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是有史以來最爭議的「最佳」

有一種電影,永遠不怕沒有觀眾。

權威電影。

之於電影,什麼是權威?

在大家印象裡——

獎項是權威,奧斯卡是權威。

奧斯卡最佳電影,權威之中的權威。

可“最佳”,誰說了算?

有人讚美情感,有人讚美思想,有人讚美色彩,有人讚美淡然。

滿足了精英,是不是失望了大眾?

滿足了弱勢,是不是刺痛了強勢?

電影是藝術,而藝術與權威本就相剋。

最近就有一家媒體,向歷史上最“權威”的91部電影發起挑戰。

美國媒體《Vulture》,簡單有力的大標題——

《91屆奧斯卡最佳電影的排名》。


可能是有史以來最爭議的「最佳」


把從第1到第91屆的所有奧斯卡最佳,重新排名。

它用什麼詞總結?

平庸。

但平庸之後,它又莫名其妙樂觀起來。

儘管平庸是主流,但,這個片單依然散落著不少好作品——有時候很好,偶爾極好,但大部分是還不錯的電影。

Vulture

很有意思。

一般覺得撲街的,它叫好,一般覺得好的,它說撲街。

不少我們認為的“神作”,被它三言兩語,啪啪打臉。

毒舌程度,跟Sir不相伯仲。

別急生氣,我們先聽聽它的理由。

(礙於篇幅,原文有作刪改,感興趣的請到文末,點擊閱讀原文)

91. 《百老匯旋律》(1928)

90. 《壯志千秋》(1930)

89. 《撞車》(2005)


可能是有史以來最爭議的「最佳」


好狗血。

(豆瓣評分8.6,20W人)

88. 《歌舞大王齊格飛》(1936)

87. 《戲王之王》(1952)

86. 《藝術家》(2011)


可能是有史以來最爭議的「最佳」


像奶油和糖果,《藝術家》非常老套,不就給你甜味嘛,告訴你電影有多重要,愛情有多奇妙。

諸多老套。

而且還很作,尤其男主。

(豆瓣評分8.4,8W人)

85. 《亂世春秋》(1932)

84. 《為黛西小姐開車》(1989)


可能是有史以來最爭議的「最佳」


三十年前就這麼做作。

為什麼這麼說,詳見第80名(《綠皮書》)。

(豆瓣8.2,2W人)

83. 《美麗心靈》(2001)


可能是有史以來最爭議的「最佳」


鼓舞人心的結局實在太噁心,這部就是為獎而拍的電影典範。

(豆瓣評分8.9,40W人)

82. 《翼》(1927)

81. 《與狼共舞》(1990)


可能是有史以來最爭議的「最佳」


白人成了邊緣群體的英雄,還這麼長,累。

(豆瓣評分8.9,6W人)

80. 《綠皮書》(2018)


可能是有史以來最爭議的「最佳」


傻白甜故事,告訴你只要分享炸雞和歡笑,再大的種族溝壑也能平息。

情感還算美,但就還是很過時,也很天真。

《綠皮書》的勝出,說明不論學院派再怎麼進步,他們的團隊依然有問題,就喜歡給那種過分簡單,過分老套的心靈雞湯投票。

你不能否認創作者的真摯,但同時你又想問,為什麼他們回溯了曾經的真實社會問題,但又隔離出一個帶情懷濾鏡的往日?

《綠皮書》基於真實故事,但不是很真。

(豆瓣評分8.9,37W人)

79. 《左拉傳》(1937)

78. 《霧都孤兒》(1968)

77. 《貧民窟的百萬富翁》(2008)


可能是有史以來最爭議的「最佳」


視覺技法挺炫目,BGM挺刺激,主演挺有愛。

但我們還是喜歡導演更憤世嫉俗的作品。

(豆瓣評分8.5,47W人)

76. 《美國麗人》(1999)


可能是有史以來最爭議的「最佳」


它的都市痛苦那麼笨拙,那麼僵硬,還炫耀著它不具有的深度。

(豆瓣評分8.5,22W人)

75. 《叛艦喋血記》(1935)

74. 《勇敢的心》(1995)


