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十三:上映兩週票房僅4000多萬,好電影為什麼卻撐不起票房?

12月7號,被拖延了五年的電影《狗十三》上映了,到目前為止,其票房僅4000多萬,連同時期的電影《海王》的一半都不到,豆瓣評分也是一降再降,從9.1到了8.4,當然,這個評分在很多同樣關於青春成長題材的文藝片電影中,評分算是高的了,一個及格以上甚至是紅線評分的電影,為什麼票房卻如此不如人意呢?我們先來看一下豆瓣上的評價。

狗十三:上映兩週票房僅4000多萬,好電影為什麼卻撐不起票房?

四五星的評價認為多數對於電影深受感觸,尤其是對於父母的以愛之名行傷害之事,不顧孩子的真正心理需要,在大人的偽善教育下學會妥協,成長,這是很多孩子在成長過程的必經階段,劇情雖然平淡,但卻真實的反應了很多人的青春成長。

狗十三:上映兩週票房僅4000多萬,好電影為什麼卻撐不起票房?

給一兩星的評價則認為電影劇情不嚴謹,無病呻吟,矯情做作,為了煽情而煽情,這是成長必須經歷的東西,體現中國式教育問題,卻不是青春的成長傷痕。

狗十三:上映兩週票房僅4000多萬,好電影為什麼卻撐不起票房?

狗十三:上映兩週票房僅4000多萬,好電影為什麼卻撐不起票房?

不能說這些評價中誰是對的,誰是錯的,因為我們知道,一千個人心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都有他的思想和靈魂,有他的感受,也有他說話表達的權利,既然它能引起很多人的共鳴,那就存在一定的合理性,可是這些共鳴的合理性並不足以撐起它的票房。

狗十三:上映兩週票房僅4000多萬,好電影為什麼卻撐不起票房?

往年的青春片記錄成長總是把矛盾的落腳點放在青春期的懵懂感情上,於是乎狗血的三角戀,墮胎,背叛,甚至失憶,哪怕是沒有這些狗血劇情的,一句平淡過去的感情也避免不了的畢業分手,深情等待,總之,劇中一定是男女主相愛相殺,男二愛而不得,默默守候,但是,這些劇情再狗血,也能收穫不錯的票房和收視率,為什麼?因為受眾群體大,電影的主要消費者是年輕人,很多年輕人在生活中已經過得很疲憊,去到電影院就為了圖一個輕鬆,所以,即使我們知道這些套路,知道它是一部爛片,我們還是很沒有骨氣的願意為它買單,因為愛情刺痛了年輕人的點,而電影裡的這種青春,其實不痛不癢。

狗十三:上映兩週票房僅4000多萬,好電影為什麼卻撐不起票房?

真實的青春裡,明明很多人普遍存在的是親情,親人之間的因為觀念和教育思想不同發生的摩擦,會普遍的被忽略,在青春片裡以“要學習,不能早戀”阻隔愛情的“惡人”形象出現,不可否認有這樣的事情,然而很多時候並沒有,對於這些,其實不痛不癢,而直接指出父母在孩子教育上問題的片子,把矛盾的落腳點放在家庭,中國式父母的教育關係裡,這是目前為止的第一部,其實不算是第一部。

狗十三:上映兩週票房僅4000多萬,好電影為什麼卻撐不起票房?

準確來說《嘉年華》這部電影,應該也屬於這一部分,題材沉重現實,矛盾直指成人世界的觀念,與孩子教育溝通上的問題,不過結果大家也知道了,好評,但票房不高,甚至上映到一半就沒有聲音了,如果說《嘉年華》是藉著性侵這一個點來表現父母教育問題,那麼《狗十三》則完全的拋開這些給人帶來的刺激點,只是平淡而真實的展現了一個家庭裡父母和孩子兩代人之間的溝通教育衝突上,有過經歷的孩子覺得感同身受,沒有經歷的孩子覺得無病呻吟,父母,至少很多的父母不願意去承認他們的“聽話,要懂事”式教育的錯誤,這是一個很現實的問題,劇情的共鳴卻並不足以留住觀影主體。

狗十三:上映兩週票房僅4000多萬,好電影為什麼卻撐不起票房?

對於很多人來說,可能看電影是生活中打發時間,無聊苦悶的消遣,而這種消遣中,很少有人選擇這類刺痛人心,具有現實意義的電影,就像有句話說的,我消遣就是為了放鬆,快樂,結果消遣完發現更不快樂,更累了,生活已經那麼苦了,為何不看些甜的呢?

狗十三:上映兩週票房僅4000多萬,好電影為什麼卻撐不起票房?

電影和電視劇不同,電視劇一個故事要用很多很多集來表達,它可以有更大的劇情發展空間,電影則要求在短短的一兩個小時之內,將故事完整的表達出來,所有的人物衝突,劇情節奏,每一分鐘都不能是拖泥帶水,多餘的,這對於導演的要求更高,編劇的要求更高。儘管不太喜歡馮小剛,但是他有一句話我覺得還是說得有道理的,垃圾觀眾造成了垃圾的電影市場,這話說得過於極端但是卻不完全錯誤,社會是一個複雜的群體,不管是哪一個市場都離開群眾的力量,資本家操控市場?其實是資本家操控把握住了人性的這種心理,為什麼現在什麼人都可以拍電影?與觀眾的這種求安求樂求刺激,卻忽略很多自身甚至存在的問題,用這種方式來逃避現實,越是現實的電影,越是撐不起來票房。

狗十三:上映兩週票房僅4000多萬,好電影為什麼卻撐不起票房?

在爛片橫行的市場上,許多人會問,為什麼我們拍不出像韓國那樣揭露人性,觸動人心的電影,為什麼拍不出美國好萊塢大片那樣特效炸裂的好電影,特效炸裂也許我們還不能做到?但是揭露人性我們還是可以的,但是市場並沒有給這些真實的東西以善意的回報,對於越是真實的東西,觀眾越會挑剔,他們想要通過這種挑剔去逃避電影中普遍存在的現象,或者說,他們認為這種現象就是常態,並沒有什麼錯。

狗十三:上映兩週票房僅4000多萬,好電影為什麼卻撐不起票房?

外國的月亮比較圓,外國的電影比較好看,聽說過劣幣驅逐良幣的故事嗎?當市場上全是劣幣時,這種劣幣也變成了良幣,我們不否認國外的電影優點的存在,也不否認現在很多的國產電影確實有很多的問題,包括《狗十三》,就像差評裡說的,劇情不夠嚴謹,人物衝突太過刻意,它確實沒有那麼完美,但是,並不妨礙它是一部給人觸動的好電影,只是,好電影沒有好票房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