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川釣魚城,距離重慶主城約60公里,建城至今已有近千年的歷史。但真正讓釣魚城名留青史,廣為人知的,既不是嘉陵江中魚的傳說,也不是其風景秀麗地勢險峻,而是南宋末年,漢人守軍在釣魚城主將王堅與副將張珏的帶領下,抗擊蒙古大軍,令當時的蒙古大汗蒙哥停下了西進的腳步。
釣魚城保衛戰長逾36年,寫下了中外戰爭史上罕見的以弱勝強的戰例,因此,釣魚城也被史學家稱為“東方的麥加”、“上帝折戟之處”。
釣魚城景區現為國家4A景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國家級旅遊景區。
在國家和市委市政府的指導保護下,現今的釣魚城對中外遊客開放,作為4A級的旅遊景區,釣魚城本身具有得天獨厚的旅遊資源。釣魚城位於嘉陵江畔,風景秀麗,綠植茂密。
釣魚城古戰場遺址至今保存完好,留有大量城牆、城門遺蹟,也有翻修的步兵營、碼頭等遺址,還留有釣魚臺、護國寺、懸佛寺等名勝古蹟, 1982年,釣魚城便被列為國家級風景名勝區。
從園門入內,便步入林蔭小道,釣魚城在歷史上曾被人為加高,築寨建城,加上其本身地勢高峻,頗有跋山涉水之風。
護國門,是釣魚城八座城門中最為宏偉和險峻的一關,位於城南的第二道防線上,左邊是懸崖峭壁,右邊是滾滾流淌的嘉陵江水,上書"護國門"和"全蜀關鍵"。當年蒙軍攻伐釣魚城,漢族將領和守軍們便是在此道關口與敵人鏖戰。如今的護國門,苔蘚和植被叢生,但也掩不住其雄偉壯觀之勢。
傳說,在古時候,釣魚城附近的百姓以種田打漁為生,時遇天災,連連大水氾濫,莊稼沒有收成,打漁出船常常剛一出門就被捲入風浪。百姓們苦不堪言,此時一位巨神下凡,釣起了嘉陵江中的大魚,以魚為食,以充百姓飢轆。
石壁上不僅有釣魚時刻,還保留有諸多浮雕和題刻。
作為釣魚城歷史的今生見證,石壁上遺留的元、明、清三代大量詩賦辭章、浮雕碑刻都在向人們訴說著釣魚城的前世今生。
這口井據說是當年宋兵抗蒙時,漢族守軍據於城內時所鑿。當時所開鑿的這批井滋養著城內的眾多生命。隨著歷史的推進,井早就不用於飲用水的開採了,但是通過井口泛起的青苔和野草,我們彷彿還能窺見當年漢族人民抵禦外族入侵時的劍拔弩張。
古軍營是原釣魚城守軍的駐所,此地位置適中,道路四通八達,一有軍情,無論東西南北,部隊都可以迅速出擊,在經歷了元軍焚燬和幾個世紀的朝代更迭後,1987年至1989年間,新中國撥專款在遺址上平整了較場,修復了部分營房。
上天梯也有一些關於天神的傳說,南宋末年,百姓在釣魚城開闢了一條棧道,就是今天所說的“上天梯”。神仙拯救了百姓之後,就經由這條“上天梯”返回天庭。
走完“上天梯”後,是一處較為寬闊的平臺,當年義軍勇士們就是在這些鍋狀的凹坑(又叫做九口鍋)中碾磨硝、磺、木碳,用以配製火藥。製作出的火藥殺傷力巨大,配備給守城的將士後,大大加強了釣魚城的防禦能力。
據說,當年不可一世的蒙古大汗蒙哥,就是在攻城時,被守軍所制火藥炸傷,不治身亡。
忠義祠從明清時期開始建造,是釣魚城重要的古建築群。祠堂建築面積達2000多平方米。忠義祠中陳列著釣魚城守將餘玠、冉璡、冉璞、王堅、張珏等人的長生牌位,後人用這種方式祭奠和緬懷那些為百姓做出犧牲和貢獻的先輩。
懸空臥佛雕刻於晚唐時期,是古代匠人就著懸空的崖壁鑿成,雕刻精美,形象生動,堪稱全國一絕。此時的臥佛還在關閉維護中,不久將重現世人。
合川釣魚城歷經了數個朝代的更迭,見證了蒙古大軍南下,亦保佑著一方水土的平安喜樂。遊覽今天的釣魚城,不僅僅可以看到古戰場遺址,也可以在先人的足跡上感受時間的奔流不止,巴渝後人也將生生不息。
閱讀更多 渝味遊品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