可能是有史以來最爭議的「最佳」


一方面,《勇敢的心》讓你血脈僨張,激動不已;另一方面,梅爾·吉布森對流血太狂熱,熱到有點麻木了。

而當他放慢節奏去聊宮鬥和權謀的時候,電影就無聊死了。

(豆瓣評分8.9,36W人)

73. 《逃離德黑蘭》(2012)


可能是有史以來最爭議的「最佳」


它實在太熱衷於討好你的觀影快感了,所以它根本不care自己有多麼失真

是很有趣,也比較一次性。

如果它沒有贏奧斯卡最佳,人們應該會更喜歡它。

(豆瓣評分8.2,19W人)

72. 《君子協定》(1947)

71. 《走出非洲》(1985)


可能是有史以來最爭議的「最佳」


好看的明星,史詩級配樂,絕美的非洲大草原,還有一場“一個死了另一個記一輩子”的愛情。

有點做作,但也幸虧沒更差了。

你媽媽看了應該會哭。

(豆瓣8.5,5W人)

70. 《國王的演講》(2010)


可能是有史以來最爭議的「最佳」


鼓舞人心,也挺有範兒。只不過它太保守了,保守到無趣,還有點不要臉。

(豆瓣評分8.3,40W)

69. 《日月精忠》(1966)

68. 《甘地傳》(1982)

67. 《烈火戰車》(1981)

66. 《雨人》(1988)


可能是有史以來最爭議的「最佳」


這部電影的溫暖,感動,和它那種人畜無害的,稍微勵志的基調,很容易得奧斯卡的。

(豆瓣評分8.7,25W)

65. 《炎熱的夜晚》(1967)

64. 《阿甘正傳》(1994)


可能是有史以來最爭議的「最佳」


有人說是二戰後美國生活的荒唐寓言。

有人說它用噁心的保守派視角描寫了60年代的反主流文化。

有人說是一部讓千百萬人痛哭流涕的電影。

不管你怎麼看,《阿甘正傳》依然提供了集體高潮,也提供了太天真的價值觀。

為了讚美天真,電影甚至塑造了一個可愛正直的傻子主角,而這人根本沒發現自己整天跑進重要的政治事件和文化熱點裡(水門事件?阿甘就是報警的那個哦!)。

幸運的是,它誕生在網絡媒體之前。

如果現在才出來,我們得吵死去。

(豆瓣評分9.4,106W人)

63. 《浮生若夢》(1938)

62. 《金粉世界》(1958)

61. 《環遊世界八十天》(1956)

60. 《與我同行》(1944)

59. 《大飯店》(1932)

58. 《音樂之聲》(1965)


可能是有史以來最爭議的「最佳」


純粹的胡說八道。

導演很聰明地改編了原著音樂劇,而且跳過了真實故事裡那些比較黑暗的部分。

要嘲笑這部片很容易。

要忘掉那些旋律,很TMD難。

(豆瓣評分9.0,30W人)

57. 《角鬥士》(2000)


可能是有史以來最爭議的「最佳」


雷德利·斯科特給了《角鬥士》足夠的肌肉和深度,算是一部OK的古裝武打史詩。

羅素·克勞的粗獷男子漢表演,也給角色的悲情落魄感加分。

《角鬥士》這種電影特別容易變成一部普通的暑期檔大片,但他們給了它靈魂。

(豆瓣評分8.5,14W)

56. 《水形物語》(2017)


可能是有史以來最爭議的「最佳」


《水形物語》有著導演託羅一如既往的侷限:太過臣服於自己那種寶貝的奇幻調調。

不過,對一個熱愛類型片的導演來說,託羅還是融合了幾個類型,創造了一個有意思的怪獸,來致敬老派電影製作。

(豆瓣評分7.2,29W)

55. 《莎翁情史》(1998)

54. 《騙中騙》(1973)

53. 《芝加哥》(2002)

52. 《巴頓將軍》(1970)

51. 《英國病人》(1996)

50. 《拆彈部隊》(2009)

49. 《午夜牛郎》(1969)

48. 《百萬美元寶貝》(2004)

47. 《鳥人》(2014)


可能是有史以來最爭議的「最佳」


很多人會詆譭這部片,很多,很多人。

但我們依然很欣賞導演的瘋狂見解,而且他還那麼純粹,那麼肆無忌憚。

這故事講的是一個老去的藝術家,把他的生命投注於一個肯定撲街的事業。

故事有點蠢,又有野心,自以為正直,又自命不凡,還有點美好。

這部電影是演員的天堂啊。

你有見過愛德華·諾頓這麼輕巧,這麼有意思嗎?

