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否知否,應是育兒好時候!

知否知否,應是育兒好時候!

知否知否,應是育兒好時候!

電視劇《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正在熱播的同時,也在網絡上和現實生活中引起了熱議並且受到一致的好評。不僅僅是這部劇由剛剛官宣的趙麗穎和馮紹峰主演,還因為這部戲製作精良,演員表演精湛,人物形象鮮明,故事情節發展合理。而且,大家在關注劇情的同時,劇中的教育話題也引起了廣泛的討論。

母親的素養,決定孩子的性格

1、如蘭——王若弗

心直口快不做作,名門風範有做派

如蘭是盛家嫡女,一出生便比別人高貴。在宋朝封建禮教的束縛下,等級森嚴,嫡女便意味著更尊貴。在這樣的環境薰陶下,如蘭也養成了飛揚跋扈、趾高氣揚的性格特點。而從這些,我們可以看出她的第一任老師——母親的教育方式。

她的母親王若弗是一個心思單純、性格暴躁的人,只知道愛女,卻不懂得教給孩子為人處世之道。她一生都陷在與妾侍林小娘的爭鬥之中,所以教給女兒的也都是高人一等、眼高於頂的行事做派。

2、墨蘭——林小娘

上樑不正下樑歪

墨蘭,盛家妾侍林小娘所生,因為母親受寵,所以她也跟著女憑母貴。雖是庶女出身,她的吃穿用度卻要比嫡女還要好。從小嬌生慣養,加上母親林小娘的日燻月染,墨蘭從小做事便是為達目的,不擇手段。

在墨蘭的眼中,只要能達到目的,一切都可以利用。這樣的處事風格,在短時間內可能會達到目的,但是終究不是長久之計。墨蘭深受其害,最終被溺愛貽害終身。

3、明蘭——衛小娘

爭強好勝未必是好事,凡事活著最大

明蘭的母親是盛家最不受寵的侍妾衛小娘,沒有大娘子的權勢,也沒有林小娘的嫵媚,要想活下去,只能隱忍。所以,明蘭比別的孩子都能隱忍。她小時候吃的、用的都比姐姐們差,後來母親去世,她被祖母疼愛,祖母從不嬌慣她,而是帶她長見識、增智慧、明事理、通人情。

衛小娘出場不過三集,但她把一個隱忍賢惠、得體大度的女性演繹地淋漓盡致。特別是她教育小明蘭那一段,更值得父母借鑑。許多父母都希望孩子當第一名,但是真正進入職場和社會,沒實力又沒背景的情況下就應該沉住氣,韜光養晦乃正道。

知否知否,應是育兒好時候!

縱觀三個女孩,如蘭、墨蘭從小條件好,吃穿不愁,父母寵愛,但也造就了兩個孩子經不起世事、不通人情的缺陷;明蘭從小生活艱難,見識了人間冷漠,後雖一應用度也和兩個姐姐相差無幾,但是她的身上卻比她們多了見識、胸懷和智慧。所以,外在條件的好壞並不能決定孩子的未來,真正能決定孩子未來的是父母的眼光和見識。

原生家庭教育的影響有多大

明蘭的生母去世早,按理說盛老爺應該多關切一點明蘭,可是事實恰好相反,他不僅從未單獨探望過明蘭,甚至幾乎每次提起都是一筆帶過;三個女兒都捱了打,父親卻只關心墨蘭,給墨蘭送藥;明蘭小時候會主動去找爹爹,讓爹爹抱,長大後卻連說話都格外生分。

於是有了下面這一幕,面對父親突然的關心,明蘭一句“如今都好”,外人看起來是懂事,誰知她經歷了多少辛酸。錯過孩子陪伴的有效期,終身無法彌補。

知否知否,應是育兒好時候!

盛老爺這種對於明蘭的忽視,和當代常見的“喪偶式育兒”竟有幾分相似。孩子雖然不說,但心底的傷痕已經深深印刻。心理學家榮格曾經說過:原生家庭對家裡子女的影響越深刻,子女長大之後,就越傾向於按照幼年時的世界觀來觀察和感受成年人。

孔嬤嬤的教育課給我們的啟示

劇裡有這麼一場戲,課堂上墨蘭處處爭強好勝,纏著孔嬤嬤問東問西,如蘭幾次想詢問都被打斷,心生怨恨。後來兩人你一言我一語吵了起來,明蘭相勸也無濟於事,反而越吵越兇。孔嬤嬤將盛紘夫婦、林小娘一併請出來,實施了一場精彩的懲戒教育。

盛紘一看女兒們惹出禍事來,張口便罵,要動用家法。但孔嬤嬤卻說:天底下逃不過一個理字,打之前先要讓姑娘們明白為什麼捱打,自己到底錯在哪兒了。

在墨蘭信口雌黃的時候,孔嬤嬤一語道破墨蘭的小心思,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墨蘭還要狡辯,孔嬤嬤卻向盛紘說:在子女眾多的家族裡,做父母的定要一碗水端平,才可避免兄弟姊妹生出嫌隙。只有家人一心,家族才可興旺。說的盛紘和林小娘啞口無言,有心袒護卻也只能乾瞪眼。

孔嬤嬤隨後又指出瞭如蘭的錯誤,說得如蘭也是心服口服,甘願受罰。在講到明蘭的時候,盛紘認為明蘭無錯,不必受累挨罰,但是孔嬤嬤卻說,明蘭受罰是為了叫姊妹們知道,一個家族裡面是共榮共損。

孔嬤嬤在教育方面有三點值得我們借鑑:

1、不動氣、不懊惱,不指責孩子們擾亂課堂,更不是以老師的威嚴去逼迫學生認錯,而是指出學生錯在何處,為何而錯。我們的家長、老師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難免會遇到是否打孩子這個選擇難題,但其實不管是說教還是打罵,這些都不是目的,真正的目的應該在於讓孩子明事理、懂人情。孩子小時候懂得了禮法,養成了良好的習慣,長大了自然可以少走彎路,成為一個光明磊落、堂堂正正的人。

2、做事先理清思路,謀定而後動。在盛家這個大家庭裡,牽一髮而動全身,孔嬤嬤將問題講的一清二楚,無可辯駁,讓在座的家長也心服口服。做事有章有法,有尺有度,講話不緊不慢,做事有條不紊,這樣的風範是我們應該學習的。

3、學高為師,身正為範,高瞻遠矚,方得教育。學高為師,身正為範,是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一句名言,意即身正才能師為人範。有的家長,自己忙著玩遊戲、搞聚會,卻口口聲聲要求孩子好好學習;有的老師,不注重自己平時的一言一行,又如何樹立道德榜樣,讓學生信服?

知否知否,應是育兒好時候!

電視劇雖然是藝術形式,但是裡面折射出來的一些道理卻值得我們深思。願你也能從中悟道,做一名好父母、好老師。

莎士比亞說,一千個讀者心目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有的觀眾認為《知否》是類似於宮鬥劇的“宅鬥劇”,也有不少年輕人說它是一部愛情劇。在寶媽的眼裡,它就是一部融合了眾多元素的家庭教育片。你還從這部電視劇裡學到了哪些育兒之道呢?留言跟大家一起討論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