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建“家校群”是一件好事情

近日,浙江的一所高校學生髮帖稱,學校最近以班級為單位建了“家校群”,要將學生日常的獎懲、出勤情況通過群聊告知家長。有學生調侃“學校是不是從幼兒園、小學的家長群獲得的靈感”,並疑問學校的做法是否正常。(1月12日《北京青年報》)

大學建“家校群”是一件好事情。

一則“家校群”可以構建起老師和家長的動態聯繫。老師在群裡發佈學生的獎懲、出勤、平常上課表現情況,便於家長了解孩子在班級的表現。因為考上大學後,孩子離開父母到外地求學,家長看不到也管不了,孩子在大學究竟有沒有學、學得怎麼樣,家長一無所知。而有的孩子遠離父母和高中老師的視線後開始放縱自己,整天沉湎於遊戲、網購、追劇、戀愛等,直到因為翹課、掛科或違規違紀被學校開除或勒令退學,家長才知道孩子在學校出了事。有了“家校群”後,家長和老師聯繫更方便了,孩子在學校的表現也“透明”了,也便於家長與老師形成合力對孩子進行有針對性的教育。

二則“家校群”可以讓家長遠離與孩子有關的電信詐騙。一些電信詐騙分子瞅準家長對在外讀書的大學生在校情況知之甚少這一情況,編造孩子生病、遭遇車禍或交實習保證金等謊言對家長進行詐騙,有了“家校群”後,家長可以及時與學校溝通,對於家長來說,“家校群”就成了他們避免上當受騙的一道“防火牆”。

三則“家校群”可以讓自覺性差的學生受到更多約束。報道中提到,不少學生覺得自己已是成年人“又不是小學生”,不想受到太多約束,擔心“家校群”會成為家長監視他們的渠道,“說白了,怕學校跟家長‘打小報告’。”筆者以為,對“家校群”有牴觸情緒的學生,都是自控能力較差、沒有什麼人生追求的學生,他們不希望整天被老師和家長管著,想去上課就上課,想去睡覺就睡覺,想去上網就上網,過一種自由自在的生活。這樣的學生上四年大學,不但白白浪費了家長錢財,也白白浪費了自己的青春年華,這些大學生畢業即失業,是必然的結果。說實話,他們需要的正是老師和家長的重點關注,老師和家長通過“家校群”建立起更加密切的聯繫,可以隨時督促和提醒他們珍惜大學讀書時光,不負青春,學到真本領來報答父母,報效國家。

所以說,大學建“家校群”無論是對老師、對家長還是對學生來說都是一件好事情。

(作者系全國優秀社會科學普及專家,揚州市雜文學會副會長兼秘書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