我們慢慢喜歡它,也沒那麼不爽它的誇張了。

我們還在,噴子靠邊。

(豆瓣評分7.9,17W人)

46. 《普通人》(1980)

45. 《克萊默夫婦》(1979)

44. 《聚焦》(2015)


可能是有史以來最爭議的「最佳」


這部電影致敬頑固,致敬決心。

而它也致敬了平淡的表演方法(除了馬克·魯法洛的一些戲外)和編劇手法——

讓一個可以很刺激很緊張的故事,迴歸自然和真實。

(豆瓣評分8.8,16W人)

43. 《母女情深》(1983)

42. 《洛奇》(1976)

41. 《野戰排》(1986)

40. 《當代奸雄》(1949)

39. 《賓虛》(1959)

38. 《君子好逑》(1955)

37. 《湯姆·瓊斯》(1963)

36.《青山翠谷》1941

35.《蝴蝶夢》1940

34.《失去的週末》1945

33.《忠勇之家》1942

32.《指環王3:王者無敵》2003


可能是有史以來最爭議的「最佳」


從三部曲中突然抽一部出來,讓它顯得這麼特別,似乎有點不對。

彼得·傑克遜的牛逼大作,更應該被理解為一場9個半小時的電影(只不過被分成了三章)。

但,《王者歸來》還會是我們最喜歡的一章,它結合了傑克遜的大格局,和他信手拈來的小暴力。

電影裡有些地方藏著人性原始的震撼力,簡直像從噩夢裡提取出來一樣。

霍比特人的部分還是挺無聊的,但其他的內容真的會6翻你。

(豆瓣評分9.3,39W人)

31.《泰坦尼克號》1997


可能是有史以來最爭議的「最佳」


新一代的《亂世佳人》。

《泰坦尼克號》電影,跟那艘船一樣,又強大又笨重。

裡頭詹姆斯·卡梅隆幻想的傑克蘿絲的愛情,既門不當戶不對,又似乎命中註定。

比之史詩級愛情悲劇,這個導演反倒更經常玩動作片。

很難說《泰坦尼克號》的影響力有多大——它本來看起來註定失敗,結果,莫名其妙地,變成了一場全球轟動。

彷彿卡梅隆獨自從腦海中逼出了這種偉大。

電影既暴露了卡梅隆的編劇缺陷(有些個臺詞啊),又永遠曝光了這個男人在大銀幕上的大師之力。

(豆瓣評分9.3,100W人)

30.《一個美國人在巴黎》1951

29.《老無所依》2007

28.《末代皇帝》1987


可能是有史以來最爭議的「最佳」


第一部能夠進紫禁城拍攝的電影——到現在還聽起來不可能啊。

這個千載難尋的機會,貝託魯奇沒有讓它逃離指尖。

這部電影,既關於宏大,又關於個體:

一個孩子,一個男人,一個億萬子民之國。

這麼多年回看,它依然很棒,因為它根本就不是一部政治電影。

它聚焦溥儀的生命細節,所以,不論你來自哪,你都能理解。

如果看電影是投資,《末代皇帝》需要你投入不少時間,但它也是回報最大的那種。

(豆瓣評分9.3,29W人)

27.《無間道風雲》2006


可能是有史以來最爭議的「最佳」


沒什麼人會認為這部是馬丁·斯科塞斯最好的電影,即便只有這部電影才終於讓他得了奧斯卡。

不過,它還是真的變態好看啊。

斯科塞斯簡直,隨隨便便,就弄出了一個殘酷又有趣的奇觀電影(他也經常拍這種主題)。

當然,你可能更希望給他的《憤怒的公牛》或《好傢伙》頒奧斯卡。

但,這部也沒啥問題。

畢竟,往後餘生,只要你在電視上看到它,你都很難關掉了。

(豆瓣7.2,8W人)

