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兩大珠寶設計比賽 設計新星彰顯非凡創意

香港國際珠寶展與香港國際鑽石、寶石及珍珠展既是珠寶業界的年度盛事,也是環球珠寶設計師發表新作,彰顯非凡創意的理想平臺。主辦方香港貿易發展局於展覽期間展出了兩大珠寶設計比賽"國際珠寶設計大獎"和"香港珠寶設計比賽"的優勝作品。

被譽為珠寶業界奧斯卡、兩年一度的國際珠寶界盛事"國際珠寶設計大獎",今年共頒發了15個獎項,包括"冠軍中之冠軍"。而香港珠寶設計比賽歷年為業界發掘不少優秀的設計新星,並向國際買家展示了優秀的香港珠寶設計。

香港兩大珠寶設計比賽 設計新星彰顯非凡創意

國際珠寶設計大獎2019各獎項順利誕生,優勝作品於第36屆香港國際珠寶展期間在展覽廳1D大堂展出,讓

國際珠寶設計大獎:"冠軍中之冠軍"以教堂建築群揭示奧秘

每兩年一度的"國際珠寶設計大獎"自2009年由香港貿易發展局主辦,及由香港珠石玉器金銀首飾業商會、香港珠寶玉石廠商會、香港珠寶製造業廠商會及香港鑽石總會有限公司合辦。此大獎雲集世界各地珠寶設計比賽的冠軍得主,共同角逐各個獎項,藉此表揚傑出珠寶設計師及推動業界在設計經驗、專業及工藝上的交流 。

首席評判馬墉宜表示,香港國際珠寶展雲集全球珠寶展商,是業界的環球盛事,所以這個兩年一度的國際珠寶設計大獎更要精益求精,要在高水平中競爭。"今次的所有參賽作品都是出類拔萃,是世界不同珠寶設計比賽的冠軍之作,設計師通過珠寶表達了各地的文化,我在今次比賽裡看到很多創意、手工藝和美感。"

本屆"國際珠寶設計大獎"反應非常熱烈,接獲來自全球21個國家和地區,共137份冠軍級作品,競逐多個獎項。最高殊榮——"冠軍中之冠軍",由美國設計師Aleksandr Maryaskin奪得。名為"Discovery of Eggcellance"的裝飾品,作品上的教堂建築群讓他回想起居住在烏克蘭時修復的一座有2000年曆史的古老教堂,而鵝蛋形的設計正好讓其須以扭曲的方式打開,並揭示當中的奧秘。

香港兩大珠寶設計比賽 設計新星彰顯非凡創意

由美國設計師Aleksandr Maryaskin(左圖中)在首席評判馬墉宜手中接過國際珠寶設計大獎

設計師力求突破 作品蘊藏小故事

另一評審顧紀筠說:"珠寶設計不只講求美感,更需要靈魂,我很開心從這次比賽看到每件作品的背後故事和設計意念,今次的參賽作品水平很高,所有設計師都很努力在現有框框裡尋求突破,他們在物料的運用、手工上都向高難度挑戰。而這次比賽正好為從事珠寶設計的人才提供平臺,展示其出色作品。"

香港兩大珠寶設計比賽 設計新星彰顯非凡創意

最佳創意獎則由香港設計師Sarah Zhuang奪得,一式四件取名為"Urban Reflection"的戒指作品,融合了香港享譽國際的摩天建築物,體現了香港建築的多樣性,歷史建築也能與超現代摩天大樓並列林立。雖然戒指可作單獨或多件佩戴,但在指尖配戴兩枚戒指,再反轉餘下兩枚戒指戴上,即可以呈現香港標誌性天際線的倒影。

至於最佳工藝獎,落在烏克蘭設計師Borys Palamarchuk手上。人手製作的"Best Ring"戒指是熱琺琅多層珠寶,錦鯉戒指具有特別的象徵和深層意義,在帶有扭索飾紋的金色圓盤上有一條金色的鯉魚,產生髮光和透明的效果,彷佛透過陽光營造魚兒在水面游泳的景象,而閃閃發光的扭索飾紋透過深層琺琅營造出鑽石的閃閃生輝。

香港兩大珠寶設計比賽 設計新星彰顯非凡創意

來自德國的設計師Michael Weggenmann,憑著戒指作品"Stars in Heaven"奪得最佳整體美感獎。"Stars in Heaven"意為"向堅強的女人表達愛的宣言",展現令人著迷的自信與令人驚歎的對比。珍貴的大溪地養珠散發著彩虹般的淡光,與鋼鐵的粗獷魅力形成鮮明對比。

