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四大菩薩之文殊菩薩來源

文殊菩薩,梵名Mañjuśrī ,音譯作文殊師利、曼殊室利、滿祖室哩,意譯為妙德、妙吉祥、妙樂、法王子。又稱文殊師利童真、孺童文殊菩薩,為佛教四大菩薩之一。文殊菩薩是佛陀怙恃之一。文殊菩薩又稱法王子,為智慧之象徵,身紫金色,形如童子,五髻冠其項,右手持金剛寶劍,能斬群魔,斷一切煩惱,左手持青蓮花,花上有金剛般若經卷寶,象徵所具無上智慧,坐騎為一獅子。

民間四大菩薩之文殊菩薩來源

文殊菩薩的來源有一下幾種說法。

據《文殊師利般涅槃經》所記載:文殊菩薩是舍衛國多羅聚落梵德婆羅門之子。後來詣仙人處,求出家法,卻無酬對者,乃皈依佛,出家學道,住首楞嚴三昧,行稀有難事,佛涅槃後五千四百歲時至雪山,為五百仙宣暢演說十二部經,後還本生地,在尼拘樓陀樹下入涅槃。

在《放缽經》中,佛陀也說:今我得以成佛,都是文殊菩薩的恩德!過去無數諸佛,也都是文殊師利弟子,未來當成佛者,也都是文殊菩薩威神力所致。就好像世間的小孩有父母一樣,文殊菩薩是一切眾生在佛道中的父母。

民間四大菩薩之文殊菩薩來源

又據傳說,預知釋迦牟尼佛將在倫比尼園出世,而當時尼泊爾(加德滿都)還是一片荒涼沼澤地,於是文殊菩薩慈悲為懷,不避艱辛,提前二十餘年,率領弟子數十人,由五臺山至尼泊爾,移山填沼建造城池,以迎接偉大佛陀降臨人間。

《華嚴經·菩薩住處品》說:‘東方有處名清涼山,從昔以來,諸菩薩眾,於中止住。現有菩薩文殊師利,與其眷屬,諸菩薩眾,一萬人俱,常在其中,而演說法。’

《文殊師利寶藏陀羅尼經》亦說:‘爾時世尊,告金剛密跡菩薩言:我滅度後,於此瞻部洲東北方,有國名大振邦,其國有山號曰五頂,文殊童子,遊行居上,為諸眾生,於中說法。’

文殊菩薩也是有坐騎的,坐騎為青毛獅子,青毛獅子怪即獅駝洞老妖。原是文殊菩薩的坐騎,青毛獅子,成精下凡。它手執一把明晃晃的鋼刀,大口能吞十萬天兵,與白象、大鵬結拜為兄弟專門在獅駝嶺吃人,阻礙唐僧師徒西天取經,最後,文殊菩薩奉如來之命,下山降服妖。

民間四大菩薩之文殊菩薩來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