26.《安妮·霍爾》1977

25.《西線無戰事》1930

24.《西區故事》1961

23.《哈姆雷特》1948

22.《不可饒恕》1992

21.《為奴十二年》2013


可能是有史以來最爭議的「最佳」


這個片單裡有沒有一部讓你想說:

電影很棒,不過我絕不想看第二次。

《為奴十二年》可能就是那個。

這是一部強烈的噩夢,它不准你舒心,它不給你看“善良的白人”出現拯救主角。

導演以前的《飢餓》和《羞恥》都是在探討人性的冷峻,但《為奴十二年》,以對人類的殘忍和對人類的耐力的描寫,當仁不讓是他的巔峰。

(豆瓣評分8.0,13W人)

20.《亂世忠魂》1953

19.《飛越瘋人院》1975

18.《桂河大橋》1957

17.《窈窕淑女》1964

16.《黃金時代》1946

15.《法國販毒網》1971

14.《獵鹿人》1978

13.《沉默的羔羊》1991

12.《桃色公寓》1960

11.《月光男孩》2016


可能是有史以來最爭議的「最佳」


我們還有點震驚。

先是因為這部電影的情感力量。

然後,是因為它在奧斯卡的奇蹟勝出。

我們承認,我們也不知道《月光男孩》該如何和歷年的奧斯卡最佳爭鋒。

電影充滿了即時性和真心,講述了一個年輕的同性戀在人生的三個重要階段的故事。

《月光男孩》的疼痛很生澀,它的贖罪力量也依然強烈。

對於我們來說,這部電影更像一顆寶貴的,易碎的珠寶,需要我們去呵護,不要被外部世界破壞了。

但我們低估了《月光男孩》:因為,整個世界都挺接納它的,而且喜歡它。

(豆瓣評分7.3,9W人)

10.《莫扎特傳》1984

9.《亂世佳人》1939

8.《一夜風流》1934

7.《辛德勒的名單》1993

6.《阿拉伯的勞倫斯》1962

5.《碼頭風雲》

4.《教父2》

3.《彗星美人》

2.《教父》


可能是有史以來最爭議的「最佳」


不是電影,而是神話。

第一次看的人可能會驚奇:《教父》也太親民,太商業了吧。

這沒什麼。

讚美《教父》的聲音,的確常常忽視它純粹的娛樂價值。

它如何能夠結合嚴肅的主題和可怕的暴力事件,它又如何能把一個破小說轉化成一場兇險又宏觀版的美國夢?

《教父》的其中一個寶藏是,它講述了人是多麼容易墮落,我們如何想逆天改命卻又終於被宿命鎖死。

而影片最終,女主角的臉,是天真永遠破碎的象徵。


可能是有史以來最爭議的「最佳」


(豆瓣評分9.2,48W人)

1.《卡薩布蘭卡》


可能是有史以來最爭議的「最佳」


當時的人,尤其是《卡薩布蘭卡》的演員們,都沒覺得這部電影有多牛批。

它只不過是亨弗萊·鮑嘉在5年內拍的18部電影中的,其中一部。

而且它當時還被急急送進電影院,以便跟上二戰的熱點。

當時,影評人們讚美它,觀眾們卻大多覺得無聊。

而現在,《卡薩布蘭達》已經是最被喜愛的好萊塢電影了。

因為,它有戰爭的背景;它有世界最大的電影明星,而明星也在他們的最巔峰時期;它有一個愛情悲劇;它有無數不完美的角色(由永恆的配角演繹);它有無盡的名言名句;而且,還有我們的男主女主,雖然他們幾個的問題在這個瘋狂的世界不值一提。

你閉上眼睛,那個完美的結局,就會在你記憶中重現。

每部電影,都或多或少地想成為《卡薩布蘭卡》。

但只有它是它。

(豆瓣評分8.6,15W人)

當然,以上排名有著強烈的主觀色彩。

他們明顯排斥那些雞湯的、造夢的幼稚電影。

他們偏好那些真實,殘酷,成熟的世界觀。

Sir對其中的內容也有不少異議。

但這也是“權威”的價值——

它給你一個目標,通過對它反覆的討論、質疑、再討論,你才能在眾說紛紜中逐漸找到自己,認清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