返回頁首 ^

香港珠寶設計比賽:發揮創意演繹"貫通凝聚"

由香港貿易發展局、香港珠石玉器金銀首飾業商會、香港珠寶玉石廠商會、香港珠寶製造業廠商會及香港鑽石總會共同合辦的第20屆"香港珠寶設計比賽",今年以"貫通凝聚"為設計主題,參賽反應非常熾熱,主辦方共收到近200份參賽作品,專業評審團根據(1)創意、(2)美感、工藝及佩戴性、(3)切合主題及(4)市場銷售能力(只限公開組)進行評審。學生組冠、亞軍以及公開組大獎得主獲頒發現金獎,公開組三名大獎得獎者更獲得由港日經濟合作委員會贊助前往日本參加為期五天的珠寶設計課程。

公開組設有三個大獎。香港珠寶設計師李曉伶的胸針作品名為"相與為一",就以小魚相聚一起,在海中展現瀟灑的泳姿為靈感,帶出眾人團結,力量無限大的意思。胸針外形是一條靈動的大魚,魚身鑲有無數的碎鑽及彩色寶石,像是一群小魚在光照下閃爍璀璨,別出心裁的點題構思,配合精巧的工藝,為李曉伶贏得大獎,作品同時獲得了工藝技術獎,表揚其卓越的製作水平。而學生組冠軍由來自香港浸會大學持續教育學院的高杉杉憑其"絲綢之路"項鍊奪得,設計概念為隨著古代絲綢之路由中國內地傳入歐洲的青花瓷,旗袍衣領式的設計配高雅青花圖案,彰顯兩者的線條美。

香港兩大珠寶設計比賽 設計新星彰顯非凡創意

(左圖)公開組大獎(一)及工藝技術獎是香港珠寶設計師李曉伶的胸針作品"相與為一",設計以小魚相聚一起,帶出眾人團結,力量無限大的意思。(右圖)學生組冠軍由來自香港浸會大學持續教育學院的高杉杉憑其"絲綢之路"項鍊奪得,設計概念為隨著古代絲綢之路由中國內地傳入歐洲的青花瓷。

香港兩大珠寶設計比賽 設計新星彰顯非凡創意

(左圖)公開組大獎(一)及工藝技術獎是香港珠寶設計師李曉伶的胸針作品"相與為一",設計以小魚相聚一起

香港兩大珠寶設計比賽 設計新星彰顯非凡創意

公開組大獎(二)由珠寶設計師高詠茹憑戒指作品"動"奪得,設計意念為"一帶一路"倡議凝聚共建、共商、共贏的核心,寄語"國之交在於民相親,民相親在於心相連",並巧妙地運用環扣的元素,以紅、藍、綠等寶石化為綵帶,環扣於戒指中央的圓形鑲鑽核心中,設計極具動感。

香港兩大珠寶設計比賽 設計新星彰顯非凡創意

公開組大獎(三)由珠寶設計師朱慧安以作品"聯聚同享"奪得。設計以一對左右不一的耳環,一邊以白金色為主調的耳環,另一邊玫瑰金色主調的耳環,配合中西式餐具的設計,象徵中西飲食元素的交融,意味不同國家只要彼此衷誠合作,共建多贏,就如同坐共餐,分享滿桌成果。

香港兩大珠寶設計比賽 設計新星彰顯非凡創意

學生組亞軍是才晉高等教育學院學生林悅韻之手的戒指作品"橋樑",設計概念源自"一帶一路"倡議,象徵心臟的奪目紅色寶石鑲在橋樑中心位置,代表力量、團結與凝聚,以戒指增添大器感。

香港兩大珠寶設計比賽 設計新星彰顯非凡創意

學生組季軍同樣由才晉高等教育學院學生楊羚奪得,胸針作品取名為"滿築",並以幾何及曲直線條,把"支柱"實體化呈現,配以金、銀、藍的色彩,綻放出耀眼光芒,好比發展潛力融貫通各國,共創強大輝煌的未來。

香港兩大珠寶設計比賽 設計新星彰顯非凡創意

第20屆香港珠寶設計比賽的所有得獎作品同樣於第36屆香港國際珠寶展展出,向來自全球各地的珠寶買家及珠寶商一展其匠心獨運的設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