我們殺了人”

案件已經過去幾十年了,在他的眼中可找到一絲的後悔?

“梨泰院殺人事件”是韓國四大未破解奇案之一,同時它也是世界聞名的“囚徒困境”的真實案例。它最特別的地方在於:誰都知道這件案子的兇手就在兩個人中間,但由於兩個嫌疑人相互指控對方才是兇手,出於“疑罪從無”原則,就是沒有辦法定罪。

影片結尾處,Pearson來向檢察官道別時,檢察官正要調離。檢察官說了句:“我雖然不是一個好的檢察官,可我救了你一命。”此刻Pearson用流利的韓語還用的是敬語回答到:“我知道,您不是一直都相信我沒有殺人麼!” 檢察官震驚的問:“你會說韓語?”Pearson用英語笑著說:“我不是在監獄裡學的。”

青少年含冤而死,殺人者卻不受懲罰,只有一句話“是我們殺了人”

青少年含冤而死,殺人者卻不受懲罰,只有一句話“是我們殺了人”

青少年含冤而死,殺人者卻不受懲罰,只有一句話“是我們殺了人”

同時影片最後一個鏡頭也是讓人回味,封死的男洗手間的門後面,死者坐在黑暗冰冷的地板上。真相也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慢慢淡出人們的視線,可是,死者卻無法安眠,生者也無法幸福。

青少年含冤而死,殺人者卻不受懲罰,只有一句話“是我們殺了人”


青少年含冤而死,殺人者卻不受懲罰,只有一句話“是我們殺了人”

觀看完此片,觀影君久久不能平靜。我們中國有句老話,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可是片中的一切都在反駁這句話。兩個未成年的孩子把殺人當過取樂,而且沒有絲毫悔意,過了若干年,他們也許還是絲毫沒有悔意,因為當時他們年輕,他們是迷失的一代,兩個人甚至都拒絕自己的韓國身份。

Alex認識Pearson那麼長時間,竟然不知道他會說韓語。就像當年川島芳子在中國受審的時候堅決不說中國話是一樣的。Pearson完全否認自己的韓國人身份,沒有那份歸屬感,也註定了他不會對自己的所作所為負責。

法律的真諦在於維護正義,但絕對的正義常常是難以企及的,甚至有時候為了實現保障被告人人權這個正義,而不得不放棄對被害人正當性權益的守護。《梨泰院殺人事件》用鮮血淋漓的案例真實再現了法律固有的這種兩難悖論。

就這麼一個駁論讓兩個殺手最後全部無罪釋放,實屬讓人覺得不可思議。其實觀影君覺得,電影想告訴我們的是:我們不是要證明這兩個孩子沒有殺人,我們只是無法確切的證明這兩個孩子殺了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