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日报|离退休干部上讲台 掀起大学习热潮

福建日报|离退休干部上讲台 掀起大学习热潮

离退休干部上讲台 掀起大学习热潮

福建日报|离退休干部上讲台 掀起大学习热潮

“这场宣讲活动组织得很好,使我们老同志加深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解,从而进一步强化‘四个意识’,更加自觉践行‘两个维护’。我们要继续努力做到知行合一,在新时代展示新气象,实现新作为。”福建师范大学原党委书记、龙岩市委巡视员邱炳皓说道。

今年以来,全省各级老干部工作部门采取一系列实实在在的措施尤其是宣讲活动,在广大离退休干部中兴起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学习”热潮。

巡回宣讲引热议。到离退休干部身边去,用老同志听得懂的话进行宣讲,是“大学习”取得实效的重要保证。8月下旬以来,省委老干部局组建离退休干部宣讲团,邀请郑传芳、李新生、苏劲等一批老教授作为宣讲团成员,在省直、9个设区市以及平潭进行全省离退休干部“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巡回宣讲,直接受众近3000人次。宣讲活动受到了广大老同志的热烈欢迎和高度赞誉,“宣讲报告对我们老同志全面、系统、深入掌握新思想提供了有力的指导帮助,让党的最新理论创新成果更加入脑入心、落地生根。”90岁的抗战老战士吴光然说,“教授深入浅出的讲解,让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新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我要坚持自学,活到老,学到老,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尽自己的一份力量。”漳州电大离退休党支部书记张德群表示,“宣讲报告结合实际,深入浅出,让人豁然开朗,信心满怀,鼓舞人心,催人奋进。既有高度,又有深度,更有温度。”

深入基层接地气。在加强自身学习的基础上,广大离退休干部发挥自身优势,通过编创歌舞、南音、山歌以及用方言宣讲等各种形式,深入田间地头、厂矿社区、公园广场,向群众宣传宣讲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以及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新成就。福州市通过“主题宣讲红色大擂台”产生“十佳银发红色宣讲员”,并组织他们开展进企业、进农村、进机关、进校园、进社区、进军营、进网络的“七进”百场巡回宣讲活动。泉州市关工委组建十九大精神宣讲团,精心准备35个宣讲题目,进校园、进社区、进企业开展新思想宣讲活动,带动全市宣讲853场次,参与人数达17.6万多人次。三明市深入社区、深入老同志中开展新思想和十九大精神学习宣讲会。莆田、平潭等地组织“夕阳红”老干部宣讲团深入乡村、社区用方言向党员、群众宣讲新思想。宁德市宣讲轻骑兵“夕阳红”小分队到学校、进社区,以快板、三句半、诗歌朗诵、演讲等形式宣讲新思想和十九大精神。

学思践悟见成效。通过“大学习”,厦门的离退休干部纷纷表示,“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重中之重,切实学懂弄通做实;要以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为契机,发挥老同志的优势,用自己亲历40年之声、之眼,讲好40年变化的故事,带头传播好声音,弘扬正能量。”“苏教授用了图表、视频等资料,声情并茂地向我们详尽展示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生动内涵,收获很大!回去后要继续学习,把新思想内涵学深学透,并在老干部队伍中积极宣传。”龙岩市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吕庆昌听完报告高兴地说。福州市人大离退休干部第二党支部书记吕英说:“报告让我们退休同志及时了解新时代的政治情况、理论的新变化,为传播正能量增添自信。我退休后在做老促会的工作,在今后的工作中将进一步贯彻好新思想、新理念、新要求,为老区人民过上好日子贡献力量。”(闽老言)

长流水 不断线 乐奉献——全省关工委老同志关爱服务青少年工作纪实

福建日报|离退休干部上讲台 掀起大学习热潮

近日,中国关工委相关领导,在我省有关文件上作出批示:这是个含金量很高的文件,感谢党委加强领导、重视和支持。希望福建省各级关工委认真贯彻落实,更加扎实工作,为培养青少年健康成长成才作出贡献。领导的殷切希望,说出了福建省广大老同志的心声。多年来,全省各级关工委和广大“五老”人员,坚持长流水、不断线地开展助学、劝学、关爱、阳光共享、助业、暖冬、疏导、监督、帮教等“九项志愿服务行动”,解决了大量的青少年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为他们健康成长成才做出了贡献。

尽力帮扶。各级关工委对因天灾人祸等原因,而面临失学和读书难的青少年,开展捐资助学行动。仅2017年全省共筹集2.7亿元,资助23万贫困学子。2018年春节期间,了解到闽北山区孩子寒冬来临缺衣少被的情况,省关委发动省直有关部门和老同志慷慨解囊,捐赠价值达10万元的新棉被,解决了孩子们温暖过冬的问题;联系HOZ时装,捐赠价值208万元服装,让贫困孩子过上温暖喜庆的春节。对失业的青年,各级关工委积极协助有关部门做好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并主动提供职业介绍、信息咨询和参谋服务,让失业青年实现就业和创业。如,近年来,厦门同安区就培训失业青年8375人,介绍3万多青年就业。

用心关爱。各级关工委深入农村对留守儿童开展调查摸底、建立档案、结对帮扶,着力解决他们亲情缺慰、生活缺助、心理缺疏、学习缺导、安全缺护等问题。通过协助政府出台有关政策、开办学校、盖教学楼、改革招生办法等,解决流动儿童读书难的问题。如厦门市关工委协调有关部门,办起全省第一所“外来工子弟”学校,解决了3万多流动儿童读书问题。晋江市关工委协助政府解决18万流动儿童上学问题,并出台“六个一视同仁”的政策。全省发动6722位“五老”人员,组建1325个监督小组,对网吧实行义务监督,引导青少年健康上网、抵制低俗文化,为净化网络环境筑起“防火墙”。2017年,“五老”监督员检查网吧达13.5万人次,劝阻未成年人进入网吧10434人次。

以情化人。关工委“五老”人员经常深入无故辍学的孩子家中,反复做孩子及其父母的思想工作,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让他们重返校园。组建心理咨询机构,组织心理专家、教师,进学校、进社区、进农村、进企业开展青少年心理教育、咨询活动,引导青少年学会自我心理调适、清除心理困惑,形成健康人格品质,促进身心健康。如,福州仓山区青少年心理咨询中心,2018年以来接受学生和家长面对面咨询521人次,电话咨询232人次,深入基层接受心理咨询达6200人次。每年元旦春节,省关工委都要牵头组织省直机关、省司法厅、省综治办、省公安厅、省监狱局、省未保办的同志,深入省未管所、未戒所看望服刑、戒毒的孩子,并与他们促膝谈心,殷切希望他们奔向光明的路。泉州市组织百名少年犯妈妈、百名社会各界代表、老年大学艺术团和心理咨询师到监内,开展亲情帮教活动,还带领企业家到监内与即将刑满释放的青少年签订就业意向书,为他们解除后顾之忧,避免重新犯罪。

做好关心下一代工作,关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全省各级关工委和广大老同志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坚持服务青少年的正确方向,在教育引导、关爱服务青少年健康成长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周保俤)

初心的坚守——记省公安厅交警总队退休干部黄东民

2014年,花甲之年的黄东民从省公安厅交警总队装保处处长岗位退休。他本可与常人一样,尽享城区安逸的生活,然而,他却背起行囊,选择了“再下乡”,来到40多年前曾经插队过的革命老区村——尤溪县溪尾乡秀峤村,成为秀峤村的“新乡贤”、美丽乡村建设的编外“指导员”。今天,秀峤的村民,人人都夸黄东民好,这是他人格的魅力,更是初心的坚守。

不忘初心的忠实“践行者”

“当年秀峤帮我成长,今天我助秀峤发展”,这是黄东民常常说的一句话。时光荏苒,45年前,20岁的他积极响应党的号召,从省城福州来到尤溪秀峤村插队,与村民们结下了深厚的情谊,在这里入了党,并许下“建设秀峤,服务秀峤”的铮铮誓言。知青乡亲,牵手同心,这既是他的人生成长轨迹,更是一名共产党人本色的生动体现。也正是这份初心的坚守,给秀峤山村带来美丽“蝶变。”迎宾园、福寿园、精神园、形象园、观光园,幸福桥、平安路、健步道、农家乐广场交相辉映。近年来,秀峤村先后被评为“全国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省“扶持村级组织集体经济试点村”和“乡村旅游特色村”。

美丽乡村建设的编外“指导员”

2015年初,秀峤村被列为我省“千村整治、百村示范”村庄,黄东民主动挑起了编外“指导员”的重担。村口老蒋家搭盖的旱厕位于主街的人行道规划线路上,几次做工作都不愿拆除。凭着与老蒋家有着几十年的交情,黄东民把老蒋请到自己的宿舍拉家常,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并一次次地登门,终于说服老蒋。此次环境整治中,全村共拆除旱厕20个、猪栏6个、空心房2座,清理疏通村内沟渠水道500米,村容村貌焕然一新,秀水峤山越发灵秀。

精神家园建设的精心“设计者”

振兴乡村需要依托传统文化的支撑,黄东民特地从福州请来设计师,专门为秀峤的美丽乡村建设问诊“把脉”,要让秀峤的石头“唱起歌”。就这样,由他发起,村两委、爱心人士一起参与,把朱子的“家文化”、中国的“福文化”融入美丽乡村建设的热潮中。经过几年的努力,秀峤村3公里长的以“文化为景”的书法艺术长廊初具规模,已成为独特的“秀峤名片”。唱完“文化歌”,再让石头唱支“精神曲”。2015年,他建议以村里首笔1.5万元卖石钱作为启动资金,筹建秀峤爱心互助金,用于村里的敬老奖学、扶贫济困等。并且每年年初和“七一”,他都带头并动员村里党员捐款表爱心。截至目前,爱心互助金已累积10多万元,温暖着一方百姓,传递着向上向善的正能量。

金杯银杯,不如百姓的口碑。黄东民对秀峤的眷念,对村民的情谊,不能简单地用“大爱”二字来形容,而是一种坚守,坚守扎根农村、为民服务的庄重承诺、坚守一名老共产党员的不变初心。(谢道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